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日,饶江辉同志给中红网总编辑江山写了一封信,推荐下面的文字,全文如下:
江山兄:新年好!1月10日是淮海战役胜利七十二周年。有一篇关于我父亲饶子健率江淮军区部队先于主力阻截黄百韬兵团于碾庄的文章。这段历史鲜为人知,读后可了解黄兵团为何在碾庄滞留两天。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0.jpg)
饶子健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1.jpg)
饶子健日记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2.jpg)
饶子健日记摘页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3.jpg)
粟裕大将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4.jpg)
张震上将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5.jpg)
《饶子健将军》传
![](http://www.crt.com.cn/2021images/1/hs116.jpg)
革命后代在《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前合影留念。
1948年11月淮海战役歼灭黄百韬兵团的作战中,我江淮军区部队在碾庄阻截黄兵团,为华野主力合围并歼灭黄兵团争取了时间,创造了条件。
一
11月8日拂晓,华野主力八个纵队在以新安镇为中心的东西一线约六十公里正面展开,准备于当日夜发起进攻。
黄兵团根据国民党国防部确定的“守江必守淮”作战指导,于7日晨向西撤往徐州。
粟裕得知黄兵团已于一天前撤离新安镇后,即命运河以东华野主力组成三个追击集团向西追击黄兵团;命位于鲁西南的山东兵团迅速南下,在徐州以东地区阻击徐州东援之敌并封堵黄兵团西逃之路;命位于宿迁、睢宁以北地区11纵和饶子健率江淮军区前指指挥的独立旅和34旅(华野司令部电报简称该部为“饶部”或"江淮部队")迅速北上在赵墩至运河桥一线阻截黄兵团。
江淮军区独立旅由原华东军区淮北挺进支队改编,34旅原属华东野战军12 纵。1948年5月成立江淮军区,为配合野战军作战,军区成立前线指挥部,由分工负责作战的副司令员饶子健率领指挥该两旅五个步兵团共约一万人,受华野司令部直接指挥。淮海战役发起时饶子健部部署在运河以西睢宁地区,任务是袭扰驻扎在碾庄的李弥兵团,阻其增援运河以东的黄百韬兵团。
8日中午,粟裕急电,命饶子健部迅即北上陇海路,在赵墩至运河铁桥一线阻截黄兵团西撤。饶子健即率部起程强行军,边走边动员,入夜时抵达赵墩附近并完成战斗部署。此时黄百韬兵团正沿陇海路过运河铁桥经赵墩西撤。前指命令:午夜时分战斗打响,34旅和独立旅分别从东、西两侧向赵墩发起攻击;同时,独立旅三个团的侦察连抢在敌人前面在碾庄车站以西三公里处破坏铁路。为了保证战斗的持续性,饶子健命各旅成两个梯队展开:34旅以102团为第一梯队,101团为二梯队;独立旅以1、2团为第一梯队,3团为二梯队;第一梯队团各展开两个营为第一梯队。这种纵深梯次的部署配置既增强了进攻的持续性,也增强了防御的韧性。为了壮大声势,造成敌以为是华野主力部队进攻的错觉,饶子健命两个旅实施宽大正面多点攻击。一梯队团两个营战斗正面达2.5公里,超过一个师通常的作战正面。饶子健还命攻击部队不穿插分割敌人,采用正面平推战术与敌纠缠。前指发出战斗动员令:紧紧咬住黄百韬兵团,狠狠打。
9日,赵墩之敌向碾庄退去,饶子健部尾追西撤之敌进至碾庄西和西南咬住了敌人,继续与敌激战。34旅俘获黄兵团通信架线兵,审讯获知黄兵团部在碾庄,迅即上报野司。当日,粟裕给饶子健去电,告知4纵、6纵正向西疾进赶来,准备围攻黄兵团。10日饶子健部继续在碾庄地区与黄兵团鏖战。11日拂晓,6纵司令员王必成派通信员给饶子健送信,告知6纵已经到达碾庄以东土楼。当日中午,6纵18师最先到达碾庄与饶子健部独立旅会合。
华野各纵发起追击后,9日,9纵在堰头歼灭敌63军一部,1纵于窑湾包围63军,至12日将其歼灭。10日,各追击集团在运河桥以北至宿迁城北皂河的50公里运河上架设浮桥通过运河。11日,追击部队北集团、中集团四个纵队通过运河,与南下的13纵会合,当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