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弘扬建党精神,庆祝建党百年,弘扬红色文化,贯通文化血脉,文脉传承历久弥新,以文培元凝神铸魂,厚植沃土萃就精华,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为文化强校、文化旅游强市强省建设助力增辉。 新年伊始,中国服务文化网与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策划主办了“弘扬建党精神 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座谈会”。来自全省的红色文化专家、艺术家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负责人缘聚一堂,分享七一学校文化,就如何擦亮七一学校文化品牌、更好地发挥其品牌效应等献策献宝。
会议在高唱《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歌曲声中进行。
会议由河北省政府参事室研究员、中国服务文化网总服务师陈步峰主持。七一学校向与会嘉宾赠送了体现七一学校历史风貌发展历程的《我爱七一学校》和七一学校纪念章。”
具有红色基因家国情怀的七一学校校长闫保华介绍了七一学校的今天、展望了七一学校的明天,分享了学校的文化亮点贡献。七一学校校友会副会长冯凌先生图文并茂的介绍了七一学校的发展历程和光辉业绩,分享了战斗在各行各业的老校友们的英雄业绩和动人传奇故事。校友会长李旸携老校友代表们动情的朗诵了长诗“七一学校,您在哪里”。
(省人大法律专家组高级顾问、省高院原副院长王越飞激情赋诗:“七律 《红色永驻创新篇——“弘扬建党精神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座谈会随感》数九寒天心里暖,二十四中竟开颜。南来北往匆匆客,侃侃而谈妙语连。七一精神传燕赵,红霞映照创新篇。一枝独秀花盛放,奋发昂扬再启帆。”)
红色文化专家、资深媒体人王战军分享了《影像中的石家庄》。刘一江、王越飞、何中立、高建庄、张忠明、陈忠升、吴文峰、刘占、黄大庆、赵福艳、王殿明等专家学者踊跃发言,就七一学校的品牌价值、如何盘活文化资源、充分发挥七一学校品牌效益等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理事长、省政府参事室文史馆老主任老馆长詹文宏做了诗情画意鞭辟入里的总结发言。并激情赋诗:“《七律 新春放歌》
紫气东来春欲回,英雄汇聚虎生威。 红色遗产成奇宝,党建文化放异晖。 燕赵百年终难忘,中华千载犹可追。 风云催生新时代,试看我辈更有为。”
新华社、中红网、中新网、中国网、共产党员网、共产党员杂志社、河北工人报等媒体给予了有力的支持。
大家认为: 石家庄是一片写满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石家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浴血奋战,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宏伟革命历史篇章。
七一学校,成立于1947年,是唯一一所用党的生日命名的部队子弟学校...。是我们党和国家军队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对省会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七一学校红色文化,无论是对于继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培育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对于建设和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有不可多得的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品牌价值和经济价值。
大家就如何更好地发挥七一学校的品牌效应效益提出了宝贵的建议:
一是打造学校红色文化品牌。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内外媒体,通过广泛开展对外交往,要大力宣传推介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二是挖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即注意红色精神的提炼,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三是整合有关资料,尽快建设相对完善规范的纪念馆。四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五是加强红色区域合作。加强与西柏坡、正定塔元庄、华北政府纪念馆、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等红色景点建立紧密联系,联合建立红色线路,利用彼此的品牌效应,形成相互拉动,并力造势,推进发展,共同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格局,为“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共和国之城”写就更充实更美好的华章。
“饮水常思其源,精神历久弥新”。石家庄七一学校是鲜活的历史,是省会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我党我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希望七一学校今后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做大做强红色文化,进一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多措并举讲好红色故事,切实提升红色教育阵地品质,将学校打造成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于一体的纪念性场所,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在会上。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向七一学校捐赠了“珍贵的礼品”:核棋(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较实用理想的教育活动实用产品。是超越单一对弈棋艺,融入广泛传统文化和政治教育的独特棋种,是添补棋文化棋类的历史空白。)、日记本、研学读本、河北国学和中国日记报2021年1-12期以及书法作品。”
中国服务文化网向七一学校捐赠了服务文化创始人陈步峰先生创作的服务文化专著《服务文化决胜未来》《快乐服务的心灵智慧》、杂志:《西河神韵服务文化》《健康中国文化养生》《服务文化20年》《服务文化采风》,《抗疫诗书画作品选》和(李文明创作的长诗《毛泽东颂》《太行颂》《中国共产党颂》暨研讨会纪实)。
中国服务文化网授予七一学校“服务文化研究践行基地”,河北省文化和旅游产业协会实践专业委员会向七一学校授予了“爱国主义实践教育基地”。
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还向王殿明、刘俊德、张晨光、张砚池、刘士进、柴万红同志颁发了“布衣参事”聘书,向赵玉杰、李淑珍、李文明、马兰、梁山陶峰英同志聘为 “布衣雅士”聘书。
书画家刘战、高建庄、袁辛民、王东生、李文明等向大会赠送了书法作品。西河大鼓表演艺术家李淑珍及其弟子、快板书表演艺术家赵玉杰、河北省政府文史馆员陈平、沧州大鼓传人刘建军、马兰艺术团团长马兰等表演了西河大鼓、京东大鼓、京韵大鼓、京剧、评书、快板书和戏曲联唱等精彩的文艺节目。
小贴士:在省城石家庄市,有一所红色将领辈出的唯一以党的生日命名的学校(朱德元帅提议)。她,曾吸引贺龙、罗荣恒、聂荣臻三位元帅同时来视察;她培养了海军副司令员张展南中将、“神五”“神六”新闻总发言人谢名苞等20多位解放军高级将领;她,集中了华北军区部队团以上干部和老红军、革命烈士子女;她,就是创建于1947年的七一学校(现石家庄市第24中学)。2011年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前夕,恢复了“石家庄七一学校”校名,2020年10月,获得教育部认定并命名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
有诗为证:“伴随石门解放生,七一诞辰荣为名。旧房铭刻发展史,老树妆成片头影。元帅辉映校堂靓, 党旗熏陶桃李红。百载学府凝秀色,龙腾凤翥啸长空。”
附一:七一学校(24中)校长阎保华致辞
大家上午好!新年伊始,万象更新。伴随着2022年的脚步,今天,我们齐聚一堂,共同召开“弘扬建党精神叫响七一学校文化品牌”座谈会。在此,请允许我代表石家庄七一学校(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全体师生,向远道而来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示诚挚的欢迎和衷心的问候!
石家庄七一学校(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是河北省重点中学、省级示范性高中、省级文明校园、省级教育工作先进集体。学校占地159亩,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217名,在校学校2400余名。学校始建于1947年,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北军区七一学校”,是一所由朱德总司令亲自提议,以党的生日命名的部队干部子弟学校,有着极为深厚的红色历史文化底蕴。共和国三位开国元帅贺龙、罗荣桓、聂荣臻曾到校视察。邹家华、杨成武、杨得志、肖克等老将军和老首长曾为学校题词寄语。学校于1968年划归地方管理,更名为“石家庄市第二十四中学”。多年来,学校在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届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24中人的共同努力下,办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得到全面提升,为省会教育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11年7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之际,经市政府批准,学校增挂“石家庄七一学校”校牌,使这一珍贵的校名得以保存和延续。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根据地的故事、英雄和烈士的故事,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我们一直高度重视“七一学校”红色历史文化的传承,于1992年建立了“石家庄七一学校校史馆”,作为学生了解祖国历史、学习革命传统、升华爱国热情、培育民族精神的主阵地,与学校党建工作、课程思政教育相结合,着力打造“七一学校”红色历史文化品牌。2017年3月,“石家庄七一学校校史馆”被中共河北省委宣传部命名为“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纳入河北省红色旅游路线,成为全省唯一获此殊荣的高中学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新的时代、新的契机、新的挑战。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校整体改造二期工程现已全面启动,预计投入资金1.8亿元,新建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们的七一学校将以崭新的面貌、昂扬的姿态屹立于省会中心!全体二十四中人也将以此为契机,锐意进取,奋力拼搏!不忘初心使命,不负七一荣光!为省会当好美丽河北“排头兵、领头雁”贡献教育力量!
再次感谢大家的光临,预祝本次会议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附二、石家庄电视台《理论之窗》和《党史故事天天讲》特聘专家何中立发言:
《走进七一学校 践行初心使命》
我非常荣幸参加今天的座谈会,刚才,通过聆听 校长的介绍,使我进一步加深了对七一学校的认识和了解,深刻感受到党和国家,对培养下一代的重视,以及老一辈党的领导人艰苦奋斗的历史。
有诗为证:
“伴随石门解放生,七一诞辰荣为名。旧房铭刻发展史,老树妆成片头影。元帅辉映校堂靓, 党旗熏陶桃李红。百载学府凝秀色,龙腾凤翥啸长空。”
石家庄是一片写满光荣革命历史的红色热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石家庄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浴血奋战,为夺取中国革命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宏伟革命历史篇章。
七一学校,成立于1947年,是唯一一所用党的生日,命名的部队子弟学校...。是我们党和国家军队的珍贵记忆,是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留给子孙后代的珍贵遗产和精神财富。它不仅是对省会人民,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最直观、最生动、最形象的教材,也是开发红色旅游事业的重要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好七一学校红色文化,无论是对于继承和弘扬红色传统、红色基因,培育和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还是对于建设和巩固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文化阵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其一,是政治价值。七一学校红色文化与保持党的先进性,在内容、价值取向上具有一致性,能有效地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的侵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精神动力。该校红色文化所包含的优秀思想,有助于党员干部党性的修养,先进的廉洁价值理念,能够为长期开展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供重要的思想保证和文化支撑。
其二,是文化价值。七一学校红色文化所蕴含的传统美德具有道德示范功能,她所承载的坚定信念和不屈不挠的革命精神深入人心,有利于统一意志的形成与集体目标的确立,富于感召力和凝聚力,能够培养全社会的一种积极向上的发展势态,有利于社会健康科学发展。七一学校红色文化所营造的诚信的道德环境、健康的舆论环境、祥和的社会心理环境,有利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其三,是教育价值。七一学校红色文化,对人们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形成,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使思想道德教育,更容易入耳、入脑、入心,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积极的教育教学功能。特别是她的精神,作为凝聚革命历史和革命精神的载体,能以生动活泼的方式为人们所接受,潜移默化地对人们,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和高尚的道德情操,能够对当代青年人格的正面塑造产生积极影响。
其四,是经济价值。七一学校红色文化,不仅是省会建设发展的思想资源、精神资源,还是重要的经济资源。该校红色文化,对促进省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七一学校红色文化在传播过程中,能够促进省会的红色文化产业和红色文化事业,通过红色旅游带动战略,为省会经济发展增添活力。 几点建议:
一是打造学校红色文化品牌。要大力宣传推介学校的红色文化资源,提高知名度和竞争力。要坚持“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利用省内外媒体,通过广泛开展对外交往,如缔结友好学校、开展教育和文化交流等,打造学校名牌、树立对外形象。要通过对口工作交流会、举办节庆活动等,有目的的进行宣传推广工作,让学校走向全国,让全国认识学校,打好学校这张红色牌,树立品牌形象。
二是挖掘学校红色文化资源。学校要深度挖掘、开发利用红色旅游资源。特别是在深度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红色精神的提炼,与此同时,还要根据时代的发展,赋予新的内涵。对旧址或文物的开发只是一些外在的表现形式,更重要的是:如何深度挖掘红色精神的内涵,借助一些现代的展示技术如声、光、电等,让人们从不同角度感受革命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还可以开发类似,西柏坡展馆的全真模拟体验,真实地再现、亲身体验当时元帅考察与学生生活、工作的场景,更深层次感受红色文化的魅力。
三是营造良好人文环境。学校的人文环境既要突出红色学校的应有本色,也要注重来校人们行、游、食、购、娱等综合环境的建设,行要有通达便捷可入的条件,游要有独具特色的吸引物,食要有卫生可口的地方风味,购要有纪念意义的文化产品,娱要有形式多样的健康项目,加大设施投入,改善人文环境,全方位吸引八方来客。
四是加强红色区域合作。要加强区域合作,包括省会境内红色景点的资源整合,可以把华北烈士陵园、石家庄解放纪念馆、市博等作为节点,也包括与市外区域的合作,可以与北京同类学校联系,加强与西柏坡、正定开展联合建立红色线路,利用彼此的品牌效应,形成相互拉动,并力造势,推进发展,共同弘扬红色文化的良好格局。
“饮水常思其源,精神历久弥新”。石家庄七一学校是鲜活的历史,是省会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承载着我党我军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凝结着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希望七一学校今后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以做大做强红色文化,进一步挖掘整合红色资源,多措并举讲好红色故事,切实提升红色教育阵地品质,将学校打造成集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安全教育于一体的纪念性场所,在新征程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附三、河北省科社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忠升发言:
《七一学校的史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从科学社会主义社会历史文化发展角度,看我们的“七一学校”,揭示其史学价值与文化意义。
历史地位与史学价值五点:
1.我党重视传承红色血脉、培育接班人才的历史烙印(包括古贤村荣臻小学即八一小学); 2.中共党史军史上、创立和建设新中国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靓点(与石家庄率先解放密切相关); 3.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一代英雄模范人物茁壮成长的光辉起点和壮丽摇篮(人才走向全国); 4.石家庄红色历史文化发展业绩与精神财富的一段重要记载(石家庄十大名片); 5.用校园里的光辉历史激励新时代后人继续前进的力量源泉(校园文化的坚实创新与奉献)。
理论底蕴与文化意义五点:
1.无论是革命、建设、改革还是实现复兴都离不开基础文化教育工作;(顺应社会发展规律) 2.中国共产党从来都是我国和整个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先进代表;(因为她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 3.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红色革命文化,一直是我党凝聚初心使命、激励继往开来的宝贵精神财富; 4.无论是传承赓续,还是守正创新,都必须依靠意志坚定人物矢志不移地艰苦奋斗;(有志者事竟成) 5.红色历史文化的收集整理提炼弘扬,应是新时代的一个硬项目和软科学,需要全党重视全民参与!
附四:河北省决策咨询文化研究会理事长总结讲话
尊敬的各位专家、艺术家,同志们,朋友们,大家好。
在新春悄悄萌动,新年刚刚启程的时候,我们在这里举办弘扬建党精神,擦亮文化品牌座谈会,社会各界人士、民间贤达高人在这里欢聚一堂,互动共享,意气风发,心中洒满阳光。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主题党建活动,也是一次极具特色的红色文化活动,又是一次加油鼓劲的新年联谊活动。截止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本次活动的基本议程。取得了圆满成功,收到了预期效果。归纳这次活动具有以下四个显著特点。
一是寓意深刻,突出了一个党字。我们这次活动弘扬的是伟大的建党精神。重温的是党的光辉历史,强化的是党建文化。承办方是以党的生日命名的品牌学校,参加者基本上是中共党员同志和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代表人士,抒发了爱党颂党、忠于党的美好情怀,洋溢着听党话、跟党走感党恩、举党旗的热烈氛围。同时也以实际行动贯彻了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为建党为党建伟大工程固本撞击、添砖增瓦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党是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人民的主心骨,是我们这次活动至高无上的灵魂。
二是主题鲜明,充满了一个红字。我们这次活动挖掘了红色基因,整合了红色遗产,刷新了红色载体,延续了红色血脉,升华了红色境界,重养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包括开国元帅、铁血将军这些红色历史风云人物。从具体物象上看,我们这次活动通栏会标是红色的。披在老校友肩上的围巾是红色的,我们的热血是红色的,我们的心是红色的。我们今天燃起的学习宣传七一名校的火焰也是红色的。可以说,红光满面,红星高照,红色象征着共产党,象征着革命和正义,象征着信仰和希望,象征着社会主流和人间美好。我们生在红色中国,长在红旗下,描绘祖国和人民的宏伟蓝图,一定会想到更多的鸿运。
三是典型过硬,展示了一个唯字。这次活动的主办方七一学校具有三个唯一性,唯一不是之一,唯一就是仅此一家,独树一帜。通过介绍交流,我们知道七一学校是全军建制史上唯一一所由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朱德总司令以党的生日命名的部队干部子弟学校。七一学校校史馆是全省唯一一所被纳入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范围的中学。七一学校还是石家庄市唯一一所最具潜力的高中学校。这次活动回放了学校的昨天,展示了学校的今天,相信学校的明天将会创造出更多的唯一性,开拓出更加绚烂多姿的前景。
四是内容丰富爆棚了一个活字。我们这次活动从主题策划到议程设置,从实际把握到具体运作,从主办方、承办方到参会者,全过程,全方位涌动着活跃、昂扬、健康向上的态势。尤其是组委会和校方的工作人员。当接到上级紧急通知,必须变更开会地点的时候,在陈步峰会长冯凌会长的带领下。李斌主任、马兰老师等多位工作人员高效率、快节奏的做好调整工作。听说他们昨天工作的很晚,确保了会议的如期召开。
七一学校老校友集体诗朗诵铿锵有力,老当益壮,充满了极强的感染力。
闫宝华校长热情洋溢的致辞,校友会冯凌会长如数家珍,感人肺腑的介绍。王占军总编导朴实无华,简明扼要的宣讲,传递了崭新的理念,多彩的史料、鲜活丰富的信息量。赠送书籍和书法作品,授牌建基地,播撒了正能量,唱响了主旋律,也增加了新的文化平台。专家智者的精彩发言,饱含知识群体的智慧和思路,有着现代人的责任担当。交流创激出不少思想火花和文化价值。高素质高水平的布衣参事,布衣雅士的聘任,各展所长,各具特色,艺术家的激情演出,更提升了这次活动的含金量和亮丽度。
总之,与会同志通过这次活动,都会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有所收获,活跃了身心,温暖了胸襟,历练了修养和情怀。当然,这次活动由于客观原因,因为我们主观努力不够,我们存在着不足和缺憾,有待于今后改进和提高改进和提高。
从我个人来讲,策划和组织这次活动有着独特的感受。首先我对我们河北省,我们石家庄市有这样一所具有光荣历史和红色传承的名校而骄傲。
同时我也为这所名校恰恰是我女儿的母校而自豪。我女儿在学校党组织和各位老师的辛勤教育下健康成长,他一直担任学生干部,是校级三好学生,后来考入中国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又考入中国农业银行总行工作,现在成为一名央企的管理人才。七一学校留下了女儿勤奋勤奋学习的忠诚,也留下了我难以忘怀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