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下辖红4军、红25军,全军30000余人,隶属于鄂豫皖分局革命军事委员会。红4军又成为红四方面军的主力。
蒋介石于1931年11月,调集15个师,约20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统由“陆海空总司令汉口行营”主任何成浚指挥。
为了打破敌人“围剿”,中央分局提出主动外线出击的战略。红四方面军制定了良好作战计划,周密部署,从11月10日开始至1932年6月中旬分别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红军采取采取游击战、运动战相结合以及围点打援等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勇敢作战,军民同仇敌忾,发扬特别能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总计歼敌约6万人,取得了空前胜利,堪称我军作战史上的成功典范。
如,5月7日,苏家埠战役结束的前一天,战斗打得很激烈,上级命令29团从七里桥攻上去。该团机枪连前2任连长在战斗中牺牲,第3任机枪连连长洪学智带着机枪连冲过去,跑在一个小坟头跟前,他还没来得及趴下,敌人就“叭”地一枪,把他打倒,正好打在他的左胸上,洪学智倒地滚了下去。团政委曾传六正在下边,看见洪学智滚了下来,跑到他面前,急切地问:“洪学智,你怎么样?”
洪学智用手抓住左胸部,血直往外冒,气短得很,但坚持说:“没事……”曾传六见势不妙,急忙通知担架队:“赶快抬下去!”
洪学智心想,这次可能完了。
幸好,部队俘虏了一名敌医军官,洪学智被这名医生就活了。
红军攻占光山县新集(今新县县城)后,将3个根据地连接成鄂豫皖苏区。蒋介石发动的第3次“围剿”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至6月中旬,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余人。鄂豫皖根据地迅速扩大近4万平方公里,人口达350万,党、政、军机构健全,根据地欣欣向荣,成为全国第二大根据地。
看到鄂豫皖红军不断壮大,蒋介石坐卧不安,于是,他亲任豫鄂皖3省“剿匪”总司令,以9个纵队、2个总预备队,共24个师又6个旅,计30万人,另4个航空队,对鄂豫皖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
张国焘对敌进攻认识不足,麻皮大意,致使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利。
沈泽民后来在向中央写检查报告中对第四次反围剿失败提出这样的认识:张国焘认为国民党主力部队只有7个偏师,其他都是杂牌部队,因此张国焘对蒋介石第四次围剿漫不经心。后来一打,我方受到严重损失,张国焘又认为今天打出一个大敌人来,红军只可打一仗,没有再打第二仗的力气了。
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死伤1万余人,总兵力由45000人减少到3万人,根据地由4万平方公里缩小为方圆几十里。
9月下旬,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燕子河举行紧急会议,决定西移。随后,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由燕子河经西界岭、英山于10月上旬末抵黄安河口镇地区。
敌人发现红军主力向黄安地区转移,卫立煌纵队、陈继承纵队又穷追不舍。10月8日,红四方面军被迫在河口地区与敌人战斗。战斗中,红4军11师政委甘济时、25军军长蔡申熙先后牺牲。
10月10日晚,鄂豫皖分局在河口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西进。
之后,红四方面军20000余人越过平汉线、向西转战。
红四方面军转移后留下鄂豫皖省委和25军的75师、军特务营、红27师,共5个团5000余人。地方独立团(营)等万余人。此外,还有红军伤病员共约2万人,由鄂豫皖省委领导继续坚持鄂豫皖根据地斗争。
(三)红四方面军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又成为全国第二大根据地
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3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3年2月,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经过反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组织的“三路围攻”胜利后,7月,红四方面军将所辖4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4军、红9军、红30军和红31军。
10月,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参加“六路围攻”的川军共110多个团约20万人,另有飞机18架配合,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企图在3个月内将红四方面军消灭于川陕边境。
红四方面军制定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经过历时10个月的艰苦作战,歼敌8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
川陕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毛泽东称其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第二个大区域。
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北上,减轻敌人对中央红军的压力,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经过嘉陵江战役和土门战役,控制了纵横300里的川西地区,红军发展到近10万人。
红四方面军与红一方面军会师后,由于张国焘分裂党中央,分裂红军,拒绝红军北上,致使红四方面军三过雪山草地,特别是在百丈关战役中,红军牺牲巨大。自11月18日开始,红军与敌刘湘的部队在名山百丈关地区进行了7昼夜的战斗,消灭敌人1.5万余人,红军损失1万余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关。后经天全、芦山,西进懋功、丹巴、康定、甘孜一带,在转战中,屡遭损失,至1936年4月,部队由8万人,锐减至4万人。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时,红四方面军减至3.8万人。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的一个最为主要任务是“打通国际路线”。
根据中革军委命令,红四方面军30军、9军、5军(由原第33军与红一方面军第5军合编)及总指挥部,从25日开始陆续渡过黄河,组成河西部队,准备在宁夏等地接应苏联支援的物资。
后因形势变化,中央军委于11月11日,发布命令:由渡过黄河的3个军组成西路军,准备打通到新疆通道,接应苏联物资。
西路军随向西北杀过去,经过一条山、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7万多马家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5万人,但西路军几乎全军覆亡。后来通过突围、营救等途径返回延安约4700人。
西路军为消灭敌人,减轻敌人对延安根据地的压力作出了巨大牺牲和贡献。
二、成为八路军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重要力量,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进程
(一)成为八路军骨干力量,在抗日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
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与西北红军改编为八路军129师,第4军成为385旅主力,第31军成为386旅主力,全师共1.3万余人,刘伯承任师长。红四方面军又成为129师的骨干力量。
129师,在抗日战争中,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为保卫华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如夜袭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航空战等大仗、恶仗、硬仗、巧仗,都是129师打的。七亘村战斗: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129师在百团大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8年的抗日战争中,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创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部队由出师抗战时的9100余人发展到近30万余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基础。
(二)在解放战争中,发挥重大作用,有力推进了中国革命进程
1、皮旅在中原突围中,保主力,建奇功
开国中将皮定均,就是原红1军战士,抗日战争胜利后,任中原军区1纵1旅旅长。
1946年6月20日,蒋介石命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调集10个整编师、25个旅共30万人,包围了我中原军区。中原军区6万余人处境十分危险,在关键时刻,皮定均带领1旅担负起了掩护中原军区主力突围的重任。
皮旅接受任务后,坚决执行上级命令,采取声东击西的灵活战略战术,以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精神与十几倍于己的敌人进行了顽强战斗,成功掩护主力突围。
皮旅历经24天,行程2000多里,击退蒋军21次追击、拦击和堵击,出奇制胜,化险为夷,于7月20日胜利到达我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奇迹。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毛泽东鉴于皮定均在掩护中原部队突围中有功,特批:“皮有功,少晋中”,对皮旅在中原突围中建立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