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侄与表婶交流
采访96岁的老人
采访96岁的老人
翻族谱
何王娣被改名何氏琴
何王娣牺牲的地方
亲人团聚
亲人与96岁高龄的志愿军老战士在一起
亲人在交流往事
徐维邦烈士墓
徐维邦烈士墓
核心提示:“奶奶,您远在瑞昌花园的表侄看您来了,您在九泉之下也该瞑目了!”6月19日下午,在武宁县黄塅乡茗州村一个名叫野猪岗的地方,柯青华在丈夫余卫国、哥哥柯亭茂、弟弟柯亭建的陪同下,与从瑞昌赶来的表哥陈建设一道,来到奶奶何王娣的坟茔前,一边烧香,一边向奶奶致祭。
记者从柯青华的讲述中了解到,自己的老家远在湖北省阳新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由于奶奶何王娣早期参加了革命,后被国民党反动派瑞昌花园的地方民团残酷杀害,为了避免全家受株连,爷爷柯昌友(家谱上叫柯昌有)被迫带着只有1岁的儿子柯柏森背井离乡逃难到武宁县黄塅乡(今新宁镇)隐居,从此与家乡隔断了近一个世纪的音讯。
A、无心插柳,圆了近一个世纪的亲情梦
1970年出生的柯青华,家住武宁县城,丈夫余卫国是该县罗坪镇文化站的站长。由于结婚较早,他们的两个儿子早已成家立业。平时,柯青华除了带带孙子外,业余时间喜欢唱唱黄梅戏,是一名黄梅戏的铁杆票友。后来,在朋友的推荐下,她加入了当地的一个业余黄梅戏剧团。
2020年底,柯青华认识了业余黄梅戏剧团的一位同样是姓柯的姐妹——柯玉霞。柯玉霞的娘家在瑞昌市乐园乡,与武宁县的泉口镇、鲁溪镇仅一山之隔。柯青华在了解到柯玉霞的娘家是瑞昌乐园时,就向她打听瑞昌那边柯姓的一些事情。
原来,柯青华从小就从父亲和母亲的口中得知,自己的老家在一个名叫竹林荡(又叫竹家林)的地方,只因奶奶何王娣早期参加了革命,后被叛徒出卖,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地方民团残酷杀害;由于担心遭受株连,同样参加了革命的爷爷柯昌友被迫带着只有1岁的父亲柯柏森从老家逃难到武宁县黄塅乡(今新宁镇)茗州村二组隐居,以做木工为生。
后来,爷爷柯昌友到罗坪镇长水源张坊殿做木工时,经人介绍认识了后来的奶奶卢世淼,从此,一家人就在长水源张坊殿安居乐业。
柯青华告诉柯玉霞,爷爷柯昌友早在1955年因病去世;1980年,父亲柯柏森49岁那年,因上山伐木时发生了一场意外,也不幸去世。不管是爷爷,还是父亲,他们都有一个愿望:在自己有生之年,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父亲去世后,母亲余修英艰难地把4个子女抚养成人。虽然余修英从丈夫柯柏森口中得知婆家在瑞昌、湖北阳新一带,但她从来没有去过婆家。
俗话说: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按照当地的风俗,不管你走到那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然而,由于当时的通讯、交通和经济条件,都不允许她去实现公公和丈夫的这个愿望。但她一再交待自己的子女,无论如何也要想办法找到自己的老家。
为了实现爷爷和父亲这个愿望,柯青华和哥哥柯亭茂、弟弟柯亭建以及丈夫余卫国多次到瑞昌的乐园、肇陈、洪一以及湖北省阳新县的龙港、洋港、排市、木港、枫林一带寻找,一直没有结果。
“柯姓分了好几房,辈份也不尽相同,我们是属于二房柯,二房柯主要集中在乐园、肇陈和阳新枫林一带,盲目寻找,范围太宽,不便寻找,只有这样缩小范围,寻找就方便得多!”柯玉霞是这样提醒柯青华。
柯青华喜出望外,今年2月份,她与丈夫、哥哥、弟弟一道,再次踏上寻亲之路,他们通过宗亲的关系,翻族谱,寻根源。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终于在阳新县枫林镇月朗村西冲柯家的族谱上找到了爷爷柯昌友、太公柯遐乾以及爷爷其他兄弟的名字。
“真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没想到无意间的一次谈话,让我们对接上了中断了将近一个世纪的亲情。西冲柯家,才是我们的家,才是我们的根!”说到动情处,柯亭茂、柯亭建、柯青华兄妹感动得掉下了热泪。
原来,柯青华兄弟姐妹并没有见到过爷爷,父亲意外离世时,他们的年龄都很小,母亲听说过老家的名字,也因年代久远,加上年事已高,记忆也模糊起来,说不上具体的名字,加上解放后,许多地名已经改名,对他们的寻找增加了更大的困难。
B、思想进步,秘密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在找到自己的老家,并与老家的亲人对接上后,受到了老家众多父老乡亲的热情接待,也使柯亭茂、柯亭建、柯青华一家人感慨万端、兴奋不已。与此同时,兄妹三个也向世人揭开了一段关于爷爷柯昌友、奶奶何王娣的革命传奇故事。
柯亭建告诉记者,自己的太公名叫柯遐乾,是当地一位非常开明的进步人士,当年彭德怀、程子华、何长工、李灿领导的队伍在湖北省阳新县龙港镇以及瑞昌市的洪一乡一带不断建立地方苏维埃政府和拓展革命根据地,并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运动,被当时称为“东方的莫斯科”。
龙港是红色革命根据地最早的发源地之一,也是许多热血青年都向往的地方。柯遐乾是木港一带最早与龙湖瑞革命根据地红军进行接触的进步人士之一,他信奉马列主义,并且秘密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受太公柯遐乾的影响,爷爷柯昌友、奶奶何王娣的思想也非常进步。民国十八年,即1929年,25岁的爷爷与23岁的奶奶,也相继秘密的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经常跟随太公一道,到龙湖瑞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府开会,接受任务。”柯亭建对记者说。
“事实上,我们西冲柯家早期参加革命的还有许多人,他们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包括柯遐桂、柯昌义、柯昌盛、柯昌富、柯昌林等,他们分别在抗日战争或解放战争中英勇献身,他们为捍卫国家的领土完整,以血肉之躯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柯昌友、何王娣夫妇的侄孙柯亭猛告诉记者。
C、工作出色,安排负责一方妇运工作
随着形势的发展,苏维埃政府和革命根据地需要不断拓展,根据龙湖瑞苏区的指示,太公柯遐乾负责木港地方苏维埃的组建工作。
1906年,何王娣出生在月朗村门前屋何姓一个贫困的农民家庭,与西冲柯家不到一公里的路程。何王娣从小就非常懂事,在生产生活上经常为父母分忧,上山打柴、下田插秧,只要是农村的活计,她都非常在行。正因为如此,从小就养成了做事泼辣的性格。
在当时的农村,女孩子不到3岁就开始缠裹脚布,为包裹成“三寸金莲”的小脚,把孩子疼得眼泪婆娑;女孩子只要一出嫁,就得盘上头发,戴上发髻,打扮成村妇的模样。何王娣最看不惯这种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从小就有决心打破这种旧风俗的念头。
因为与柯昌友家不远,加上两人年纪相仿,他们经常在一起上山砍柴,下田插秧,彼此之间知根知底。柯昌友喜欢何王娣聪明能干、泼辣大方的性格;何王娣则喜欢柯昌友聪明好学,有一手木工手艺。后经媒人搓合,两家人都非常认可这桩婚事,双方一拍即合。
自从跟随公公赴龙湖瑞革命根据地接触到共产主义思想后,何王娣的思想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一回到家中,就积极主动地宣传妇女要解放的思想,得到了当地广大妇女的一致拥护。她还带领群众破除迷信,发动妇女剪短发,解小脚,到农村搞演出,广泛的利用赶集天进行宣传,唱革命歌曲。
由于奶奶何王娣工作热情、泼辣,被上级安排担任木港区苏维埃政府的妇联主席,负责一方的妇女运动工作;爷爷柯昌友有一手木工绝活,则以做木工为掩护,担任木港一带的游击队大队长,负责发展和壮大游击队伍。
D、士绅告密,被国民党地方民团抓捕
担任了木港区苏维埃政府妇联主席的何王娣,经常要接受上级的指示,要求发展壮大革命队伍。她总是以走亲戚为掩护,翻山来到一山之隔的瑞昌市花园乡百花园村一带发展革命队伍,壮大革命力量,扩大革命根据地。
很快,何王娣在革命工作中,先后认识了花园当地的徐维索、徐维邦、刘显田以及大德山的柯霞兵、彭祖河、徐维利、柯长柏等一大批革命进步人士。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花园一带的革命武装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队伍也逐渐壮大起来。不久,徐维索被大家一致推选为花园乡苏维埃政府主席。
“我小时候经常听父母亲讲,在当地,一些参加革命的进步人士,往往受到地方一些士绅的强烈反对、排挤和打压,他们认为参加革命,就是不学无术,不干正事,是与政府分庭抗礼,属于大逆不道。”从小就土生土长在百花园的67岁村民徐新宝告诉记者。
徐新宝告诉记者,当地一名姓徐的士绅,很有学问,与当时的国民党政府联系密切。他发现徐维索、徐维邦等人经常跟随何王娣他们一起,在花园一带发展队伍闹革命,就悄悄地向国民党地方民团告了密。
1932年10月,何王娣前往秘密联络点,办理前往苏区事宜,令她没想到的是,这个联络点已经被破坏,当发现异常后的何王娣等人刚想要准备撤离时,结果遭到国民党反动派地方民团的包围,随即,他们多人被逮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