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沁,女,湖北监利人,南开大学哲学博士,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后,现为武汉轻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省级重点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校级科技创新团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学术带头人和骨干成员,学校优秀共产党员。从2003年开始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围绕科技哲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西方思想家著作汉译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共发表论文20多篇,其中在《哲学动态》、《理论学刊》、《系统科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兰州学刊》等CSSCI来源期刊发表10余篇;独著专著两本,合著五本;主持各项课题十多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马克思资本生产批判的启示:科学发展需处理好资本、科学技术与生活质量的辩证关系”、教育部项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研究”等项目。2021年主持“《马克思恩格斯论中国》编成史”研究获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立项。
一、严谨治学 潜心科研
潘沁老师一向治学严谨,潜心科研,她毕业于提出“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周恩来总理的母校——南开大学,深受南开大学严谨治学氛围影响。据潘沁老师回忆,有一次在上“科学认识论”课探讨“物质与意识”的关系时,她在课堂上说出了未经严谨思考的话,被老师指出经不起推敲,她被老师深入的分析所折服,认识到治学严谨是一个学者的根本。一个学者要得出结论一定要经过深入的研究,切不可信口开河。
潘沁老师从事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学工作,教学任务较为繁重,再加上爱人在外地工作,一个人带着孩子,所以白天留给她的科研时间并不多,但她并没有放弃科研,而是利用晚上时间坚持看书写论文和项目申报书。平时有空的时间,她常浏览一些学术网站,了解本学科前沿动态,还与美国波士顿大学哲学系主任保持学术书信来往;她积极参与学术会议,与同行交流。每发表一篇CSSCI论文,每申报一个项目,都要阅读大量国内外文献,都要经过长期思考、多次修改。马克思曾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潘沁老师作为马克思主义学院一名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青年教师,在2021年摘取了马列科社学科的国家社科项目立项的桂冠,她的坚持与付出终于结出了硕果,她是一个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
二、春风化雨 教书育人
潘沁老师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近20年,十分重视立德树人和教书育人工作。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式,比如对于中外班的本科生同学,由于很多同学在校内学习两年后将出国学习两年,潘沁老师在课上引导学生读英文马克思主义原著,尝试用英汉双语教学,注重厚植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她说这样做一是希望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二是希望学生出国后,能用英语讲好中国故事,做好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潘沁老师也非常重视实践育人,让学生在志愿活动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比如,2014年潘沁老师偶遇一群心智障碍孩子的家长,发现他们特别需要帮助,在课堂上倡导对社会弱势群体进行帮扶志愿活动,亲自带着学生志愿者参与了一些帮助心智障碍孩子的公益活动,让学生把活动拍照做成PPT在课堂上做心得分享。有的同学说在帮扶他人的过程中发现了助人的快乐,有的同学说在志愿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价值,有的同学说在志愿活动中增强了自己的沟通能力......在潘沁老师的倡导和引领下,我校动科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从2014年起对心智障碍者孩子已经进行了长达7年的帮扶,获得了广大家长和社会的好评,其他学院也有很多志愿者加入了对弱势群体的帮扶中。
潘沁老师2012年开始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当研究生学习生活中遇到困难时,她都尽力帮助解决。比如2015级研究生吴昊,自认为基础太差没有能力完成学业,潘沁老师多次鼓励他,并每天用微信指导他的论文,最后吴昊顺利毕业进入武汉一所省属普通本科高校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2017级研究生徐晓峰并不是潘沁老师本人直接指导的学生,但潘沁老师在得知他来自于农村,经济贫困,身体不太好,常感自卑,多次叫他到家里吃饭,跟他谈心做心理疏导,让他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还对他进行了经济上的支助,支持他完成了学业。在潘沁老师的影响下,吴昊当年被评为优秀毕业生,2020年参与了武汉抗击新冠志愿者行动,被多家媒体报道,被工作单位评委优秀党员;徐晓峰也多次参与了帮扶弱势群体的志愿者活动,在校获得国家奖学金。
三、扶弱助残 热心公益
潘沁老师热心于社会公益事业。2014年以来,潘沁老师一直在对武汉市心智障碍群体做帮扶,利用周末或暑假时间去参与帮助残障孩子、孤寡老人的公益活动。2017年暑假对特殊孩子义务支教,去给特教机构里15-20岁智力障碍孩子教阅读课。令潘沁老师印象深刻的是在假期结束离开时,一个19岁男孩深情地说:“潘老师,我以后会想念你的。”在潘沁老师眼里,这些孩子就是折翅的天使,当你真心去对待他们时,他们也一定会给你真诚的回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