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去春来,在漆树仁的认真教导下,维炯和漆德玮刻苦用功,武艺大有长进。
当时,帝国主义列强肆意瓜分中国领土,国内政治腐败,军阀混战,中华民族灾难深重,爱国人士忧虑重重。和漆树义交往密切的徐郎山(其长子徐乾、次子徐进生,均是大革命时期中共党员,二战时期牺牲)等,常聚于漆树义私塾中,谈论国家兴衰和外辱内患等情况,维炯也常坐在一旁,凝神倾听。这些议论使维炯大受影响,也使他感到肩负的责任重大。他在一篇作文中写道:“我民主之大,国民之众,举世不二,而今备受外辱,国无宁日,民无温饱,齐家、治国、平天下,实为吾辈无旁贷之责。”漆树义看后,批示:“尔有此见识,实为国之大幸也!”
漆树义觉得维炯和漆德玮虽年少,但才华横溢,追求上进,不应只读“圣贤书”,应让他们见见世面,接触一些新的东西。1921年秋天,14岁的维炯和漆德玮告别家乡,到商城县笔架山农校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