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北京2020年10月12日电(原黄继光班老战士刘啟忠)
据我所知,在七十年代,特等功臣、特级英雄黄继光曾有四尊半身铜铸像,人们对英雄黄继光的名字和他的英勇壮举并不陌生,但对黄继光铜像的来历却知之者甚少,特别是对铸于1970年的第四尊黄继光青铜像,更有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武汉军区东湖招待处警卫一连所铸的黄继光铜像照片
我是1968年应征入伍,恰巧走进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空降兵45师135团一营二连六班,即黄继光生前所在班,从时任135团副参谋长的万福来(上甘岭战役时黄继光的连长)和张计发(电影《上甘岭》中连长张中发的原型)等老首长口中得知,黄继光生前并未留下任何照片。后来出现在各种宣传资料上的黄继光照片,均是画出来的。
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左)与电影巜上甘岭》中连长张中发的原型张计发合影留念。
黄继光画像。
这四尊黄继光铜像到底是从何而来呢?还需从头说起。
在1952年10月20日的上甘岭战役597.9高地反击战中,黄继光壮烈牺牲。后来,连长万福来也因负伤回国治疗,在杭州治疗期间,许多机关、学校邀请他讲述黄继光的英雄事迹,当杭州美术学校的师生得知黄继光生前没有留下照片的事后,确定根据万福来所回忆的黄继光生前的相貌,画出了黄继光的画像。关于黄继光铜铸像的来历,据见证者尤中会(曾任黄继光班第十任班长、黄继光排长、空降兵45师文化科科长)回忆:“我是黄继光铜像制作的见证者,1962年10月20日,是英雄黄继光光荣献身十周年纪念日。当年8月,刚入伍的我还未下连队,即调45师帮助筹备庆典。当时师首长请武汉工艺美术厂三位雕塑专家张季友(已去逝)、周桐(已去逝)、李权华(后为广东美院教授),按照中国革命军事博物舘送我师的黄继光白色大石膏像为样本,每人各泥塑一尊缩小像,然后从三尊泥塑中选一尊最好的,再翻为铜像,最后李权华教授那一尊被选中,共铸三尊,一尊留黄继光连荣誉室,一尊送往黄继光家乡中江县黄继光纪念馆,一尊安放在师部黄继光纪念馆。”
1974年11月时任空降兵45师文化科科长的尤中会与黄继光的母亲邓芳芝合影留念。
安放于空降兵黄继光连的黄继光铜像。
1969年时任黄继光连连长的冯洪敬(后排左二)为新组建的武汉军区东湖招待处警卫一连连干(后排左一为连长秦保信右二为指导员贾殿信、前排左三为副指导员石奇富)在老连队黄继光连营房合影留念。
新组建的东招警卫一连部分连干前排左二为副连长兰波轩(原武汉东湖毛主席居住的梅岭区服务班长)与连部战友在老连队营区文化室前合影(后排松树右侧为本文作者刘啟忠)。
我于1969年底从黄继光连选调至刚组建的武汉军区东湖招待处警卫一连,连里为发扬老连队的光荣传统,决定又铸一尊同样的黄继光塑像,是在武昌大东门锁厂铸成的,由时任警卫一连首任文书的我与副指导员石奇富具体经办,这尊铜像开始安放在警卫一连,1972年8月武汉军区东湖招待处撤编后,将警卫一连改为武汉军区警卫二营五连,八十年代五连被撤编,这尊黄继光铜像去向不得而知。
第四尊黄继光铜像的来历,更有着一番独特的细节。1968年8月,党中央和周总理确定组建武汉军区招待处接管东湖客舍的安保与接待服务工作,于是我1969年底从黄继光连、邱少云连、上甘岭特功八连等英雄连队挑选警卫人员,到武汉执行警卫毛主席的任务(梅岭一号是毛主席在武汉的住所),因此我有幸成为东湖招待处警卫一连毛主席的警卫战士,由于我所在的连队骨干主要来自于黄继光生前所在连,连队官兵为了继承革命传统,弘扬黄继光精神,在1970年初,我们连队也确定要铸一尊黄继光铜像作为永久性纪念。于是,经连长秦保信、指导员贾殿信等连首长研究决定由我负责落实铸像事宜,我连便与老连队取得联系,将安放在老连队文化室里的那尊黄继光铜像运抵武汉,同时并将我们事先准备好的近40公斤青铜材料一起,交与座落在武昌大东门附近的一家锁具厂,请该厂的工人师傅照样铸了一尊黄继光铜像,然后又将原来那尊黄继光铜像送回老连队。我们就把新铸成的这尊英雄黄继光的铜像安放在武汉东湖招待处警卫一连的连部里。2017年连队老战友重回军营纪念老班长黄继光牺牲65周年,新老战友在连队荣誉室前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