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0日延安日报
前天,5月30日《延安日报》以《寻找黄开湘 让英雄回家》为题发表了一个较长篇幅的新闻。这个新闻详细报道了一个多月以来,在延安市甘泉县寻找革命先烈红军团长黄开湘埋葬之地的情况。
80多年前,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到达延安吴起地区。此时红四团黄开湘团长和杨成武政委参加党中央召开的一个会议,途中因雨淋而得了伤寒病,团长政委合计,政委回团里治病,兼管部队,病情稍重的团长到红军医院治病,没想到黄开湘团长在医院因病而牺牲。黄开湘牺牲之后,被安葬在甘泉县的罗汉川(洛河川)。在病中的团政委杨成武一得到团长牺牲的消息立即赶往罗汉川,杨成武在墓地前,大哭一场,临行前还在墓地立起了“黄开湘烈士之墓”的墓碑。关于这一历史过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杨成武在北京曾两次召集当年红四团的一些老战友回顾红四团历史的座谈会。缅怀团长黄开湘,是这两次座谈会的主要内容。我作为星火燎原编辑部的代表,这两次座谈会我都参加了。
党建杂志的文章
《延安日报》在这个新闻的开篇写道:
黄开湘是著名的红军将领,也是红军长征途中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
他是指挥22勇士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团长;
他是突破天险腊子口的红四团团长;
他是红一方面军长征胜利后陕甘支队一纵队四大队大队长……
然而,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英雄,没有牺牲在九死一生的枪林弹雨之中,却于1935年11月因病长眠在洛河之畔,年仅34岁。
江西弋阳黄开湘家一门忠烈,母亲郑梅莲养育的5个儿子全部参加了红军,都牺牲在战场上,遗骸至今都没有找到。黄开湘的妻子也死于寻夫的路上。他们的女儿黄菊花直到20世纪80年代看到杨成武上将的回忆录,才得知父亲50多年前已经牺牲。
英雄团长黄开湘
延安日报介绍,今年4月份以来,一则“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的公告刷满甘泉县群众的微信朋友圈:
“寻找,我们一定会寻找到黄开湘的遗骸,寻找那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精神!” 甘泉县委领导在“寻找公告”中这样写道。
“烈士是一个民族不屈的脊梁和魂灵。为了让烈士早日回到家乡,让崇尚英雄蔚然成风,现向全县范围内发起寻找黄开湘烈士遗骸的公告。……请知情者或者掌握线索者拨打寻访小组办公室电话:0911-4221101。”
延安日报介绍,一时间,一场寻找英烈遗骸,把找寻先烈的过程变成学习弘扬先烈精神、追思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革命精神、感悟今天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筑牢信仰宗旨、赓续红色血脉的党史教育生动实践在甘泉县扎扎实实展开。
英雄的母亲郑梅莲在荒草中的墓碑,5个儿子都在红军作战中牺牲至今骸骨无存
延安日报将这个消息分为几个篇章,第一篇就回顾了黄开湘的革命经历:
英雄黄开湘
黄开湘,著名红军将领,红军长征途中富有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1901年出生,江西弋阳人,1926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赣东北苏区、中央苏区和中央红军从事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历任赣东北赤色警卫团团长、红十军八十二团政治委员、红十一军二十师政治委员等职,功勋卓著。无论是在创建赣东北苏区的艰苦斗争中,还是在历次反“围剿”作战中,黄开湘身高一米八,常用一把斧头和敌人肉搏,勇猛无比,威震敌胆,人称“斧头将军”。
1934年10月,红军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黄开湘接替耿飚,担任由中央红军先遣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聂荣臻率领的左路军前卫团红二师四团团长,杨成武担任政委。这个团被称作红军长征的“开路先锋”。
泸定桥
长征路上,黄开湘和杨成武指挥前卫团打了许多漂亮仗: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保卫遵义会议,松坑战斗……在土城阻击战中,黄开湘率领一个排的兵力,坚决阻击敌人,顺利地掩护朱德总司令安全撤退。
飞夺泸定桥之后,红四团一路披荆斩棘,所向披靡,为中央红军的顺利北上打开了一条又一条通道。其后,他们最先率领部队爬过了雪山,越过了草地,为中央红军大部队通过雪山草地蹚开了道路……又担负了突破天险腊子口的战斗任务。黄开湘亲自率领突击连爬上悬崖峭壁,从上往下攻击敌人,用手榴弹把敌人的碉堡全部炸毁,为红军北上又破除了一道障碍。
毛主席对红四团取得的每一次胜利都非常满意,曾多次表扬黄开湘和杨成武率领的先锋团。毛主席说:“有‘斧头将军’黄开湘和‘白袍小将’杨成武,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
但这位身经百战的红军英雄,没有牺牲在九死一生的枪林弹雨之中,却于1935年11月因病长眠在甘泉县罗汉川(洛河川)洛河之畔……
黄开湘率领红四团飞夺泸定桥
这篇新闻第二部分的题目是:
一篇文章引发的一场寻找
延安日报说,今年4月的一天,甘泉县委书记杨宏兰收到一位朋友发给她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就是在中宣部《党建》杂志上发表的《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八十年》。这位朋友提请杨书记在甘泉帮忙找到黄开湘烈士的埋葬之地。
十分感谢延安日报对我发表在中宣部《党建》杂志上的《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八十年》的宣传报道。我更感谢甘泉县委杨书记为寻找革命先烈所表现出来的初心、责任和使命。此次在全县范围内大规模的寻找红军团长黄开湘的墓葬之地,让我不能忘却的是杨书记为先予找寻我而给我打的一个长途电话。
也是在4月的一天,杨书记在电话里找到了我,当时我在江苏盐城为编著一部书,正在与市委机关的一位领导和本书的参与者在一起。杨书记的这个电话一打就是半个小时。她在电话里,详细的谈到了寻找红军团长黄开湘的做法和安排。她的谈话让我很感动,我从电话里真切的感受到一位县委书记强烈的政治责任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让为中国革命作出牺牲的革命先烈荣归故里,成了这位县委书记的政治责任、历史的责任和社会责任。这位女书记在电话中,详细介绍了甘泉县为寻找烈士的遗骸陆续展开的各项准备工作。在电话中,我深切的感受到了甘泉县委领导的魄力、决心和执行力,我也被甘泉县委热情弘扬党的光荣传统的精神、境界和对革命先烈的无限崇敬而震撼,而感动,也被他们周密细致的工作而感到鼓舞。
黄开湘率领红四团突破天险腊子口
延安日报在新闻中写道:飞夺泸定桥的英雄就病逝在甘泉、埋葬在甘泉,县委领导迅速在工作群里发出“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的倡议,并作出了一系列的安排,提出了详尽而又具体的要求。
延安日报说,甘泉县委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迅速印发了《关于成立“寻找黄开湘 让英雄回家”寻访小组的通知》,工作组分若干寻访小分队沿洛河两岸红军到过的地方,在全县开展拉网式大寻访。同时,通过县电视台、县政府门户网站、官方微信公众号等各宣传平台持续发布《“寻找黄开湘让英雄回家”倡议书》和《关于寻找黄开湘烈士遗骸的公告》,向全社会征集寻找黄开湘相关线索。
作者与黄开湘的后人们
一天,两天,消息在汇聚:“从病逝时间算,1935年11月,应该是在甘泉……洛河畔没有罗汉川,因为是红军中南方人口音问题,应该是洛河川……,下寺湾有个红军医院……,义子沟边的木碌渠埋了不少红军战士……” 分析、讨论、走访……想尽办法寻找。
延安日报说,甘泉县委还把文章发给北京的熟人,希望他们帮忙寻找。很快原《人民日报》副总编梁衡发来了黄开湘烈士后人所在家乡江西弋阳方志敏学院负责人的联系方式。求助信息发到“长征家族”群里,江西党史办的同志发来了黄开湘烈士的生平资料……
“寻找,我们一定会继续寻找,寻找黄开湘的遗骸,适当的时候我们也会请黄开湘烈士的后人邵爱福来甘泉讲外公的英雄故事,请他到洛河川凭吊。寻找,我们一定会继续寻找,寻找那一种为国家为民族牺牲的精神!”甘泉县委领导在“寻找公告”中这样表述。
黄开湘家乡的今天
延安日报说,在寻找过程中,甘泉县不仅全力找寻先烈的安葬之地,更是将“寻找黄开湘”融入全县党史学习教育进程中,把找寻先烈的过程变成学习追思缅怀先烈丰功伟绩、传承弘扬先烈精神,筑牢信仰宗旨、赓续红色血脉的一种实践。县委中心理论学习小组先后两次学习了《黄开湘:英雄传奇尘封八十年》和有关黄开湘的历史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