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9月18日,党中央率领中央红军,经过浴血奋战,突破了事关全军生死存亡的天险腊子口后,总政白区工作部部长贾拓夫,仍然像前面的长征那样,继续探路。从沿途百姓口中得知,哈达铺很繁华,因生产中药,优以当归最为出名。全国各地的药商都来买药,并且,有许多各地开的商铺。
贾拓夫觉得哈达铺富裕,给弹尽粮绝的长征部队“加油”。这次,他亲自出马和谢唯俊一起带了两个随从,戴上水晶石眼镜,礼帽,穿上长袍,换了新鞋。化装成买当归等中药的商人。买了几盒哈德门香烟。他们为先遣队做好了路标,进入哈达铺找宿营地,并探测敌情及周边情况。
镇上一片混乱,大约三里长的街道两旁,排列了近400个大小不一的商铺,有十几家已经关门了。许多商人在转移货物,有些全家人都逃走躲避了。还有的虽然开门,但实际上只是留个看门的,给主人观察情况。
他们四人问了几个铺子,都因为语言不通,且老板觉得他们对当归等中药的问话,不像是内行,怀疑是土匪趁乱踩点,就指给口音接近的山西晋商药铺。
听到与陕北口音接近的晋商话,贾拓夫就说自己是山西兴县人,与陕北神木只是隔一条黄河,所以,口音像陕北人。
老板听到老乡口音,就热情上茶,拿来水烟。贾拓夫递上哈德门香烟。交谈中,贾拓夫主要问哈达铺的国民党军队兵力,部署,战斗力,他们的粮食在哪,北上方向的国民党军队,城镇名称,距离,人口,繁华程度,粮食等情况,以及有没有土匪,共匪等。老板问了些关于山西家乡的情况,旱情,洪涝,阎锡山的政治等。贾拓夫回答了些很简单的,其他的就说是自己离开时间长了,不清楚近况。多数是老板回答贾拓夫的询问。讲述了鲁大昌的部队得知红军来了,就逃跑撤退了。好像是刘志丹的红军,其实,有关刘志丹的红军,他早就从老乡那里知道了。镇上一片混乱。国民党宣传说红军杀人,抢钱,抢粮食,抢女人,男人绑去当兵。于是,不少人就躲避了,把粮食藏了,金银钱财埋在地下。牛羊猪马赶进山林里。鲁大昌还有没来得及运走的好多粮食,盐,布匹等。附近的岷县,武山,宕昌等县城。
老板又说“你们从山西来,应该知道刘志丹吧!前几天,从山西来买药材的老乡,还拿着刘志丹的报纸。”
听到刘志丹,贾拓夫的眼睛猛地一亮,惊喜激动,心想刘志丹还办起了报纸?假装害怕说:“刘志丹这个共匪头子,早就听说过了,还有谢子长。不过,我们这次是从南方上来,采买了丝绸,茶叶,瓷器等。对刘志丹,谢子长共匪的情况不清楚。现在回山西,顺便来买些当归等中药,怕路上遇到刘谢共匪。”
老板对贾拓夫问粮食等问题,有些疑虑,就问:“你们的商队在哪?”贾拓夫说:“听说红军打来了,国军撤了,哈达铺混乱,怕被抢劫,就把商队和货物都藏在不远处了。买好药材,一块回兴县去。”
贾拓夫从裤兜里掏出烟,递给老板,不小心露出了长袍下的手枪。老板有些惊恐。贾拓夫解释说是防备土匪用的。
老板在这几千里之外,听到熟悉流利的乡音,再者,那时经商出远门,带枪也是很平常的事。就说:“你们要问回山西的路,这里有几天前就来买药的老乡,与他们结伴而行,我也是听他们说陕北有刘志丹,率领红军打来了。”
然后,引见了来买药材的晋商。
大家坐在一块喝茶,抽烟,都拿出自己的烟互敬。听到熟悉的家乡话,彼此都感到很是亲切。
“我们来时,打听到,向北方向匪情不严重,要回山西兴县,最近的路就是走陕北,从清涧,吴堡,或者神府过黄河,但是,陕北的红军多,刘志丹领着5万人,闹红了好几个县的大片土地,势力很大。我们特意带了匪区略图。凡是地主,巨富,大商人的财产,都被他们分给穷人了。”听到刘志丹势力壮大的消息,贾拓夫惊喜无比,差点把手中的茶杯掉了,刚喝进去的一口茶水,也流了出来。忙说:“太烫了,太烫了。”假装呛着了,咳嗽了两声,故作害怕的说:“天呀!遇到刘志丹,我们的财物钱全完了,生命也不保了。”
“钱财物是肯定会被刘志丹共产给穷人的。刘志丹把自己家里的财产都拿出去,救济穷人了,更不要说是咱们的了。不过,生命倒是不至于被害,共匪刘志丹对地主富商是要钱,不要命。”
另外的那个一块来的老乡补充说:“还有神府的王兆相领导的,听说有三个团红军。你们最好还是从北面上去,再从内蒙回山西,绕过刘志丹,王兆相的红军区,就安全了。”
贾拓夫越听心里越高兴,激动的连连给他们递烟,点火。说:“太感谢老乡们了,不走陕北,路太远了,如果能知道刘志丹共匪的活动范围,那就能绕过去了。”老乡吸了一口烟,喝了两口茶,说:“刘志丹的活动范围,报纸上有,我们来时,带了一张,也是为了绕过他。”说完,让伙计拿出那张7月份的《晋阳日报》,还有匪区略图。
贾拓夫高兴的合不拢嘴,用一只手,假装不停地抽烟,挡住笑容。那个伙计不识字,把报纸也倒给了贾拓夫。 看到“匪首刘志丹,拥有正规军5万人,赤卫军,游击队20万人,占领了六座县城~~~~~~”, 想到他离开陕西时,刘志丹南下兵败,部队被打散,这两年生死不明。贾拓夫激动地手也抖起了,热泪盈眶,把烟扔了,拿着报纸两眼瞅着,双手不停的抖动。他压制住内心的激动,说:“我害怕的快哭了,有了这张报纸就好了,我们就能绕过去了。老乡,把这张报纸卖给我吧!”
“再过十来天,我们的药就采买齐了,我们也回去,一块走吧!我们在陕北还有很多亲戚。”那个药商说。
贾拓夫说:“我们出门好长时间了,老板担心,早就催我们了。再说,我们住下来,人多,每天的住宿,吃饭费用也不少,不能等你们了,还是把报纸卖给我们,你们在陕北还有亲戚。又熟悉来的路。”最后,贾拓夫给了点钱,拿着《晋阳日报》告辞出门,谢唯俊和随从紧跟着走出商铺。看到没人注意,就让一个随从把报纸送给先遣队,交给中央。贾拓夫和谢唯俊,还有另外一个随从去查看街道,找宿营地。
先遣队收到《晋阳日报》后,立即交给了聂荣臻政委。聂荣臻看完后,兴奋的交给了参谋长叶剑英。叶剑英看到后,高兴的赶快找到贾拓夫说:“拓夫,你看看这篇报道。刘志丹在陕北搞革命,他们的根据地还不小,力量也可观……我们到他那里去,你看咋样?”贾拓夫说:“我们陕北是个闹革命的好地方,群众生活很苦,迫切要求革命,加上穷乡僻壤,可以和反革命势力周旋。”
听了贾拓夫的话,叶剑英立即快马加鞭,把报纸交给司令员彭德怀,彭德怀看后,激动的交给了政委毛泽东,毛主席看了后,惊喜地说:“喜从天降。”交给总书记张闻天。就和张闻天总书记,周恩来,彭德怀,博古,刘少奇,李维汉等人停下来,就地坐在哈达铺前河边的一个圩场上,传阅《晋阳日报》,研究讨论刘志丹和陕北根据地。
大家一致认为,遇到刘志丹,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有救了。决定寻找刘志丹,落脚陕北。兴奋的交谈了好一阵子后,开始冷静思考,认为前几次落脚,都没能成功,这次找刘志丹落脚,仅凭国民党的一张两个月前的旧报纸上面的一篇当时的简单报道,就能断定落脚陕北成功,全军立即动身直奔陕北,也不与刘志丹沟通,有些草率。必须全面,深入,仔细研究,完全掌握刘志丹和陕北的真实情况后,找到可靠的路途才能动身。
但是,离陕北还有七八百里路,消息又闭塞,去哪里,找谁了解情况?几乎异口同声的说:贾拓夫。
20日下午,中央领导们进驻哈达铺。毛主席和张闻天总书记住在义和昌药铺。义和昌药铺由沿街面的十一间门面房铺子和后面的三间北房组成。全部都是豪华的瓦房。毛主席住在后面左侧的北房,张闻天总书记住在右侧房,中间正厅作为当时他两的临时办公室。初步研究了连长梁兴初和指导员曹德连送来的《大公报》等。晚上,就紧急召见贾拓夫,参加由毛主席,张闻天总书记,周恩来,王稼祥等参加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
毛主席和张闻天总书记坐在正厅中间桌子两侧的太师椅上,看到贾拓夫进来,主持会议的张闻天总书记连忙站起来伸出右手,贾拓夫伸出双手紧紧握住。请贾拓夫坐下。贾拓夫坐在药铺的长凳上。毛主席拿起桌子上放的《晋阳日报》,走在贾拓夫面前说:“你也看过,喜从天降了吧,报纸上关于刘志丹和陕北根据地的报道是不是属实?中央能不能投靠刘志丹?”近两年的与南方红军的干部战士相处,贾拓夫能听懂湖南话,湖北话,江西话,四川话等各种方言。
贾拓夫说:“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报纸上出于为阎锡山打了败仗开脱,找借口与蒋介石讨价还价,而夸大刘志丹的实力,也是神府地下党和山西地下党,为了给长征中寻找落脚点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发出的信号。当然,去陕北找刘志丹落脚是没问题的。”
与会人员们焦急的心里总算放心了,舒展了紧锁的眉头。
贾拓夫还汇报了,他离开西安时,陕西和陕北的情况。并高兴的说:“刘志丹,就是有军事指挥才能和创建根据地的领导才能,失败了,又站起来,他领导的部队是越打越多了,还越来越壮大了。”
张闻天总书记高兴的说:“必须先与刘志丹沟通,贸然去了,万一他们不接纳咋办?就像与四方面军会师后,分歧争论很大那样,最后分开了。现在,中央处在弹尽粮绝,五面受敌,到了陕北,不能给刘志丹和陕北军民带来任何好处,只能给他们增加沉重的负担。而张国焘兵强马壮,实力雄厚,还可以给刘志丹的部队发军饷,弹药,从富裕的南方帮助刘志丹解决粮食,衣物,医药和钱等方面的帮助,还可以派部队增援刘志丹。刘志丹出于对他领导的陕北军民的生存考虑,完全有理由,也有可能认可同意张国焘的南下主张。再者,红25军曾属四方面军,徐海东,程子华等都可以说是张国焘的下属。”
贾拓夫说:“刘志丹是个知恩图报,有恩必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人。我非常了解他。”
“讲义气,讲诚信,感恩报恩,这些是中华民族的美德,没有诚实可信的义气,就不可靠了,就不敢用了,我们也教育干部战士必须诚实可信,否则就难以领导了。问题是我们没有给刘志丹啥恩,要刘志丹报啥恩?”张闻天总书记着急的说。其他领导们,也互相看了看大家的表情。
贾拓夫赶忙补充说:“他参加共产党,闹革命的目的就是为了弱势群体的穷苦人,他一定会同情中央的处境,接纳绝境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挽救危亡中的党中央。”
毛主席吸了一口烟说:“对,张总书记说的是实话。讲实话,讲真话,才能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出符合实际,切实可行的正确方案。才能成功落脚。遵义会议及后来,大家所以支持我,就是因为我讲了实话,讲了真话,从当时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了不同意见的正确方案。现在,党和军队再次徘徊于十字路口,一定要讲实话和真话,绝不能因人的地位职务高低,而对待他的言论。”
“对,毛泽东同志为了党和军队的前途命运,在遵义会议时,不怕得罪人,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而不同意见,正是我们最需要全面了解掌握和分析探讨,对比和比较的其他方面。在党徘徊歧路,面临重大问题选择时,怕得罪人,不敢发表不同意见的干部,不一定是好干部。”张闻天总书记接着说。
毛主席放下茶杯,又说:“现在,党中央和中央红军的险恶处境是后有重兵追来,前有预设埋伏堵截,两侧有重兵包围。空中有敌机轰炸,五面受敌。张国焘主张南下,不同意北上。咱们的队伍弹尽粮绝,减员至不到长征出发时的十分之一,而且,其中还有后来在途中加入队伍的,且伤病员不少。战斗力非常弱,不敢打硬仗,军心动摇,有些人主张中央解体,分散打游击。如若继续北上,去中苏边界,途中再遇到重兵围剿,部队必定被打散。中央机构就失去保护,不得不解体。现在,能遇到刘志丹,简直就是天降救星,绝处逢生。只怕是刘志丹首先考虑陕北军民的生存,负担不起咱们,不能接纳这些沉重的负担。而是,倾向于能给陕北红军提供弹药,钱粮,医药的张国焘。接受张国焘的南下主张,扩展南面富裕的地盘。如果刘志丹能动员陕北军民接纳绝境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就能挽救危亡中的党中央和中央红军。应该是党中央和中央红军感恩刘志丹等陕北领导人和陕北军民。说说你的看法,我们应该听取你的意见,特别因为你是从陕西来,又领导过陕北工作。相同的意见,我们在俄界会议上都统一了去中苏边界。不同的意见很重要,如果,在江西瑞金时,中央能听取不同的意见,那么,情况不应该是现在这样。”。领导们吸烟,喝茶,都用肯定的目光扫视。
贾拓夫看到大家都在等着他发言的表情,犹豫了一下说:“任何人的行动方向,选择决策,都是由他自身的处境,力量,目标等具体实际情况决定的。刘志丹和谢子长,高岗,习仲勋,张秀山等人,领导陕北军民,打下了那块根据地,至今,还在坚守,而且,他们还在一直打胜仗,不断扩大。因此,刘志丹肯定坚持继续稳扎稳打,不断扩展根据地。他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爱护陕北人民,为了让陕北人民摆脱国民党的苛捐杂税,残酷压榨剥削,领导他们闹革命,让他们过上好日子,深受陕北军民的爱戴和拥护。有坚实的群众基础。他没必要领着陕北红军按照中央北上的决策,跟着中央去中苏边界。根据他的成功经验,他不应该拥护中央的北上千里之外的中苏边界,建立根据地的大战略,更不会奢望苏联的援助,而是按照他的做法,不断扩展根据地,巩固群众基础。又因为,他的实力还不是很强大,就不会急于求成的火速南下。而是立足于现在的陕北根据地,由此,逐步扩展到全省和邻近省份地区。特别是南面,关中地区,土地肥沃,粮食充足,比较富裕,后勤补给充足,交通方便。从这个角度来看,刘志丹应该是倾向于南下,逐步壮大自己,扩展地盘,直至羽翼丰满,实力雄厚时,攻打西安,河南,进入四川,为夺取全国革命胜利做准备,而做出区域性胜利的贡献。他不应该,也没有理由追随中央北上去人烟稀少,黄沙千里的榆林,蒙古,宁夏等地到中苏边界。所以,他不可能拥护中央的继续北上去中苏边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