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军战斗在江淮河汉之四:竹沟惨案
“竹沟惨案”,后世也称“确山惨案”。
河南确山竹沟位于伏牛山、桐柏山余脉交汇处,东临平汉铁路,西通湖北襄樊、河南南阳,距确山县城32公里,因“簧竹茂盛”而得名。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水,大沙河绕镇而过,因有山而秀丽,因有水而有灵气。
确山竹沟是我党民主革命时期的一块重要根据地。早在大革命时期,竹沟就建立了党的组织。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以张星江、王国华为首的豫鄂边省委,创建了红军游击队,开辟了以竹沟为中心的豫南桐柏山区根据地。抗日战争时期,竹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河南省委、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留守处所在地,是新四军第二、四、五师的诞生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同志先后在这里工作,领导豫、鄂、皖、苏等省区人民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开辟了豫苏、鄂豫皖、豫鄂边敌后抗日根据地,竹沟成为我党在中原地区的重要阵地和战略支撑点。
1927年4月,杨靖宇等革命先驱带领确山五万多民众举行了震惊中外的确山农民暴动,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河南省第一个县级革命政权──“确山临时治安委员会”。当地的共产党员李畔林、赵子乐参加了这次暴动,并建立了竹沟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根据党中央指示,豫鄂边区红军游击队在红二十八军的支援下,不断扩大抗日武装,于1937年10月扩编为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独立团政委文敏生多次与国民党进行谈判,使国民党承认了独立团的合法地位。
1938年1月13日,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进驻竹沟镇,根据中央指示:将独立团改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队。
1938年3月29日,经过整编的八团队1300余人在信阳邢集召开了东征誓师会,开赴皖东抗日前线,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二师的一支劲旅。
党中央毛主席非常重视竹沟在中原地区的战略地位,1938年3月,派彭雪枫任河南省委军事部长,到竹沟主持全面工作。彭雪枫到达竹沟后,首先协助八团队进行了整编,之后,创建了民族抗日宣传队,创刊发行了《拂晓报》,并亲自题写了报名,撰写了发刊词《我的良师》。
八团队东征后,为妥善安置伤病员、家属,处理交通联络等事宜,新四军军部在竹沟设立了八团队留守处,王国华任主任,张震任参谋长,方正平任政治部主任,岳夏任秘书长。
根据长江局及河南省委指示,彭雪枫依照延安“抗大”模式的在竹沟创办了军政教导大队,方中铎任大队长,谭友林、周季方任政治干事,为河南乃至华中地区培训大批的党、政、军骨干。
1938年5月,河南省委从开封移驻竹沟,省委主要领导人也陆续到来,竹沟成为河南抗战的领导中心。
1938年7月,彭雪枫遵照中央指示在竹沟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9月30日,游击支队378人开赴豫东。后来,发展壮大成为新四军第四师。
1938年11月6日,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在竹沟设立中共中央中原局。由刘少奇任中原局书记,彭雪枫、郑位三等为中原局委员,所有长江以北的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四个省区党的工作归中原局指导。
中原局成立后,刘少奇决定撤销河南、湖北省委,建立豫鄂边区党委,李先念任军事部长。为了尽快打开武汉外围敌后抗战的新局面,李先念决定组建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1939年1月17日,新四军豫鄂独立游击大队从竹沟向武汉外围挺进,后来发展成为新四军第五师。
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从延安出发,途径西安、南阳,于1939年1月28日抵达竹沟。他的著名著作《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就是辗转中原抵达竹沟后修订的。刘少奇直接领导创办了中原局印刷厂,翻印解放周刊和抗日文件。中原局在竹沟期间,举办了党训班等各种训练班,培训人员4000余人,其中党员占了2800多人。刘少奇还非常重视统战工作,积极的与竹沟周边的国民党高级军官、将领建立良好、秘密的统战关系,使之成为保卫竹沟的有利条件。
中原局、河南省委在竹沟不到两年,先后派出了14批基干队伍,计4800余人,组建成了新四军第二、四、五师。
中原局在竹沟期间,竹沟的各项抗日救亡运动开展得轰轰烈烈,刘少奇看到这生机勃勃的局面,高兴地说:“延安有党的领导,竹沟也有党的领导;延安有窑洞,竹沟也有窑洞;延安有抗大,竹沟有党训班;延安有延河,竹沟有大沙河;竹沟就是“小延安”。
1939年10月,国民党中央政府公然下达了用武力除掉竹沟留守处的反动命令,交国民党河南省政府和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督办,卫立煌把任务交给国民党第三十一集团军司令汤恩伯。汤恩伯接到命令, 即派人到竹沟密探, 并拟订进攻方案, 任命该集团军司令部参议耿明轩为进攻竹沟的总指挥。耿明轩纠集确山县长许工超、泌阳县长陈浴春、信阳县长马显阳等进行具体策划, 调集确、泌、信三县自卫团 16 个中队,约两千余人围攻竹沟。
11月11日,国民党和河南地方当局策划已久的、武装进攻竹沟的阴谋开始了。他们选择我军分批开往敌后,竹沟留守处兵力大为减少之际,发动了围歼。当时,住在竹沟我八团队留守处的部队,及河南省委、竹沟地委机关人员约600人左右,成建制的战斗人员有两个中队和尖山区委的一个班,除青年队有20多支土造步枪以及少数干部佩带的自卫手枪外,计有步枪150余支,苏联造转盘轻机枪一挺。
10日的黄昏时分,竹沟东门外的大街上来了100多人的壮丁队,自称是68军的壮丁,准备到泌阳去,因天色已晚,便住在竹沟的东街上。因为这支壮丁队是徒手的老百姓,谁也没有注意他们。
11日拂晓,住在寨外的留守处教导队一个中队已经起床和往常一样到河滩上出早操,住在寨里夜里执勤战备的部队,打开寨门之后,开始休息。在这当儿,河东街上的壮丁队出发了,先头队伍已经过了河滩循着寨墙往南走去,后续队伍约五十人左右突然闯进寨门,迅即登上寨楼,拿出暗藏的武器,将守卫东寨楼的一个班13人全部杀死。一部分队伍,已经深入到街中留守处的门前。我警卫部队的炊事班,正在做饭,听到枪声、跑步声,知道可能是敌人的偷袭,便主动地拿起武器,利用房顶封锁道路,组织抵抗,使敌人不能运动发展。这时寨东南、东北两个碉堡的我军也开始了还击,截断了敌人向寨内的增援。接着一中队的后备队在队长和指导员的指挥下全部登上房顶,与进寨敌人进行逐屋逐院的争夺战,并派出突击部队关闭了寨门。这时敌人不能前进,也不能后退,只能在已经占领了的东寨楼进行顽抗。
北门的激烈枪声响起后,守备部队在群众的支援下用树枝、土袋等物临时堵塞了缺口。
进攻的国民党部队虽然众多,但战斗力非常弱,始终不敢接近寨墙,不敢强攻。但东、北两门的战斗仍较激烈。
战斗开始后,住在寨外的新四军教导队二中队被阻于寨外与敌且战且退。向东门增援,激战至晚,终于肃清了东门里的残敌,战斗开始暂停下来。
经过十多个小时的激烈巷战,敌人在东门外被打死打伤最多。寨内寨外碉堡附近,都可以看到当街横陈的敌人的尸体。战斗中,我指挥机关设在西寨门的碉堡楼上。省委研究敌情,沉着指挥作战。竹沟地委的同志坚守西北寨墙,给进攻的敌人坚决的回击。张旺午、周庆鸣同志在省委指示下往来指挥于东、北两门,指挥着当时唯一的新式武器——苏联转盘式机枪射击,给进攻的敌人以无情杀伤。
事变发生的当时,适遇省委电台发生故障,因而,未能及时向党中央和中原局发出报告,请求指示。
12日这一天,敌军也在等待增援部队,只作一些侦察性的攻击。省委决定当夜突围。
突围前,省委、地委都烧毁了党的文件,调整了武装部队和武器弹药;集结了各单位的人员、马匹、物资,安排了寨内人员的撤退程序,并要求每人臂上缠一条白布。
12日夜10时许,省委、竹沟地委率领竹沟的省、地委机关干部以及武装部队约400余人,撤出了竹沟。
省委机关及新四军主力成功突围,撤离了竹沟。敌人迅速占领了竹沟,穷凶极恶的敌人,对来不及撤离的新四军伤病员、抗日家属和群众,开始了一场血腥的屠杀,共杀害新四军干部、战士、伤员、家属及革命群众200多人。
“竹沟惨案”发生之后,这次行动的总指挥耿明轩,双手沾满了新四军战士和人民群众鲜血的刽子手,被晋升为少将军衔,还担任了豫东扶沟县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