殉国时敌军脱帽 举国哀悼
张自忠牺牲后,他左胸兜里有一支派克金笔,上面镌刻着“张自忠”三个字。由此,日本军官发现了躺在地上的人就是张自忠,随即向张自忠遗体行了一个军礼,日军军医用酒精把张自忠的遗体擦洗干净,殓入柏木棺材安葬。
日军惊叹佩服他忠勇,列队脱帽向遗体敬军礼。日军盛殓将军遗体,葬于土坡上,坟头立一木牌,上书:“支那大将张自忠之墓”。
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的噩耗传来,举国痛悼。人们用各种方式,向这位爱国英雄表示敬意。
蒋介石得知张自忠殉国后,立即下令第五战区不惜任何代价夺回张自忠遗骸。继张自忠任第59军军长的黄维纲率部再渡襄河,与日军激战两昼夜,付出了二百多人的伤亡,终于在方家集寻得英烈的坟墓。5月18日上午,张自忠遗骸运抵三十三集团军总部,将士痛哭相迎。
经法医检视,张自忠身有八处伤口,其中炮弹伤二处,刺刀伤一处,枪弹伤五处。当灵柩经过宜昌时,全市下半旗,民众前往吊祭者超过十万人。全城笼罩在悲壮肃穆的气氛中。敌机在上空盘旋吼叫,却无一人躲避,无一人逃散。1940年5月28日晨,当灵柩运至重庆朝天门码头,蒋介石、冯玉祥等政府军政要员臂缀黑纱,肃立码头迎灵,并登轮绕棺致哀。蒋介石在船上“抚棺大恸”,令在场者无不动容。
蒋介石亲自扶灵执绋,再拾级而上,护送灵柩穿越重庆全城。国民政府发布国葬令,颁发“荣字第一号”荣哀状。将张自忠牌位入祀忠烈祠,并列首位。28日下午,蒋介石与军政要员和各界群众在储奇门为张自忠举行了盛大隆重的祭奠仪式。气氛庄严,极尽哀荣。蒋介石亲自主祭,同时以
军事委员会委员长的名义通电全军,表彰了张自忠一生的勋绩。随后,国民政府在重庆北碚雨台山为张自忠举行下葬仪式。蒋介石题词“勋烈常昭”,李宗仁题词“英风不泯”,冯玉祥题词“荩忱不死”。据史沫特莱记载,蒋介石的办公桌从此摆上了张自忠的遗像。
中国共产党对于张自忠将军的牺牲也深为震惊和痛惜。8月15日,延安各界1000余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毛泽东、朱德、周恩来分别为张自忠将军题写了‘尽忠报国’、‘取义成仁’、‘为国捐躯’的挽词。
11月16日,张自忠被以国葬之礼权厝于重庆雨台山。后来,冯玉祥在墓畔种植梅花,并仿效明代史可法所葬的扬州梅花岭,将此山改名为梅花山。
张自忠殉国时,年仅49岁,张自忠殉国两个多月后,夫人李慧敏才获得这一噩耗,她沉痛地说:“张自忠为国家战死疆场,我不难过。我虽然是一个妇女,也应当有份。”不久,她将家事交给张自忠的弟弟,自己绝食七日而死,夫妻二人合葬于重庆梅花山麓,后建有张自忠将军陵园和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军生平事迹陈列馆。周恩来曾亲自写下文章称赞张自忠“其忠义之志,壮烈之气,直可以为中国抗战军人之魂”。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属于反法西斯阵营的五十多个国家中,张自忠是阵亡将士中军衔最高的将领——第33集团军上将总司令。张自忠不愧为“抗战军人之魂”!
为纪念张自忠将军,湖北省宜城县曾一度改名为“自忠县”。北平、天津、上海、武汉等一些大城市都命名了张自忠路。1941年5月,在南瓜店张自忠殉国的山头建造了“张上将自忠殉国处”纪念碑,山下修建了两千战死十里长山的官兵公墓。1982年4月16日,张自忠将军被追认为“革命烈士”。
夕阳西下,夏日的余辉照着在长满苍松翠柏的山岗上,“张将军自忠殉国处”碑熠熠生辉,我们惜别了十里长山;惜别了张自忠纪念园;惜别了宜城。我想,张自忠将军的忠勇浩气永存,永远活在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心中。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延安精神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