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明(1914—1990),原名余嗣明,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四冲人(原河南省固始县金家寨保人)。1943年10月,新任7师代师长谭希林率2师6旅16团取道江全赴7师工作时①,余明时任16团政治委员,随谭希林师长转战皖江和含地区,带领16团官兵,为保卫皖江及和含地区抗日根据地、打败日本侵略者、扩大抗日战果作出了重大贡献,同时取得突出战绩,受到党和人民的高度评价,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少将。
一、随父起义,力反“清剿”
余明,1914年生于安徽省金寨县桃岭乡四冲(原河南省固始县金家寨保),幼时家庭贫苦,11岁就给人家放牛、种田、采花,备受地主老财欺压,历经磨难,过着饥寒交迫的流浪生活。1929年3月13日,中共豫东南特委和鄂东区特委在河南柴山保附近的南竹园举行联席会议,根据上级要求并结合本地实际,作出了“积极准备,尽快发动商南起义”的决定。4月,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在金寨吴家店太平山成立。5月2日在吴家店太平山穿石庙召开紧急会议,研究举行起义问题。会议认为党在商南的工作发展很快,已掌握了一定的武装,与其坐等敌人来收拾,不如利用现有力量先发制人。会议决定改变原定在中秋节举行起义的时间,提前到5月6日(阴历3月27日)立夏节的晚上,趁民团忙于过节、疏于戒备之机,举行立夏节武装起义。1929年5月6日,余明父亲余道金带他一起参加了立夏节武装起义,他们随起义队伍,夺取了民团枪支,消灭了地主武装。5月9日,各路起义武装举着红旗,拿着火把、大刀、土铳,会师在金寨斑竹园朱氏祠,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召开大会,并按照上级命令的红军番号,宣布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同时创建了以金寨汤家汇、南溪、斑竹园为中心的豫东南革命根据地。起义胜利后,余明随余道金一起参加农民赤卫队。8月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1930年11月参加红军,在商城县独立团政治处当宣传员。1932年初,余明调至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石印局工作,由于工作勤奋,成绩优异,被推选为道区机关代表,出席了鄂豫皖互济总会代表大会,当选为互济总会委员。8月,他编入徐海东任师长的红二十七师,在师部通讯队当通讯员。10月,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苏区后,他随部编入红二十七军七十九师,在两个月的东线转战中,先后参加了趾风河、衙前、官庄、大沙河、包畈河等战斗,牵制了大量敌人。11月,红27军转战到赤南根据地,在大埠口稍作休整后,又奔赴鄂东北,编入重建的红25军,余明编在74师交通队任通讯员。1933年6月,余明调至师特务队当侦察员,参加了第五次反“清剿”斗争。在反敌划区“清剿”斗争中,参加了郭家河、潘家河、杨泗寨、七里坪等战斗。由于余明在战斗中,勇敢作战,不怕牺牲,同年10 月,由团员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不久,调到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警卫班任副班长。1934年夏,任光山县沙河区便衣队指导员。1935年10月,又调任鄂东北三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在师领导的指挥下,余明率手枪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以灵活机动的战术不断打击敌人。1937年3月,游击师改编为鄂东北独立团,余明任独立团手枪队指导员。在艰苦的鄂豫皖边区3年游击战争中,余明同广大指战员一起,凭着坚定的革命信念和顽强的毅力,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同数十倍于己之敌周旋于大别山的崇山峻岭,坚持了根据地的斗争,取得反“清剿”斗争的胜利。
二、挺进皖中,打击日顽
抗日战争爆发后,鄂东北独立团编入新四军4支队9团,余明任9团2营6连指导员,不久担任9团政治部总支书记。1938年3月8日,4支队从黄安七里坪挥师东进,挺进皖中。7月,余明改任4支队特务营总支书记。此后,余明又参加了南港和大小关战斗,有力地打击了进犯之敌。在攻打无为县城的战斗中,特务营以勇猛的攻势,相继突破东门、南门,攻占县政府,击毙反动县长韦廷杰,并连续消灭县城附近的6个保安大队。接着又挥师西进,参加攻打庐江县城的战斗,率先从西门突入,激战数小时全歼守敌,生俘敌警备司令。此战共歼反动保安团队2800余人,缴枪1600余支。战后,余明调任7团4营副营长,不久任7团政治处总支书记,率部先后参加了裕溪镇、朱龙镇、谢家集等战斗。
1940年7月,余明到江北干部学校学习,并担任指导员。通过9个月的学习,余明的政治觉悟、理论水平有很大的提高。在学习期间,经组织批准将原名余嗣明改为余明。1941年1月,余明调任2师6旅16团政治处主任,1941年4月,余明调任新四军2师4旅12团政治委员,随即奉命率部进入津浦路东,在仪征以北地区与日军作战10多次,其中在金牛的伏击日军一仗打得非常激烈,毙日伪军300余人。7月,12团回津浦路西藕塘以南休整。
1941年11月,国民党171师511团第1营600余人,加上国民党定远县政府3个大队和1个区小队400余人,为策应汤恩伯“东进,进攻新四军津浦路西抗日根据地”的反共计划,先后侵占了广兴集、周家岗、大桥集等战略要地,企图截断新四军路西根据地藕塘、永宁通往凤阳山、朱家湾等游击区的主要交通路线,迫使我抗日武装退出津浦路西地区。新四军4旅11团、12团;5旅13团;6旅16团奉命保卫藕塘抗日根据地,根据部署我4旅11团担任主攻;6旅16团在新张家一带布阵,阻击由界牌、广兴集方向来的增援敌军;4旅12团和5旅13团集结于安子集待命,准备增援16团。11月17日晨,我11团1营从安子集出发,经岗何、坝沿朱、磨庄、叶家湖、染坊圩至大桥东侧圩沟,从正面向敌进攻。大刀突击队越过敌围墙防线后,进入小街与敌激战,歼敌20余人。1营3连乘胜从东西两侧向敌后猛攻,3营攻入大街南头,1营占领东侧,2营4、5连从西北侧外围向敌发起攻击。18日8时左右,整个战斗结束。4旅12团在和余明的带领下,配合6旅16团在新张家成功阻击了敌援,有力支持了大桥战斗,出色地完成阻击打援任务。此战消灭敌171师511团两个营(一个加强营)、三个县大队;歼敌1000余人(其中击毙500余人);缴获迫击炮两门、步枪414支、重机枪21挺、掷弹筒10个、子弹20000发,以及其它军用物品等;活捉了国民党县长兰荣甫。新四军伤亡210余人。战斗结束后,新四军在藕塘西南大邓家召开了“大桥战役祝捷大会”。大桥集战斗的胜利,起到了稳定淮南形势、巩固路西根据地的作用,挫败了桂顽嚣张气焰,坚定了我根据地军民反“扫荡”、反“摩擦”的决心,从而在津浦路西形成了敌我对峙的局面。
三、转战皖江,打击日顽
1942年2月,余明调至二师六旅十六团任政委,率部随旅主力进入淮南津浦路西地区转战。在极其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全团指战员不怕牺牲,英勇作战,粉碎了国民党顽军的多次进攻和日伪军的反复“扫荡”,保卫并巩固了路西抗日根据地。1943年9月,六旅旅长谭希林调任七师师长,十六团也同时拨归七师建制。余明和团长兰祥率十六团从定远出发,向皖江地区挺进,沿途边打边进,歼灭顽军400多人。经过10余天的长途跋涉,突破了日伪顽军的层层封锁,从江(浦)和(县)全(椒)取道进入和含地区。随即在谭希林师长的带领下,16团乘势拔除了和含县绰庙集、善厚集附近的敌据点,歼灭了驻守日顽军,胜利地从和含地区到达皖江的巢无地区,番号改为巢湖大队。11月下旬,余明和团长兰祥率巢湖大队参加了磨盘山反顽作战,在一线防御阵地,连续打退敌人的数次进攻。全线发起反击后,余明率全体指战员奋勇出击,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一举将敌击溃。此战,共歼顽军1100余人,生俘敌支队长郑其昌以下400余人。
1944年8月,为粉碎国民党顽军的进攻,余明率部与沿江支队协同配合,在巢湖边的周家大山,重创桂顽528团,歼敌300余人。1945年2月,桂顽又以5个团的兵力向巢无地区进犯,余明指挥巢湖大队在周家大山一线再次与敌展开激战,苦战6天,打退了敌人的疯狂进攻。 6月,新四军7师重新组建19旅,旅长林维先,政治委员黄火星,参谋长熊应堂,政治部主任余明(55团政委),仍辖第55团(巢湖大队改编即16团)、第56团(白湖独立团改编)、57团(白湖独立团改编),全旅5000任。在抗战最后时期,余明率部参加了盛家桥、望城岗、运漕、雍家镇等战斗,消灭了这一地区的日军。尤其是在皖江地区抗日战争最后一战——雍家镇歼灭战中,余明随谭希林师长带领19旅55团(欠3营)、56团以及含和支队的独立团共3个团的兵力,进行最后的攻坚打援战②。9月23日拂晓,根据部署,56团从镇东、镇西同时发动进攻。敌人十分顽固,以密集的火力阻击进攻,并多次发动反攻,形成双方对峙。中午12时,指挥部命令独立团从镇东南进攻,以牵制敌人火力,主攻部队在含和独立团的策应下,加强进攻,直逼镇西大祠堂内曹文亮部。敌人受挫后龟缩在敌堡内固守待援,连续向裕溪口奉命发出求援信号③。雍家镇与裕溪口唇齿相依,该镇之敌被歼后,裕溪口即全部暴露在我军的攻击之下,且两处之敌均属伪警卫师和曹文亮部,因此势在必救。不久,裕溪口奉命派出1个营的兵力向雍家镇进发,企图解雍家镇守敌之围。此时,余明立即要求55团派出1个营兵力,在含和独立团的配合下,将援敌截住歼灭,只有少数敌人跳入裕溪河中泅逃。裕溪口的援敌被歼后,雍家镇守敌便成瓮中之鳖入夜,主攻团集中两个团的炮兵火力,猛击敌人防御工事,各参战部队从西、南、北3个方向进行强攻,有意将东面的攻势减弱,闪开一个缺口,诱敌突围;55团则将敌人通向东面的裕溪河大提截断,在此设伏。当突围敌人到达军施村以南时,立即给予迎头痛击,这时56团、含和独立团紧跟在后面包抄上来,前后夹击,将逃敌歼灭,结束战斗④。此战是余明跟随谭希林师长在抗战期间指挥兵力最多的一次战斗,也是皖江地区抗日战争的最后一战,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指挥能力,展示了7师及含和独立团战斗力已达到一个新的高度⑤。这次战斗共歼灭伪军1200余人,其中毙伤伪军副团长以下官兵约400余人,俘敌副营长以下官兵约800余人,缴获炮2门、重机枪4挺、轻机枪26挺、步枪800余支、枪弹2.2万发以及其他大量的军用物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