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石安,谱名李舒锦,号一子,1905年出生于湖南省醴陵枧头洲森冲村,在醴陵中学毕业后,投身革命,随部北伐。
1928年作为编谴军官,李石安考入黄埔军校军官研究班,编入宪兵科第一大队学习。1930春,李石安从军官研究班毕业,分发到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第七师任职,先后担任少尉排长、上尉连长,后长期在第七师从事政工工作,1935年7月,李石安任第七师政训处少校团政训员。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第三军从河南郑州、开封急赴华北,参加平汉铁路沿线北段对日作战,8月下旬,第七师在河北涿县、保定与日军激战。
1937年9月底,第三军奉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命令,从石家庄沿正太铁路向山西转进,扼守晋东大门娘子关地区,划归第二战区指挥,拒敌西侵而与日军第五师团合围太原。第三军于娘子关地区先后发起三次大规模旧关反攻日军之战,毙敌甚众。10月26日,日军之增援部队即六个步兵大队及山炮大队,从测鱼镇绕过第三军侧背,顺利通过八路军129师771团驻守的晋东天险石门关,偷袭第三军,并突击固泽驿第三军军部,战况瞬间转变成第三军腹背受敌。第二战区娘子关战役总指挥黄绍竑命令其他部队撤出战场向太原靠拢。第三军孤军奋战突围。娘子关战役,第三军毙敌4000余人。11月8日,太原陷落。第三军奉令沿白晋公路向南转移,并进行这一地区游击作战。
1938年初第三军战至沁县,隶属第二战区东路军朱德、彭德怀指挥,成为创建和保卫太行山抗日根据地的主力部队,至4月27日,先后参加了太行山反敌六路扫荡、反敌九路围攻等战役,与友军83、84、94、169、17、129师及115师之徐海东黄克诚344旅等友军配合第三军协同收复武乡、和顺、安泽、沁源、壶关、沁县、屯留、长子、高平、榆社、辽县、晋城、阳城、沁水、黎城、潞城、襄垣、长治等18座县城,共歼敌4000余人;5月转移太行山与刘伯承、徐向前、邓小平及宋任穷率领的129师部队协同复战晋东南武乡、襄垣、长治、潞城、榆社等地,攻击日军第108师团等部,歼敌2000余人。第三军成为华北抗日战场国共合作之典范。
李石安当时的政工工作主要是向官兵进行"抗战第一、抗战到底"及"国家至上、民族至上"的鼓励宣传。官兵深受教育,精神高昂。
1938年五、六月间,第三军奉令撤出太行山区,向同蒲铁路南段挺进,转隶于南路军卫立煌指挥(第一战区),对盘踞于晋南曲沃、侯马的日军第20师团等部作战,三战侯马,多次与日军拼刺刀,杀得日军心惊胆寒,威震华北日军第一军司令官,被敌酋称为"晋南肉搏军"。
1939年李石安升任第三军第12师政治部上校主任。是年,其妻朱淑莹将一双儿女留置于湖南醴陵老家,千里迢迢奔赴晋南中条山地区随丈夫参加抗战。在战区,朱淑莹协助丈夫工作,带领政工队员走乡串户,动员民众,宣传抗日救国。
1938年10月,第三军经闻喜向中条山转进,巩固中条山抗日根据地,至1941年5月,第三军先后参加了反敌扫荡、反敌围攻及主动出击等战役如六六战役、小岭战役等十三次大规模战役。
1941年5月7日,华北日军调集步、炮、骑、化、特、空军,约20万兵力,从东、西、北三个方向进攻中条山守军即曾万钟第五集团军、刘茂恩第十四集团军,中条山会战爆发。第三军驻守西线,是日军进攻的重点,当面之敌为日军第37师团及独立第9、第16旅团等部。
5月9日,李石安政工队随第12师野战部队之一部,突围到垣曲五福涧、蔡家庄时,遭遇日军袭击,部队被冲散,夫妻俩同时被俘,与被俘的第12师官兵被日军押解到松树坪。日军对李石安威逼利诱。李石安坚贞不屈,骂不绝口,乘敌不备,抢夺一柄柴斧猛然向日军小川中队长头部劈去,旁边的日军蜂拥而上,用刺刀刺向李石安;同时,李石安妻子朱淑莹及襁褓婴儿均惨遭日军刺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