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重庆2019年9月5日电(西南财经大学)2019年8月21日至8月26日,西南财经大学经济数学学院探寻红岩文化实践队来到重庆市,实地感受革命老区的魅力,感悟红岩精神,思索青年人传承之路。此次西南财经大学探寻红岩文化实践队的红岩文化调研活动主要围绕在歌乐山革命纪念馆、红岩革命纪念馆、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地进行。
重走红岩联线,感悟红岩精神
团队首先来到红岩魂广场,广场上正在展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展览。红岩魂广场处处可见“11.27”的标志,广场右侧则是红岩魂陈列馆。团队成员在红岩魂陈列馆通过图像、文字及视频自主学习红岩历史。馆内一大早便有许多来自五湖四海慕名而来的游客,借此机会我们对馆内游客进行了采访,进一步了解游客对红岩文化的了解与看法。之后,团队前往渣滓洞、白公馆,这里曾被人们称为“两口活棺材”,无数红岩英烈被囚禁于此。团队队员亲眼看见刑具、牢房后,深切感受到革命党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这段艰苦的牢狱生活和重庆“11.27”大屠杀见证了革命先烈们面对死亡的毫不畏惧,对革命怀着必胜的坚定信念。接下来几天,团队走访红岩联线上的红岩纪念馆、民主党派历史陈列馆等地,其文献资料和遗址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到红岩精神的内涵和产生背景。其中,“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基本历史陈列”展览,让我们全面了解到抗战以来中共中央南方局光辉而丰富的历史以及那个时期所孕育的红岩精神。
红岩魂广场上“狱中八条”石碑
采访景区游客,探寻传承之路
团队在红岩魂陈列馆采访到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胡教授,他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的老师肩负着向同学们传扬红色文化的重要使命,为落实十九大思想,其学校自前年起组织教授们实地学习红色文化。他表示红岩精神虽然和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诞生的时代不一样,但同样有一种牵引的力量,一种内在强大推动力。这些精神是一种助推剂,能够帮助新一代人走完新时代的长征路,引领中国从富国向强国转变。而红色文化应从小学就开始培养。此外,团队还采访到一位历史专业的游客,她正带着她的孩子学习红岩历史,她表示青少年非常适合通过实地参观红色景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能熏陶爱国主义精神,也是对烈士的追缅和对历史的重新继承。
拜访革命老兵,追寻红岩记忆
8月26日,团队前往重庆江津区拜访一位程姓革命老兵。团队队员与程老聊天了解到,程老于1965年8月入伍,1971年从二炮退伍。当团队队员问到程老当兵时期的故事时,程老马上打开了话匣子。程老讲述到,周总理在1965年提出在中印边界建立了几十个碉堡的任务,并要求对方撤出中印边界,否则中国便会出兵。任务发给了程老所在的五班,他们跟着班长带着重机枪等物资圆满完成了任务。那时,程老所在队伍在西藏成立了一个独立团,在条件艰苦的西藏待了两年多。西藏的气候非常恶劣,全连百分之三十以上的人都无法适应。而一段行军常常持续将近半个月,整支队伍需要马不停蹄地赶路。行军环境又很艰苦,士兵们晚上睡觉时,就挖一个土坑,然后把木头架在上面,铺上泥巴,表面再盖一层毛毡,就这样睡了两年。程老还回忆到,有天晚上连队组织部队官兵看电影,看到了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那时候他们就在西藏海拔五千多公尺的坝子上坐着。
程老和他的妻子向团队队员介绍战友
之后,团队队员跟程老谈到了当代年轻人,程老不禁感慨到自己年轻时文化水平低,更希望现在的孩子能被好好培养,知识是力量的源泉。程老还说到现在的要求和过去那个年代不一样,什么都是利用先进的高科技,所以现在的孩子们要努力学习,在习主席的领导下跟党走,为党和人民办实事,不能在社会上乱作乱为。不要忘记革命先烈的流血牺牲,要懂得一枪一炮打来的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程老也提出当代年轻人选择去当兵更多的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有一个更好的前途,因为现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革命精神就没有怎么在年轻人身上体现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