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游客:
欢迎大家前来大别山金刚台下红色小镇汤家汇参观!
金刚敲响革命曲,丹桂飘香迎宾至。在此我谨代表汤家汇镇近五万老区人民对各位的到来表示最热烈的欢迎!
汤家汇镇位于金寨县西北边陲,地处豫皖两省交通要道,距合武高速路口仅25公里,与河南省商城县接壤。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地跨两省三县的国家级地质公园——金刚台。
金刚台主峰海拔1584米,面积138平方公里,是由豫东平原进入大别山区的第一座高峰,所以又称“中原第一山”。金刚台,峰峦耸秀、风景清幽。用三句话概括为苍松佛云霞、怪石立云端;云海常变幻、飞瀑落九天;龙潭深莫测、峡谷堪探幽。这里是游客休闲观光、山地探险、科学考察、的理想之地。
金刚台风光
金刚台山势险峻,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据历史记载元末既有余思铭在此占山为寨,聚万众而抗击元兵。民国初期白朗义 军在此痛击北洋军阀。
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核心区,这里曾是红1军、红4军、红25军、红28军主战场,特别是1936年冬至1937年秋,国民党反动派趁红25军北上之机,对我鄂豫皖苏区进行反复“围剿”,为应对当时严峻的革命形势,1935年6月皖西北道委派红军干部邱玉生在金刚台半山腰的铁瓦寺召开赤南、赤城两县干部会议,决定合并赤南、赤城两县而成立中共商南县委。
为实现以金刚台为依托继续坚持斗争,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牵制打击敌人的战略目标,商南县委组建了商南游击大队,其中30多人的妇女排就由排长袁翠明和县委委员史玉清率领坚守金刚台,在一千多个的日日夜夜里,她们在金刚台上卧冰雪、冒酷暑、餐风露宿,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机智勇敢地与敌人周旋了三年之久。她们智斗民团,巧夺军粮,建立两面政权,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的反“围剿”行动,虽付出了巨大牺牲,吃尽了人间千辛万苦,但确保了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在金刚台上,她们用自己的鲜血与生命谱写了一部人生华美的壮丽诗篇。
金刚台所在的汤家汇镇古称梅溪镇,地处豫皖两省交界的大别山腹地,这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从“立夏节起义”到“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汤家汇镇几度成为豫东南、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指挥中心。早在1924年就由革命先驱蒋光慈的老师(共产党员)詹谷堂在笔架山农校成立了金寨地区第一个党组织——笔架山党小组。
“立夏节起义”后在汤家汇这片土地上诞生了红1军独立旅、红82师两支红军主力部队(金寨共11支)。在汤家汇成立了道区、道委及县、区、乡、村五级苏维埃政府。健全了少共道委、妇女联合会、总工会、列宁小学、政治保卫局、赤色邮政局、红日报社、红日剧团、红军医院、红军枪械局等军政机构。
豫东南道区苏维埃旧址接善寺
1932年夏,为了加强苏区党的领导和根据地建设适应新的反“围剿”斗争,根据鄂豫皖省委指示,建立了豫东南道委和道区苏维埃政府。道委书记高敬亭,道苏维埃主席张德山。8月,豫东南道委又将赤城县划分为赤城和赤南两县,赤城县委书记方英,县苏维埃主席杜立保;赤南县委书记漆德罗(数日后由高开文接任),县苏维埃主席丁江成。赤城县委先驻商城,数日后豫东南道委机关迁驻汤家汇接善寺,赤南县委、县苏维埃政府机关驻银山畈。从此革命走上大发展鼎盛时期,各地普遍建立了民主政权,青年踊跃报名参军,掀起了热火朝天的土地革命运动,革命政权日益巩固,苏区范围逐渐扩大,革命烽火燃遍整个大别山区,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年底,由于红四方面军主力撤离鄂豫皖苏区,鄂豫皖省委指示豫东南道委、道苏维埃政府和皖西北道委、道苏维埃政府合并,统称皖西北道委、道苏维埃,道委书记郭述申,道苏维埃主席张德山,仍驻汤家汇的接善寺。
立夏节起义后,汤家汇地区成为商城县和豫东南革命斗争的中心,也是鄂豫皖苏区指挥中心。为了传递党的文件、通知和信息等,苏维埃政府设立了赤色邮政局,设在徐氏祠内,邮政局由一汪姓同志负责,下设7个邮政支局,各支局配发有统一插信布袋,有邮戳、公章,主要依靠人工传送邮件,主要负责鄂豫皖苏区红军通信工作,20多个地下党组织传递信函、苏维埃政府之间通信及苏区之间民间通信工作。其机构设置、业务分工、信件交换等制度科学合理,为党的发展壮大和当地信息交流起到重要作用。
1931年苏家埠大捷后,红11师主力回师豫东南根据地赤城地区汤家汇。5月28日晚,红31团1营1连的战士卢炳银写信回家报捷:“东征取得伟大胜利,革命一天天高涨,苏区一天天发展,苏区一天天巩固,红军扩大……”的家信就经赤色邮政局收寄。目前该信件收藏于皖西革命博物馆。
徐氏祠建筑面积150余平方米,是一座颇具徽派建筑风格的宗祠,为全国仅存的两所赤色邮政局旧址之一。2006年5月,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各位领导,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汤家汇镇革命遗址群的“四大国保单位之一——赤城县六区一乡的列宁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