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心为民、永跟党走,这是大别山精神的永恒主题。
这句话实际上就是党的根本宗旨在大别山精神中的具体体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与人们同甘共苦、与群众风雨同舟;万众一心、携手并进,军民同心、众志成诚;得志不张扬、做官不贪腐,始终保持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血肉联系,想为群众之所想、急为群众之所急,办民之所盼、干民之所愿;牢记初心、不忘使命,铁心跟党走、永远不回头,这些大别山人的优秀品质,无疑都是大别山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数先烈闹革命、打天下、求解放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有饭吃、就是为了让广大无产阶级革命兄弟能够过上好日子。大别山区党组织和苏维埃政府从诞生之日开始,就一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患难与共,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把百姓冷暖温饱放在心上,从最具体、最直接的事情做起,真真切切地、实实在在地解决群众的困难和问题。比如,为老百姓送医送药、车水抗旱、打井找水、割稻栽秧、修路架桥,等等。为了使贫苦农民能够获得梦寐以求的土地,党领导广大军民建立红色政权,打土豪、分田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为了保卫和巩固鄂豫皖苏区、改善群众生活,党和苏维埃政府制定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努力发展根据地经济,千方百计地帮助群众搞好生产;为解决根据地内劳动力缺乏问题,党领导农民群众建立劳动互助社、耕田队、换工队、耕牛站、耕牛合作社等互助合作组织,建立红军公田制度,帮助群众克服困难、发展生产。
1941年至1943年,日军疯狂“扫荡”太行山区,实施“铁壁合围”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加上当时严重的自然灾害,太行军民进入非常艰苦的斗争时期。尤其是太行军区一分区的斗争形势更显更为激烈和艰苦。时任一分区参谋长、金寨籍老红军王远芬和一般干部战士一样,每天顶多只能配给半斤小米,掺上野菜作两顿,半干半稀的吃个半饱。紧急情况下,王远芬向大家发出号召:“我们一定要学习和发扬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咬紧牙关,克服困难,去夺取胜利。”他与士兵同甘共苦,经常到山上挖野菜充饥。冬天挖不到野菜,他就带领机关人员到几十里外的山村买玉米核,回来碾碎充饥。尽管这样,地方上还是发生了饿死人的问题。当王远芬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带头节省口粮救济灾民,还带领干部战士帮助群众灭蝗、抗旱、翻地、种庄稼,爱护群众的一草一木。为了减轻人民的负担、确保军民共渡难关,他和军分区的全体官兵积极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加紧开展大生产运动。王远芬亲自带头上山开荒、种粮种菜,迅速缓解粮菜困难。
开国中将林维先,1933年21岁时就任红82师师长,被打成改组派后,在公审大会上,全师战士为他求情,最后被开除党籍,下放到苦工队当苦工。面对冤屈和困境,林维先始终对党坚信不疑,带着苦工队用扁担同敌人作战,最后重新得到组织的信任,又从战士开始起步,直到营长、团长、新四军第四支队参谋长,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洪学智,我军唯一一位两授上将军衔的将军,他的一生“四起三落”,曾因“彭德怀事件”受牵连,46岁的他从总后勤部部长降为吉林省农机厅厅长,后又下放到农场,长达17年之久。在此期间,洪学智仍然坚信党、忠于党,积极努力、乐观向上,最终得以平反昭雪,重任总后勤部部长,并成长为党和国家的领导人之一。
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军民一心为民、永跟党走的光辉历程和优良品质得到了充分展示、表现得淋漓尽致。特别是在革命的关键时期和困难时期,大别山区军民紧跟党走的政治品格极大地维护了党的团结、壮大了革命力量、加快了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在张国焘分裂党、分裂红军的危急关头,广大红四方面军的将士与其进行了坚决的斗争,坚持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广大西路军将士不畏强暴、舍身成仁,与“马家军”进行了殊死的搏斗、谱写了悲壮的凯歌。
1946年6月,在决定中国命运的最关键时期,在震惊中外的“中原突围”战斗中,金寨人皮定均率领一纵一旅临危受命、掩护中共中央中原分局和中原军区主力突围。他们以其崇高的大局意识和革命忠贞,巧用疑兵之计,成功地打乱了敌人的“围剿”计划,保证了主力部队的顺利突围。
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区人民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从根据地的领导者到普通民众,毁家革命、矢志不渝、无限忠诚、革命到底。大革失败后,开国大将徐海东遭到敌人追捕,受到牵连的徐家共有66人被杀害,其中27个近、39个远亲,男人全被杀光、女人多被卖掉。自己多次面临“肃反”的威胁,但他仍然奋不顾身地为党工作。红三十二师师长周维炯在“肃反”中,掷地有声地喝道:“二十年后我仍然要革命!”
大别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升华了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人民群众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在革命战争年代,大别山精神为广大革命者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从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再到社会主义建设各个时期,大别山人民矢志不渝闹革命、坚持不懈跟党走,相继创建了鄂豫皖、川陕、鄂豫陕三块革命根据地,诞生了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新四军第四支队、新四军第五师和大别山游击队,创造了28年红旗不倒的历史传奇,为人民军队源源不断地输送新鲜血液,实现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取得了丰硕的建设成果。大别山精神是大别山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动力源泉,是大别山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思想保证。大别山精神帮助广大革命者实现了人生最大的价值。大别山人民在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征程中,以大别山精神为指引,实现了人生的价值追求,在各个历史时期都涌现了一大批先进典型。为了推翻剥削制度和国民党反动统治,一大批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涌现了许继慎、周维炯等一大批英雄人物和不计其数的无名烈士。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大别山儿女勇于参军参战、南征北战杀敌,立下了赫赫战功,涌现了王树声、徐海东、洪学智等326位开国将军。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大别山儿女积极投入国家建设,将一个饱受帝国主义侵略、一穷二白的旧中国建成为全球瞩目的新中国,涌现了李先念、洪学智等功勋卓著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大别山儿女在大别山精神的指引下,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追求,不断践行、努力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
作者:胡遵远,安徽金寨干部学院副院长、金寨县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