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懈的奋斗和追求
1950年11月,钱钧调任胶东军区司令员。1952年9月,胶东军区番号撤销,机关改编为“胶东半岛国防工程委员会”,钱钧任第一总指挥。1953年4月,山东军区国防建筑机构改番号为“山东军区国防建筑工程指挥部”,下辖第1、第2、第3工区指挥部,钱钧任第3工区(青岛工区)指挥部总指挥。钱钧与工区官兵一起艰苦奋斗,在较短时间里完成了国防施工的各项准备。他深入施工第一线检查指导,帮助解决实际问题,使整个工区施工进度与质量处在山东地区前列。
1955年3月,钱钧调任浙江军区副司令员。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钱钧在军区领导中年龄较大,战争年代身体伤痕累累,是我军高级将领中为数不多的一等甲级残废。但他仍然保持战争年代那种拼命精神,从不摆老资格,从不居功自傲,继续迈开艰苦奋斗的脚步。一次,他到宁波驻军检查工作,路上由于汽车剧烈颠簸,造成脊椎第3、第4节尾骨骨折,一度需要穿钢制护腰。身体恢复后,他又抢着下基层。到温州检查工作时,他一定要到离大陆2个多小时航程的台山岛看望官兵。该岛距离马祖很近,没有制空权,白天行船很危险,只能夜间航行。钱钧乘坐的炮艇夜航中遇到大风,数米高的涌浪使炮艇险情频出,不得不返回。陪同人员建议他不要上岛了,改让岛上的团长、政委下岛汇报。钱钧却说:“光听汇报是掌握不了一手情况的。” 他等了2 天,待天气稍一好转,还是坚持上岛看望了官兵。
1960年6月,浙江军区改为浙江省军区,钱钧任浙江省军区副司令员。10月,任浙江省军区司令员。1962年5月下旬,正在杭州视察的毛主席,听取了钱钧和省军区第二政委周貫五战备工作汇报。钱钧不失时机地把一线连队兵力严重不足的情况如实报告。最高统帅批准给浙江省军区补充4000兵员,使一线连队由40~60人增加到110~130人,有力地加强了战备工作。1963年,浙江沿海军民先后歼灭6股登陆窜犯的蒋军小股武装,保卫了海防安全。
1965年11月,钱钧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主要分管军工生产、军农生产和医疗卫生等后勤工作。他从不高高在上,有空就下基层,提高领导工作的针对性。钱钧下基层有三个特点:一是先看现场再听汇报,二是关心基层官兵,三是决不搞特殊化。由于基层情况摸得清,决策针对性强,钱钧分管的工作成果突出。钱钧还重视发扬老红军作风,廉洁奉公,对子女、家属要求很严。他的1个儿子当兵8年,表现很好,很想提干。只要他跟有关领导打个招呼这事不成问题,但他就是不开这个口,结果儿子因编制调整最终作为战士退伍。他从不带家属到外地游山玩水。爱人辛力与他结婚50年,除一次到上海看病外其他地方都没去过。
钱钧谦恭内敛,虽有一身功夫,但从不显山露水,只是偶尔露“峥嵘”。1964年,苏北某农村,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的钱钧来此检查民兵工作。小憩时,陪同的江苏省军区副司令谢中光请钱钧表演朱砂掌。钱钧拗不过,就让民兵找来一块二三十斤重的压咸菜的大青石。但见他抬起右臂探出右掌短暂伸缩运功之后,猛地抡起一掌,那块湿漉漉的坚硬大青石顿时被打成几瓣。
有一段流传颇广的故事:“文革”中的一天,钱钧乘车出行,途经南京中山门,被一群造反派拦下。造反派们手持铁长矛,欲检查军车,钱钧下车与他们理论。一名造反派竟把长矛伸到钱钧胸前。钱钧微微一笑,伸出左手握住长矛,这名造反派用力拉长矛却纹丝不动。钱钧又伸出右手,略一用力,铁矛已成弓形。造反派们立时目瞪口呆,乖乖地放了行。钱钧身怀绝技,但仅有党内少数高级干部知晓。1967年,某省有人“拉山头”,搞武斗。周总理得知后,召造反派中矛盾对立双方的负责人来京开会。会上,总理说:“不要以为自己有一大帮人,这些人年轻,有力气,就可以打人了。我告诉你们,南京军区有一位副司令员钱钧同志,他的手掌功夫可厉害啦!但他从未打过自己的同志!……”
1975年8月,中央军委批准钱钧离休。1983年10月,中央军委批准他享受大军区正职待遇。钱钧每天破晓起床,或练拳,或散步;然后读书1小时;饭后则练字、作画。他意味深长地说:“一个人长寿固然可喜,但长寿者一要身体健康,二要生活充实,才称得上真正的幸福!”
1990年4月13日,钱钧因患心肾疾病医治无效于南京逝世,享年85岁,走完了他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
(此稿刊于《当时博采》杂志2020年第10期)
作者: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后勤杂志社主编,军队退休干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