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日寇闯入邱县的那一天起,邱县人民和抗日部队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反侵略的斗争。战场上,英勇的二十九军和八路军将士们顽强作战,给日本侵略者一次次沉重打击;在邱北根据地,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与日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邱县赢得了“冀南光复第一城”、“冀南小莫斯科”的高度赞誉。在邱北抗日根据地浴血奋战的战争年代,抗日仁人志士依据“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应时创作了大量文艺作品,特别是诗歌,留下了战斗的诗篇,真实记录了抗日军民艰苦卓绝的斗争,同时又揭露日寇的残暴及战争造成的巨大破坏。
张还吾《风云初起》(1937年):“卢沟战火烧,大地起狂飚。河山千里尽,北斗七星摇。燕赵悲歌壮,雷惊怒海潮。”描写的是“七·七”卢沟桥事变,日寇大举南侵时的画面。张还吾,抗战时任五区(香城固区)战委会主任,县战委会锄奸部长、县抗联主任,终任北京海淀区区委书记。五区被称为红五区,抗日活动很活跃。
张还吾《屠城》(1937):“鏖战邱城日色迷,军民效国血成溪。生人屠尽殃鸡犬,唯有寒鸦绕树啼。”说的是一九三七年深秋,二十九军据邱县城抗击日寇。城陷后未及撤离群众,惨遭屠杀。无一幸免。三五亲故,均合家殒难的悲惨场面。
张还吾《香城固战斗》(1939年):“八路神兵下太行,春寒夜月马蹄霜。荒村落日人横剑,古道流沙鬼跳梁。四面军声摇北斗,十方弹雨射天狼。全歼日寇香城固,威震平原第一枪。”歌颂的是一九三九年二月由陈赓旅长指挥,全歼由威县出犯之敌数百人,击毁军车八辆,缴获炮四门。极大鼓舞了冀南军民坚持平原抗日游击战的信心和决心的壮举。
张家骥《游击战》(1942年夏):“青纱帐里绿阴俏,游击健儿逞英豪。声东击西炸碉堡,里应外合捣敌巢。"王一《敌情》(1943年6月):"昼住碉堡下,夜观炮楼打,小块根据地,天天闹敌情。迈步登公路,注意敌巡警,坚持再坚持,正义心全胜。"谱写的是抗日部队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歼灭或击溃,攻占或扼守主要地域或目标以及执行其他任务,不屈不挠,奋发图强,可歌右泣的历史篇章。张家骥,时任冀南三分区队训参谋,终任济南陆军学校校长。王一,时任冀南三分区司令部侦察股长。
张还吾《平原抗日游击战》(1943年):“东洋鬼子来,天下不太平。平原无险阻,寇骑似发疯。杀人又放火,黄土血染红。三光灭人性,发指怒冠冲。慷慨燕赵客,悲歌鬼亦雄。求生何惧死,血肉筑长城。有村皆堡垒,洞连地道通。坚壁清四野,雷仗敌胆惊。蚕食反蚕食,针锋相对争。敌进我也进,乘虚捣敌营。五载征尖里,军行弹雨中。兵燹又荒年,十邑九室空。大旱天无雨,遍地飞蝗虫。苗枯树叶尽,人穿蓬蒿行。无水鱼难养,简政又精兵。力争最后笑,坚持到天明。”再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波澜壮阔革命史,艰苦卓绝奋斗史、可歌可泣英雄史,真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展现革命先辈对祖国对人民浓烈挚爱之情、高尚品德和伟大情操。传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蕴涵中国人民捍卫民族独立、国家尊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张还吾《敌后岁月》(1943年)……(五):“百里方圆烟火稀,几家待死骨连皮。一片村墟呜犬尽,无人区内野狼啼。……。”描写的是1943年大旱之后连降七昼夜淫雨,群众房倒屋塌,熄火断炊。日军趁机决堤,撤放霍乱菌,致人们死亡过半。邱县1943年前8.8万人,灾后只剩下4.2万余人的悲惨场景。
佚名《一只篮》(1944年春,流传于根据地):“奶奶用过这只篮,领着爹爹去讨饭。妈妈用过这只篮,采集野菜度荒年。我今挎起这只篮,去给英雄送午餐。灾年生活般般苦,忍饥特护伤病员。”颂扬的是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踊跃参军参战,大力支援前线,军民同心同德谱写的一曲曲壮丽动人的战地赞歌。和一段段军民鱼水情故事。
高厚良《过邱北》(1944年9月24日):“邱县城,破烂的邱县城,这是敌人赐的果实呀,叫人们如何不恨憎!邱北,一遍的黄蒿盖满了大地,村里人稀少,房屋倒塌了,看了使人真心痛。真幸运,雨过又天晴,我军光复了邱县城,东方已露出了启明星。”描写的是经过浴血奋战,邱城光复、邱县全境光复。冀南三分区三地委《人山报》出号外:冀南光复第一城。县委、县政府、县大队进驻邱城,开展工作。群众喜笑颜开,敲锣打鼓,上街游行,热烈庆祝邱县光复的喜庆场面。高厚良,时任冀南三分区司令员,终任空军政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