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工人
1954年1月,何昌政随部转至安徽省蚌埠六十军一六七团二营五连当炮兵;1956年3月,何昌政正式退役,他被安排到仪陇县人民银行当警卫;1959年10月,何昌政积极响应党的召唤,他报名参加了川交二处“攀枝花公路建设”。在公路建设中,他处处吃苦在前,学会了开山放炮,挖、抬、担、挑、撬等知识。在上个世纪50年代、60年代修建公路,全靠人力修建,不但生活条件较差,而且住居条件太差。许多工友灰心丧气,有逃跑的念头。为了稳住工友的心,教育大家。他就给他们讲述了朝鲜战场他亲身经历的故事,志愿军为了守住竹木山阵地,战友们在冰天雪地中,又冷又饿,睡觉也只有在青岗树叶和苹果树叶上躺着。为了祖国人民的安危,志愿军战士宁愿冻死饿死,也没有人临阵怯逃的。在川交二处公路建设工作中,何昌政处处以一个兵的形象严格要求自己,从不居功自傲,多次获得“修路先锋、筑路标兵、先进个人、优秀事务长”等称号。并荣获四川省交通厅“三等奖”。1989年7月,何昌政光荣地退休了,退休时才领117元工资。直得庆幸的是,他的女儿何灵英继承了他的修路事业,按照当时他享受到了轮换工政策,他的女儿何灵英接班后当了一名川交二处工人。何昌政回乡当了一名农民,他的户籍也迁回了土门镇汪家坝村。
今年国庆、中秋两节何昌政家喜气洋洋,图为何老同妻子曹桂珍、女儿何灵珍在自家别墅前合影
在党的政策惠民中,何昌政家勤劳致富后修建了别墅。
他是一个农民
1989年9月,何昌政回到了家乡,当上了一名名副其实的农民。在当地群众心目中,他是一名“优秀军人、优秀工人、优秀农民”。何昌政的妻子是一位老实巴交的农村妇女,在农村工作中,何昌政从不居功自傲,处处平易近人。夫妻二人很是吃苦,他家的水稻、玉米等农作物在汪家坝村数一数二,他家养的大肥猪每年也是远近闻名,仅一头年猪就有500斤重。何昌政平时喜欢看书报,他为了让家乡人民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他率先在自家的农田里“稻田养鱼、莲藕养鱼”。由于他家“鸡鸭成群财源涌,猪牛膘壮粮食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何昌政就是汪家坝村有名万元户。“自己富不算富,群众富才算”,这是何老回报家乡人民的格言。汪家坝村村干部何德林在何老建议下,他家开办了农村惠民商店,稻田养鱼50几亩。目前,还开起了榨油坊,年收入几十万元。在党的改革开放政策惠民下,何昌政经常走村串户宣传党改革开放的政策,鼓舞村民外出务工。2014年,他的儿子何刚在西安承包了大工程,收入十分可观,他的家庭走上了勤劳致富。为了更好地带动大家致富,2014年何昌政家修建了别墅,为了方便村民健身,他家义务为群众修建了篮球场、健身场。很是受到村民们的青睐。如今,汪家坝村3组村民在何老精神感召下,村民们旧貌换新颜,没有一间土坯房了。
何昌政老人在当地群众眼里是个大善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他的身影在。2013年6月,他鼓励儿子何刚“致富不要忘记家乡”,他自己为村道公路建设捐资2万元,何刚爱心奉献20万元。如今,何昌政虽年满86岁高龄,但老人至今身体硬朗。他坚持每天参加农业生产劳作,在党的退休政策关照下,他的工资每月可领到4800元。老人有时还到机关、团体义务为当地干群讲述一些保家卫国的战斗故事,有时还乐滋滋地哼唱一首“雄赳赳,气昂昂......”。
作者:胡绍阳,男,现年56岁,系四川省仪陇县土门镇汪家坝村第一书记,大专文化,仪陇县第九届政协委员,仪陇县土门中心卫生院支部委员、门诊部主任,国家执业医师。曾在《中国国防时报》、《中国交通报》、《中国中医药报》、《四川日报》、《四川工人日报》、《南充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朱德与恩师刘寿川、大脚太婆喜唱红军谣”等400余篇文章。并于2020年5月17日在《今日头条》发表“记仪陇县土门镇汪家坝村驻村第一书记胡绍阳在扶贫工作中的苦与乐”。2020年获得“中国乡村作家”。荣获《晚霞报》“我的家风我的家”征文比赛“三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