2022年7月29日至30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中央统战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统一战线是党的总路线总政策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不同历史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历史证明“统一战线是党克敌制胜、执政兴国的重要法宝,是团结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实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法宝,必须长期坚持。”在《中国共产党和县地方史(1919——1949)》第184页中,记载了中共和含地委执行统一战线、召开首届和含参议会,实施民主建政一段史实:“首届和含参议会于1944年8月8日到13日在和县新塘张葛吴村举行”。
和含首届参议会属于地市级参议会,规模较大、影响不小。虽然时隔78年,但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在和含地区最早执行统一战线、实施民主建政的历史画面,且在抗战时期发挥了重要的历史统战作用,令人敬佩不已,难以忘怀。
首届和含参议会大会遗址——马鞍山市和县新塘张葛吴村
一、召开首届和含参议会历史背景
1941年5月,新四军七师成立,拓展了皖中革命根据地,组建了无为县民主政府。1942年7月,中共皖中区党委决定成立皖中参议会。7月25日至28日,无为县参议会在恍城召开,并邀请和县、巢县、庐江、桐城等县代表参加,民主选举产生第一届皖中参议会,金稚石以全票当选为议长,副议长为周新武、陈可亭。皖中参议会还讨论通过了《二五减租实行办法》,并且在秋季普遍推行。1942年6月,皖中行署在皖中参议会讨论的基础上,颁布了《减息法令》,反映了农民的要求,改善了农民生活,提高了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
1943年2月,在中共皖中区委的统一领导部署下,和含地区实行党、政、军一元化领导,新四军第7师参谋长孙仲德奉命到达和县南义,召开县团级以上干部会议,贯彻华中局对坚持敌后斗争的指示。3月,在和含中心县委的基础上,成立了中共和含地方委员会,机关设在和县南义耿家油坊。孙仲德兼任地委书记,林岩任地委副书记①。地委辖3个县委,依次是和含县委、江和全县委、含巢县委。
和含地委书记孙仲德
中共和含地委成立以后,为了应对复杂的斗争形式,加强根据地的各项建设。根据皖中区党委的部署,一是开展党内整风运动,加强对党员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发展党的组织,要求党员在实际斗争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加强政权建设,根据“三三制”的原则,进行民主建设,参考皖中参议会成立过程和形式,决定成立以和含县、江和全县、含巢县三县代表参加的和含参议会。
二、筹委会
根据皖中区委部署,和含地委按照《皖中地区县级参议会组织大纲》(原件存安徽省博物馆)规定,积极筹备召开和含参议会。依据总则规定:“县参议会为全县最高民意机关。”,为了使各方面的群众有更好的参政机会,集中民意做好各项工作,地委于1944年5月成立了和含参议会筹备委员会,中共和含县委宣传部长刁筠寿任筹委会主任②。筹委会将成立参议会的过程,作为根据地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广泛地宣传民主建设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上由和含县、江和全县、含巢县三县的各区乡选举参议员。筹委会努力做好爱国知识分子和地方进步人士的工作,吸收他们参政议政。如和含参议员祁家振曾回忆:“我当时只是一个教师,许多党、政负责干部经常到我家和我促膝谈心,征求我对党和政府各项工作的意见,使我们与党和政府的关系非常密切,亲如家人。根据地要办中学,和含行政专员公署专员魏今非,多次到我家动员,要我出来工作,那种礼贤下士、尊重人才的作风,至今还记忆犹新。”③筹委会并制定了选举程序:首先进行选民登记,然后发榜公布。选民榜分红、黄、白三色,名列红榜的,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名列白榜的,无选举权;名列黄榜的,是有缺点、错误或思想落后的群众。经过自己努力,改正了缺点和错误或有进步的,就可以登上红榜,获得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少数不能改正的,本届不能参加选举,留待下届再议。这是群众一种自我教育的形式。广大群众执行的得非常认真。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原来登记在黄榜的人大部分都能改正过来,登上红榜,参加选举。选民登记后,由基层乡、村组织酝酿提出本地区候选人。正式选举前,介绍候选人与选民见面,候选人要向选民讲话,表明自己当选后的态度。正式选举是在选民大会上以差额选举的方法进行。每个选民发给与当选人数相等的若干粒豆子,候选人在选举大会的前列成一排坐下,每人背后放一只碗做容器,选民依次经过候选人的背后,将自己手中的豆子投入到愿意选的候选人碗里,最后看谁碗里的豆子多就算当选。人民群众在行使自己的权力时,都严肃认真,兴高采烈,选举秩序井然有序,当选的受到鼓舞,落选的也无怨言④。当选的参议员中有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代表,也有商人和地方绅士、地主中的开明人士。这种民主选举形式得到选民的广泛认同。
三、召开大会
首届和含参议会经过认真筹备,于1944年8月8日到13日,在和县新塘张葛吴村召开,出席会议的有各界参议员百余人,代表着和县、含巢县、江全县数十万人民群众。附近众多群众也赶到现场观看大会召开。和含地委的党、政、军领导孙仲德、林岩、马长炎、魏今非、倪则耕等出席了会议。各位参议员认真听取了和含行政办事处副主任倪则耕向大会作的工作报告。经参议员民主讨论,通过了《和含参议会章程草案》以及《改善雇工生活》《慰问新四军》《兴修农田水利》等议案。会议决定成立和含行政专员公署,选举魏今非任专员,专署机关设在和县朱家庵,领导和含地区的江和全、含巢2个行政办事处及和县县政府;决定成立和含中学⑤。大会选举马献龙为参议会参议长,林岩为副参议长,还选举了几名驻回参议员协助日常工作。大会在各县参议员的共同努力之下,于当日下午顺利结束。
四、参议员工作
首届和含参议会成立以后,当选的参议员便积极参与各地的政治生活,为政府和群众之间建立起一条联系的桥梁。参议员是各县各地各方面的代表,他们能深入群众,了解群众要求,及时将人民群众意见、要求反映上来,加以集中、梳理、归纳,再提交到地委,给党和政府的告知提供决策依据;又能将党和政府的各项告知,及时向人民群众宣传,促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这种民主形式受到和含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积极拥护。参议员的出色表现也受到人民群众的赞赏、党和政府的表彰,他们的出色工作在和含史册留下重要一页。
五、成立和含中学
1945年春,和含专员公署根据和含参议会的决议,决定在和县南城村成立和含中学,归属和含专员公署直接领导。学校校长由和含行政专员公署专员魏今非兼任。学校设有训育处,掌握和管理学生的政治思想工作,主任是李惠民(和含行政办事处秘书);教务处负责学校的教学活动,主任为祁家振;总务处负责师生的生活问题,主任为王克之。教员有余慧(女)、张翅、王克之、姚琪等。学校还设有党支部,支部书记李秀(女)。
学校初办时有学生40余人,稍后增加到近百人。这些学生大部分是和含地区党政机关即基层组织推荐来的失学青年,还有的是从上海等地沦陷区来投奔革命的青年,也有的是具有一定文化程度的基层干部。学校开始初一、初二和高一3个年级,两个班,其中一个班是初、高中复式教学,学制初、高中各3年。课程开设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物理、化学、外语等科。课本除政治、语文等科外,基本上采用的是民国期间的通用教材。政治课的内容主要是讲抗日战争的形势、任务和政策。教材由行署教育局编印或由政治教师根据当时出版的《大江报》内容自己编写;语文教材由教员自选。每天4节课,但比较灵活,没有严格的教学进度。课外安排有集体活动,主要是讲革命英雄或民族英雄故事,排演宣传节目,练唱革命和抗日歌曲,有时还进行一些军事演习。
学校设备均因陋就简,校舍借用民房,课桌、木凳也是向群众借的,各式各样的桌凳都有。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费用一律免费。尽管学校的学习条件很差,生活也相当的艰苦,但师生的积极性很高,要求来校学习的青年络绎不绝。后因国民党军队进犯根据地,斗争形势紧张,学校被迫宣布停办,一部分学生由组织安排回乡,一部分学生被转学到无为皖江联立中学继续学习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