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北京时寒时暖,记者赴京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商协会大会,趁隙专程拜访了新华社高级记者、中红网总编辑江山老师。
听说江山老师是中红网的创办人,因为我想采访一些红色知名人物,便有意结识,先前对他的了解如一张白纸。
23日傍晚我和好友中国民协人文关怀专委会秘书长、中国人文经济网总编辑刘刚先生相约,来到北京市玉泉路一个普通小区,在只有不足20平米的小房间里见到了江山老师。只见他一米八的个子,穿着半新不旧而整洁的中山装,精神饱满,面色红润。刚见面,他一边寒暄,一双温暖的大手就伸了出来,握手让座。
记者环顾小屋,只见不足20平米的地方,堆满了各种书籍,在靠近窗台边的沙发上也堆满了书,这就是江山老师的卧室兼办公室。过道走廊顶角就是一张小桌,上面放有电磁炉和几种调味品,桌下摆放着几颗大白菜。这就是厨房?一个厅级干部、新华社名记者如何过得这般“寒碜”?这让记者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随行的刘刚秘书长告诉我,江山原是新华社河北分社的领导兼中央报道组的组长,经常有“通天”的机会,他曾采访过朱德、周恩来、叶剑英、华国锋、温家宝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那是真正见过世面的大记者。
在和记者交谈中,他只字不提家事家史和夫人吕玉兰。记者在有关网站获悉,江山老师1946年3月12日出生于江苏常州。1965年调到新华社工作,在总社和分社期间先后从事工业、外事、农业、政治、文教等方面的新闻报道,曾参与过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英国首相希思访华、朝鲜金日成首相访华、美国记者兼作家斯诺逝世、唐山大地震、科技人员上太行、中国建立第一个省级信息反馈网络、中国政治体制改革、中国天主教、中国律师、中国监狱、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混合经济、中国著名女劳模吕玉兰、"反腐败勇士"姜瑞峰、"改革风云人物"马胜利、震惊冀南的永年"朱庄事件"和魏县"邵村事件"、石家庄特大爆炸案、李真案件等著名人物、重大事件和新闻热点的采访,写出了一批内容生动、事实准确的新闻消息、人物通讯、工作通讯、记者来信、考察报告、风物游记等新闻作品,以及若干散文、报告文学、电影文学剧本等文艺作品。现已出版散文与通讯集《友谊之歌》、《科技上太行》、《人字经》、《大千世界探访录》、《吕玉兰》,电影文学剧本《无冕之王》等。其中,江山以吕玉兰丈夫的特殊身份,用饱含深情的笔墨写就的《吕玉兰》一书,情真意切地记述了这位女劳模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悲壮一生,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
由于长期从事新闻报道工作,成绩显著,先后荣获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授予的唐山丰南地震抗震救灾模范人物称号、全国抗洪抗旱模范、在"科技上太行"活动中被河北省人民政府通令嘉奖并获国务院贺电嘉奖、电视系列报道《燕赵儿女抗洪歌》获第七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通讯《责任重于泰山》获中纪委颁发的"党风廉政建设好新闻奖"优秀奖、通讯《"多龙治水"首先要"一龙管水"》等系列报道获水利部颁发的全国水利好新闻奖等荣誉称号。他的这些经历让我这个地方台记者肃然起敬。
更让我崇敬的是,江山夫人吕玉兰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著名英模人物之一,被称为“铁姑娘”、“一代中国妇女的骄傲”,亦因朴实无华、艰苦朴素、廉洁奉公被称为“头扎白毛巾的女省委书记”。她曾是新中国成立后最年轻的中央委员,受到毛泽东、周恩来的接见,还曾作为中国代表团成员、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朝鲜和阿尔巴尼亚访问,受到金日成和恩维尔·霍查的接见。
吕玉兰是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公开“点赞”的中共干部之一。据《河北日报》报道,1982至1985年,习近平担任河北正定县委副书记、县委书记期间,与吕玉兰一直同事并称其为“大姐”。1993年3月,时任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的习近平曾携夫人彭丽媛到石家庄看望病中的吕玉兰。1994年春,吕玉兰逝世一周年,习近平写下长篇回忆文章《高风昭日月 亮节启后人》,深情追忆与吕玉兰一起工作学习时的情景,“痛心伤永逝,挥泪忆深情”。
2011年5月,时任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的习近平,还曾给东留善固村党委书记吕廷祥回信,为该村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感到高兴,提出要“以吕玉兰同志为榜样,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网上有毛主席亲切接见吕玉兰的照片,有朱德委员长亲切接见江山的照片,有习总书记看望生前吕玉兰的照片,等等。但是在江山老师的屋里,一张也没见到,只见到恭敬地摆放着一张毛主席在陕北时头戴八角帽的剪纸照片。记者端详了很久,似乎明白了什么,一个真正为人民谋利益的人是从来不张扬自己的。
我是一个地方台的记者,见到新华社资深的高级记者和领导做人做事如此低调,也算是给我上了一课,看来今年公休假去北京是去对了地方,拜见江山老师也是正确的选择。
北京之行,让我受益良多,不虚此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