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这个名字,对这个世界的人来说都不陌生。这个名字是一种信仰的象征。今天作为一个普普通通完全可以被忽略的我,自然不具备去论述伟人的丰功伟绩的资格。但是,作为一直爱书的我,在我心里,永远有这样一位读书人。
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有这样一句话:“中国革命始发于图书馆”。不敢相信一个图书管理员可以开天辟地,可以打破一个旧世界。很难去想象,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在缺衣少食的年代,在担架上的时光,在卧病不起的疼痛中,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书本都是他永恒的伴侣。大量的阅读让这位伟人的伟大里有了许多的深邃的光芒照彻心底。
在这个高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很多人选择了电子版本的阅读。我却一直不太去读电子版本,宁愿在自己的行李里添一点书本的重量。这是因为,打开纸质书,才能有足够的时间去书本里畅游、思考、思索。而且,总是浮现出一张床,那张一半是毛主席,另一半是堆满书籍的床。就是那些点点滴滴的文字批注里,是伟人毛泽东灵魂的思考。
我很幸运,因为曾经的工作,让我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和学习伟人这一生,尽管那是遥不可及的崇高,但是,我的一生却会学习伟人在书本里坚定自己的人生方向,以最为强大的心里能量去向应该要为之奋斗一生的目标。伟人毛泽东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用读书的方式历练自己。马背上、喧闹中,战争中、饥饿时,他无处不能安静下来,读书。读书,这是一种多么浑厚的生命力量。一种笃定的意志,一种渗着光芒的信念。
那些带着令世人深思又充满着趣味的读书故事,应该一代代传扬下去。高尔基说过:“我扑在书本上,就象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青年毛泽东到是非常接地气,他说:“一到图书馆,就像牛进了菜园,尝到了菜的味道,就拼命的吃一样。”这是多么朴素的读书人。译成中文的世界名著也是毛泽东的读本。如《原富》、《特种原始论》、《天演论》、《法意》、《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等等。
300万字的《资治通鉴》,毛主席读了17遍,对此书的研究持续一生。据说,这本书被他翻阅到“支离破碎”,还用透明胶“缝缝补补”。他曾说:“《通鉴》是一部值得再读的好书。有人说,搞政治,离不开历史知识。还有人说,离不开权术,离不开阴谋。甚至还有人说,搞政治就是捣鬼。我想送给这些人鲁迅先生说的一句话:“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所以以此成大事者,古来无有”。”
还有一个关于毛主席读书的小故事。1929年,他在闽西的农村养病。那个时候他已从红四军的主要领导岗位上被选了下来,在红四军召开第八次代表大会时,他疟疾发作,路都走不了,只好请假。大家以为他闹已情绪,让他务必参会,不然会被处分。直到被担架抬到会场,大家才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他在给中共中央的信中却这样写到:“四军党内的团结······完全不成问题。另请购书一批价约百元,请垫付,我们望得书报如饥似渴,请勿以事小弃置。”伟人在这个时候,不是抱怨,是要把寄书给他当成大事。
阿根廷国家图书馆馆长博尔赫斯曾说过,如果有天堂,那里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致敬伟人毛泽东,致敬那些为人类留下文字、留下思想、留下思考、留下书籍的人们。我们的生命有限,但我们的灵魂图书馆却是如此的博大,确如绵绵无穷的宇宙给予我们浑厚的生命力量。总是生命的任何时候穿透一切苦难艰险,涅槃成闪耀的光。愿我们爱上书,向伟人毛泽东一样去读书,去思考,去书的穹宇里泼洒思想的原点。
书香中国,是不是应该象伟人毛泽东读书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