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阳城东孟仲峰,千里堤就在村东,村北紧靠白洋淀,村西有河名潴龙。”这是著名画家刘端和著名作家出版家刘绳的父亲刘怀印先生描绘家乡景色一段鼓词的开头部分。这几句鼓词,生动而准确地叙说了孟仲峰村的地理位置。
孟仲峰村是冀中平原上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镇,早在周朝时期,就有先民在此居住劳作生活,至今绵延2000余年。它地处任丘、高阳、安新三县交界处,最初隶属高阳县管辖,解放后也曾被任丘管辖过,但基本一直属于高阳县。2017年4月1日,雄安新区横空出世。2018年4月20日,河北省报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将孟仲峰村与龙化乡一道,整体划归雄安新区安新县管辖。
孟仲峰村百姓勤劳勇敢,民风淳朴,土地肥沃,物产丰富,风景优美,宜人居住,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是闻名遐迩的“牛氏三杰”战斗和牺牲的地方,也是冀中八路军前身——河北游击军诞生的故乡。在这片多情的红色热土上,涌现出了众多的英雄豪杰和感人故事。这些本土的志士仁人和红色文化基因,不但给全体村民带来极大的荣誉感,而且更加激发村民对建设美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的向往。
2020年4月,在雄安新区安新县委宣传部和龙化乡党委政府的亲切关心和大力帮助下,以闫锡坤为班长的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在广大村民的倾情支持下,克服了诸多困难,把村史馆纳入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高位推进规划之中。经过短短的几个月时间的筹备建设,村史馆在9月份建成并试馆让人们参观提意见和建议。
2020年9月3日,村史馆迎来了安新县委书记刘彦涛一行领导的莅临指导。刘彦涛等领导认真观看了村史馆的每一件实物和挂图,听取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闫锡坤的汇报,对孟仲峰村党支部、村委会和村民们积极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文化和优良革命传统给予了高度评价,安新电视台对此进行了报道。
村史馆在试馆期间,吸引了很多村民和游客的参观,其中包括孟仲峰村许多常年在外工作和生活的游子。在广泛听取参观者的意见和建议后,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对村史馆挂图与展品进行了修改和充实,不久正式开馆供人参观。9月4日,雄安新区安新电视台进行了专题报道。县委书记莅临指导和电视台专题报道的视频,经过层层传播,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良好影响,引来了更多的村民和外地游客的观访。
2020年10月16日,与“牛氏三杰”一起战斗、先后壮烈牺牲的齐二章烈士的唯一儿子——13岁参加革命工作、现年逾86岁高龄的河北省教育厅离休干部齐文柱先生,在其儿子陪同下,不顾路途遥远,风尘仆仆,专程从石家庄赶来参观村史馆。齐文柱先生坐着轮椅,仔细观看记载着故乡光荣历史的一幅幅挂图,一件件实物。当老人看到一幅挂图,介绍牛文良、牛文仓、牛文常“牛氏三杰”与保定特委军委成员在他们家开会,被高阳、任丘、安新三县保安团包围,在与敌人进行了激烈的战斗后,“牛氏三杰”和他的父亲齐二章先后壮烈牺牲。此时,老人浮想联翩,泪流满面。这是笔者在石家庄齐文柱先生家里,亲耳听老人讲述的情景。笔者2020年10月27日到孟仲峰参观村史馆时,孟仲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闫锡坤,把齐文柱先生参观村史馆的照片也发给了笔者。
2020年10月27日上午,笔者与孟仲峰村的杰出乡亲、原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青海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江西省军政委宋长庚将军的侄女宋淑萍女士及其女婿刘焕海先生,千里迢迢,同回孟仲峰村,共观村史馆。
村史馆分为“孟仲峰简史”“红色孟仲峰”“红色孟仲峰风云谱”“孟仲峰烈士芳名录”“孟仲峰人物篇”“孟仲峰党组织沿革史”“孟仲峰产业与未来”“孟仲峰畅想与憧憬”等几部分。
在“孟仲峰简史”这部分里,以文字和图片的形式,简要介绍了孟仲峰2000多年的历史风貌,让人们知道了本村最早的原住民,哪个朝代从外迁来大批军民;为什么叫“孟仲峰”?“孟张府”这另外一个村名是怎么来的?孟仲峰村过去和现在分别属于哪个县管辖?等等。
在“红色孟仲峰”“红色孟仲峰风云普”这两部分里,图文并茂地再现了孟仲峰村具有传奇色彩的红色历史,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的英雄人物。
孙必强,上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孟仲峰村乃至周边村镇最早的中共党员。大革命失败以后,奉党组织之命,回到家乡发展壮大党组织,先后培养和发展了他的堂弟孙必信、孙必寿和宋德清、陈锡祚、齐二章、齐老猪、宋长庚、孙鹏等一批有志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还有他的夫人、儿子孙佩毓、两个堂弟媳。上世纪三十年代初,孙必强在孟仲峰村组建了党支部并担任首任支部书记,还兼任过任高安中心县委领导职务,领导周边村镇农民抗捐、抗税、打盐巡等斗争。协助孟庆山组建了河北游击军第一支队伍——河北游击军独立团第三营。抗日战争时期,他和他的大儿子孙佩毓——八路军部队年轻勇敢的一位连长,先后壮烈殉国。孙必强和孙佩毓两位烈士的详细感人事迹,可见笔者撰写的《潴龙河畔的播火者》。
孟庆山是河北省蠡县万安村人,参加过万里长征,是一位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红军优秀团长。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还在延安抗大学习的孟庆山,被毛主席等中央领导约其谈话,以中共中央特派员的身份委派到冀中地区,发动民众,组建抗日武装,创建抗日根据地。同年8月,孟庆山到达冀中安新县后,与当地地下党接上了关系,在笔者的祖籍地安新县北冯村和出生地高阳县孟仲峰村(现也划归安新县管辖)等村镇开办抗日游击干部培训班,在孟仲峰村拉起了中共绝对领导的第一支抗日队伍。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孟庆山就组织起来了号称“十万大军”的河北游击军。毛主席在延安获知孟庆山发展壮大抗日武装的消息后,称赞不已。以致解放后,在1955年9月大授衔大授勋的大会上,毛主席当着众多中央领导人和开国元勋们的面,称赞孟庆山是“立有大功”的人。孟庆山将军的不平凡业绩,可阅读拙著《冀中抗日名将孟庆山》。
宋长庚,1918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高阳县孟仲峰村(现归雄安新区安新县管辖)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当过修车铺伙计。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七七事变前,就参加了当地的抗日自卫团并担任中队长。1937年8、9月份,孟庆山在北冯村、孟仲峰村举办抗日游击干部训练班,宋长庚是首批受训队员。孟庆山对这个英俊果敢的年轻人十分喜爱,多次耳提面命,谆谆教导。同年10月,河北游击军独立团第三营成立,宋长庚是首批入伍的党员干部,并担任连队指导员。在残酷的抗日战争中,宋长庚历经艰难困苦,出生入死,三次负伤。由于宋长庚信念坚定、英勇顽强、不怕流血牺牲,组织上屡屡委以重任。先后担任八路军团政治处主任、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解放军团长、团政委、师政治部主任;抗美援朝战争时期师副政委;抗美援朝回国后升任师政委;1955年9月全军大授衔,被授予开国大校军衔。上世纪六十年代,被选送到军事学院(现国防大学)学习。1964年,由敬爱的周总理签署任命状,任命宋长庚为66军政治部主任,次年又任命为66军副政委。1967年被中央点名出任青海省委书记、省军区政委。1970年被中央军委任命为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同年,以兰州军区政治部主任的身份,再次被中央任命为青海省委书记、省军区第一政委。宋长庚是孟仲峰村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大军区副职和正省部级的“封疆大吏”,1985年离休后,被中央、中央军委确定为正兵团级离休干部。所以,曾担任孟仲峰村五十四年村干部的笔者大哥王春来先生,在接受雄安新区安新电视台记者采访的时候,高声赞美宋长庚是孟仲峰村人的骄傲。(笔者写作发表过《从修车铺伙计到省军区第一政委》《共和国不会忘记》等文,比较详细介绍了宋将军的一生简历,若想再了解,可参阅上述文章)
在“孟仲峰烈士芳名录”这部分,记载了从大革命时期到抗美援朝战争这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孟仲峰村为推翻“三座大山”,为民族独立和解放,为建立和巩固新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为国壮烈牺牲的英烈,有名有姓被收录到“孟仲峰烈士芳名录”的烈士就有五十多个。齐二章,这位跟随“牛氏三杰”打奸除霸、生死与共的保定特委军委委员、游击队骨干成员,被列在了烈士芳名录的榜首。1936年的“孟仲峰2.20惨案”,就发生在他们家里。敌人抓捕了齐二章后,押解到高阳县城衙门,先是威逼利诱,后是严刑拷打。但是,英雄齐二章毫不动摇、宁死不屈,最后被敌人枪杀,壮烈牺牲。在“孟仲峰烈士芳名录”里的烈士,哪一个不是为共产主义信仰而赴汤蹈火、视死如归呢?这些英烈,一寸丹心图报国,甘洒热血写春秋,他们的英名永远铭刻在了孟仲峰村历史的丰碑上。顺便说一句,“牛氏三杰”和齐二章等壮烈牺牲的过程见笔者的《伟业铸丰碑》。
林彪生前曾说过:“冀中出干部”,这话一点不假。虽然林彪作为历史人物,中央早有定论,但我们不能因人废言。从红色孟仲峰这片热土上参加革命走出去的党政军学等干部名人有很多,光是解放初期的县团级、地市级干部就有四五十人,其中包括后来担任省部军级干部的宋长庚、齐木修、孙必信、齐兴、宋行伯等(含离休按省部军级干部待遇)。
在“孟仲峰人物篇”这部分里,有一帧照片格外引人注目,照片主人端庄秀美、温文尔雅、和蔼可亲。她就是享受离休干部待遇、受人尊敬、年逾97岁的王灼恒老师。王老师另一个名字叫王大倩,出生在孟仲峰村一个书香耕读家庭,少年时与哥哥同在北平上学。七七事变后,在党组织的安排下,哥哥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她回到了家乡,当了一名小学教师,教书育人近四十年,几代孟仲峰村人受其教诲泽惠,真正的桃李满天下。在此,我们衷心地祝愿王老师健康长寿。
在“孟仲峰人物篇”里,还记述了为孟仲峰村生产队抗旱救灾而牺牲的两位年轻的村民英雄。这两位叫宋国栋、宋国忠的村民,在1966年春夏生产队抗旱打井中,不幸以身殉职。村史馆为这两位在平凡工作中牺牲的青年立传,可见孟仲峰村党支部、村委会领导是识体明理的有心人、感恩人。
在“孟仲峰党组织沿革史”部分,以优美的图形、准确的数字、简洁的文字,记述了孟仲峰村党组织沿革情况及历任党支部书记所做出的贡献。首任党支部书记孙必强是冀中地区早期共产党员,潴龙河畔共产主义的播火者,因笔者写有专文,暂且不说了。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有21位,他们都为孟仲峰村的建设发展倾注了心血、汗水和智慧,孟仲峰村人都不会忘记他们,历史也不会忘记他们。因笔者对很多担任村支书的乡亲并不了解,在这里,只能选择几位说一说。1954年至1964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宋敢,是宋长庚将军的小弟弟,解放战争时期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曾多次被调到乡区县工作,但为了建设好家乡,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亲,遵照大哥宋长庚的嘱咐,一直留在孟仲峰村,当了整整十年的村官,卸任后一直被以后历届党支部村委会班子尊为“顾问”,一直到患病去世,他也多次为村里的发展建设建言献策,深受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尊敬。笔者的大哥王春来,十八岁在村里当会计,后来进入支部班子,1974年至1978年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卸任书记后继续担任支委和村委会干部,直到现在。我的同学宋艳峰父亲宋素清,1984年至1990年担任孟仲峰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打水井,盖学校,推进乡村文化建设。1985年春天,孟仲峰村举办传统庙会,需要一辆大卡车去外县接剧团演员和唱戏的道具。当时,附近没有这样的大卡车。宋素青找到时在华北油田工作的笔者,在华油运输公司租了一辆载重八吨的大卡车,接来了剧团演员和唱戏道具。我的同班同学宋连庆,当兵复员后,1993年至1998年,担任了五年的村党支部书记,在任期间,调整农业结构,建校修路,翻修大队部。现在,放弃自己的事业,辅佐村党支部书记闫锡坤。孙通,也是一位不错的村支书,笔者长兄王春来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时,孙通先后担任支委和副书记,后来两次担任村支书。在任期间,围绕“一牧、二菜、三林果”的思路,调整农业结构,促进了村经济发展。现任村党支部书记闫锡坤,是新时代建设美丽乡村的优秀带头人。自2006年接任以来,带领党支部村委会一班人,全面开展公共设施建设,大搞农业专业化开发,在上级领导部门的支持帮助下,进行电改、水改、煤改气、街道硬化、乡村文化建设,使村民的生活条件和水平大为改善和提高。是什么魅力,让两位曾担任过村支部书记的人,甘愿做他的部下,服从他的指挥,与他一道,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同孟仲峰村乡亲共同奔小康。当你看到刚过五十岁就满头白发的他,就会明白其中的原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