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荣德,男,汉族,旬阳棕溪镇人,中共党员,(1928年出生---2016年冬月逝世)享年88岁。他1948年参加革命工作,一直坚持在教育战线默默无闻工作。在当时由于他文化程度比较高,在旬阳解放区迅速扩大,党的组织也不断壮大的情况下,1947年冬,全国解放战争开始向秦巴山区陕南旬阳境内发展,旬阳位于鄂陕边区,鄂陕革命根据地建立。
1948年春,旬阳解放区根据地建立,逐步恢复教育学校,革命老区,当时及时需要教育人才,陕南革命苏区,政治空气比较浓厚,对提高苏区革命群众的觉悟,巩固解放区政权起到很好的积极作用。他自然而然投身革命,参加了革命工作,同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组织。一边教书育人,一边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宣传党的思想,宣传党的教育。学校既是培养学生地方,也是乡村农民夜校班,识字班,解放区地方武装组织文化补习班。
听叔父华荣德讲,在苏区旬阳县(上关县人民政府)和陕南区委,鄂陕边区根据地党组织领导下,带领全解放区人民群众,团结一致,齐心协力,浴血奋战,依靠苏区人民群众的力量,打土豪分田地,恢复教育,发展生产,克服各种困难,建立起一块巩固的苏区根据地,为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组织输送组织人才,学校也是掩护党组织的活动地方,学校在当时为发展党组织和地方武装组织起到了不可估量作用。积极配合苏区,解放区武装斗争,解放斗争,有力打击国民党反动派敌人与陕南解放区战略转移联系,为以后解放全陕南,奠定了坚实基础。
我的叔父华荣德,教育战线育英才。一生奉献忠于党,桃李学生满天下。他崇高革命思想境界,激励人心,他革命斗志鼓舞了革命士气。使我联想了伟人毛泽东曾经深情回忆说“在我的青年时代,杨昌济对我有很深的影响”。
名师出高徒之说是有一定关系的,杨昌济同志1898年进入湖南省岳麓书院读书,读书期间,他受了湖南省维新改良运动发起人梁启超,谭嗣同等进步人士思想交流影响,身为教育世家的杨昌济,十分欣赏毛泽东的人品,他把殷切希望寄托在毛泽东身上,他在当时看到了祖国未来和民族希望。欣然写下了:“强避桃源作太古,欲栽大木中柱长天,诗句。支持毛泽东完成学业,报效国家。
无独有偶,毛泽东主席与朱德元帅,出自于一个同门师徒,他们都是谭嗣同先生的同门弟子,13岁蔡锷考举秀才,成为当时梁启超,谭嗣同先生的学生。立志报效国家,推翻了清王朝政府,成为”护国军神”朱德元帅跟随蔡锷将军云南剿匪,参加著名“北伐战争”成为蔡锷将军手下赫赫有名的战神。
他在周恩来等同志介绍下,他认识到只有跟随共产党,才能救中国。1927年他参加了著名“八一南昌起义”同年跟随毛泽东主席“秋收起义“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成为历史上著名“朱毛不分家”的历史传奇故事。
他们都是谭嗣同先生的学生,谭嗣同是蔡锷将军的老师,也是杨昌济先生的老师,同时,朱德是蔡锷将军学生,毛泽东同志既是杨昌济先生的学生,也是杨昌济先生的女婿,总而言之,他们都是同门师生,是有一定革命历史不解之缘的一种社会关系和历史渊源。
叔父华荣德,一生奉献忠于党,教育战线育英才。他也培养出了两个优秀学生,一个是共和国少将军衔原广州军区空军副参谋长宋元刚同志,一个是安康市原行暑副专员李铁兵同志。一个从军报效祖国,一个为人民服务,成为人民公仆地方父母官员。
这些都见证着一个革命真理和历史渊源,就是:“名师出高徒”一代人培养出一代人,都离不开一个伟大的恩师。他们默默无闻奉献在自己教书育人特殊工作岗位上,我党我军卓越领导人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教师比喻:“人类灵魂工程师”是当之无愧的。
我的叔父华荣德,教育战线育英才。一生奉献忠于党,桃李学生满天下。不仅仅是为了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而且在新中国建设事业中,在他教书育人,崇高思想品德影响感染下,他还鼓励帮助带领自己几位堂兄弟参加了革命,在各个不同岗位上,表现突出,在他为人师表榜样作用下,通过他介绍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工作岗发挥着共产党员战斗堡垒作用。位真可谓是:“一身正气为革命,教育战线育新人。老区精神放光辉,红色基因代代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