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吴河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长征过侗乡中央纵队驻外寨之谜(组图)
2019-07-08 11:02:40
作者:执笔/吴河鲆、审核/吴跃军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红军长征中央纵队驻外寨

    中红网贵州贵阳2019年7月8日电(执笔/吴河鲆;审核/吴跃军)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纪念中央红军长征过侗乡八十五周年!”
    ……

    自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央领人就对长征有许多精辟论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历代党和国家领导人在许多重要场合和重大纪念活动中,对长征的历史意义都给予高度评价,对长征精神给予精辟概括,对在新长征的征途上把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作出了许多重要指示。毛泽东在《论反对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写道:“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1996年10月22日江泽民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六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说:“长征,是历史上无与伦比的革命壮举,是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红军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华民族一部惊天动地的英雄史诗。长征将永远铭刻在中国革命的丰碑上。”2006年7月25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三次集体学习讲话中说:“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英勇革命的壮丽史诗。包括长征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反映。我们应该十分珍惜和充分运用这个精神宝库。在改革发展任务艰巨繁重的新形势下,在深刻变化的国际环境中,我们要更加注重用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来教育干部和人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穿越历史的沧桑巨变,回望80年前那段苦难和辉煌,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长征在我们党、国家、军队发展史上具有十分伟大的意义,对中华民族历史进程具有十分深远的影响。”

    一、为什么说中央纵队驻外寨,首先来了解一下牙屯堡和外寨的变迁很有必要

    吴发满、杨正光、吴学善和牙屯堡村的三位老人口述及有关资料载:“听老人们说,很久以前的牙屯堡(现侗族和汉族的居住地),是一片杂草地和长有细竹的荒山地,吴姓的老前辈们从江西来到此,进‘里用’(牙屯堡境内)安家落户,之后到附近的一个山坡上安营搭寨,人发展多以后必须要分开居住,为此老前辈们将该山称为‘发寨岭’,从此相继分到寨脚、老寨、难冲、龙寨、鸭蛋铺(后变牙屯堡再之后变外寨)共五侗寨(侗语称此五寨为‘总娥’、‘娥銮’)”。

    老前辈们喂养很多鸭子,有两只鸭子顺着渠水小河下到这片长满杂草细竹的荒地里下蛋,并孵化出鸭仔,鸭子顺利长大平安无事,老前辈们认为此地一定住得人家,便由‘发寨岭’分一部分人家到此地居住,取名——鸭蛋铺(后分别从寨脚、老寨、龙寨又分人家到此居住)。寨脚至鸭蛋铺这条渠水河,从此共居住有五个团寨(寨脚、难冲、龙寨、老寨、鸭蛋铺),而且百分之八十都是吴姓,因此,其他地方的人将这五个团寨统称为“总吴”(“总娥”、“娥鉴”)侗语称“总娥”、“娥銮”。其有两层意思:一是代表五寨,五寨的“五” 侗语称“娥”;二是代表吴姓居住地,吴姓侗语称“进娥”,吴姓的“吴”侗语称“娥”。

    “南楚极地,百越襟喉”,“北据楚疆,南守越土”,这是鸭蛋铺的特殊地理位置,又是通道特殊文化最多的地域。在贞观十四年(640年)唐朝攻灭高昌国后武则天听从崔融建议,遣兵两万四千余人常驻安西四镇(龟兹、焉耆、于阗、疏勒)等四处设堡屯兵。之后各朝代都沿袭这一做法,在咽喉要道之地设堡屯兵,驻守关隘。

    三省雄关衙门其及牙将始设于三国时期,牙将是守卫朝廷衙门的司令官(相当于现在的警卫部队司令员),赵云、魏延曾任牙门(衙门)将军。宋代开始在侗族地区屯兵设堡,至今千年有余,宋王朝在一个人口不到五千人的小小收溪砦(树团)就设了通平堡、(鸭蛋铺)牙屯堡、铜鼓堡、羊镇堡、多星堡、上江堡等屯兵堡,牙屯堡是连接湘黔桂三省的军事要隘,天下有事在所必争(牙将一职作为下级军官延袭下来,牙屯堡,就是“牙将屯兵之堡”)。因此,贵州也迁移军民驻守牙屯堡三省雄关之地,于是从贵州黎平共派六个所的居民到牙屯堡境内来居住, 5所与团头相邻,沿河下,紧接着到头所(1所)、2所、3、4所,当时3、4所来到牙屯堡与侗族相邻居住时,由牙将一官员骑着马,鞭打该马跑过的路线来分地点给3、4所居住,于是3所汉族居住俞家角,4所与侗族相邻,是周家和裴家的汉族居住地,3、4所那边地势低,因此称为牙屯堡下寨(原属贵州黎平,1951年8月划归湖南通道);原居住在牙屯堡的侗族这边地势高,因此称为牙屯堡上寨(属湖南通道)。再后来由于人们将老寨用侗语称为“仔搞”汉语称为“内寨”;而牙屯堡上寨原由里面迁出外,因此人们用侗语称为“仔岜”汉语称为“外寨”所以外寨之名由此得来。

    再有8所居住地是黄柏(原属贵州黎平,1951年8月划归湖南通道)。

    后来汉族的8个所为一个保,并在3、4所(牙屯堡下寨汉族)居住地内共建一座8所凉亭,现在还有第6所搞不清是哪儿,7所是菖蒲(尚属贵州黎平没有划归通道)。

    2017年,头所(1所)、2所、5所、外寨与牙屯堡(原3、4所)合并为牙屯堡村。如今的外寨侗寨共有100多户人家,将近1000人,大部分姓吴,10多户姓杨,以前姓肖的人家均己改为姓吴。外寨侗寨的旅游资源比通道县任何一个村都丰富多彩且有底蕴,例如:大戊梁“肖女”文化、红军长征的红色文化、武术文化、侗文化等!留下了大量的红色遗产和精神财富。

    二、1934年12月10日—14日中央红军进入通道前后行军的组织序列、行军路线及宿营情况

    12月10日:

    红军分左、中、右三路向通道西进,先由红1军团参谋长左权率红2师6团及电台,经当时尚属贵州黎平县的牙屯堡、湖南通道县的团头、外寨、播阳、县溪和靖县等地,侦察前进的路线。

    右翼:一军团二师由五团占领通道县城县溪,其先头师向绥宁、靖县警戒,其十五师进至长安堡,并应接替九军团在大岩的任务,向城步严加警戒;九军团进至临口、木路口之间,向绥宁及来道警戒。

    中路:(中路又分左中路、右中路两路)左中路前锋的一军团一师,经长安堡进至通道以南适当地域的双江宿营;二纵队由潘村经中洞赶至广南城;右中路前锋的一军团主力自平等出发经平溪、雷团(本想在雷团宿营因遇火灾之故)至流源宿营;一纵队进至龙坪,由于火灾之故其一部转至平等宿营;五、八军团作后卫至昌贝及其附近地域。

    左翼:三军团主力应进至白岩、平寨、石村地域,一部守从林、孟坳两隘口,阻止瘳部北进。其先头师或团应进至陇城,向长安堡及其以西通黎平道路侦察警戒,其侦察部队应相机占领长安堡,并另以一部扼守甘溪塘隘口,向龙胜方向警戒。

    12月11日:(只有进驻通道外寨的中央纵队是在保护圈内)

    右翼:一军团二师在通道县城休息,其十五师之一部进至下乡地域,其另一部经龙坪、平溪、流源到达双江的黄柏宿营行程六十五里;九军团进通道城及其东南地域。

    1、陆定一长征大事记:“一军团二师在通道休整;九军团向通道前进”。
    2、朱德电令我各军团纵队11日的进军部署:“一军团主力及九军团应占通道及其东南与以南的地域”。
    3、九军团林伟著《一位老红军的长征日记》73页中称:“12月11日十九时陆续进入通道县城。红二师己向前急进,派一部分人员将未用完的没收反动派大批大米食物留给我军团。军团司政直属机关就住在公署的地方。”
    4、时任15师师长(少共国际师)《彭绍辉日记》51页中称:“我师今天受领掩护‘红星纵队’的任务。上午‘红星纵队’在龙坪未动,下午尾‘红星纵队’行进,‘红星纵队’到流源宿营,我师超越二十余里到下乡宿营。……”

    中路:右中路的前锋为一军团主力自流源出发到金殿宿营。军委一纵队自龙坪、平等出发经平溪到流源宿营;左中路前锋为一军团一师(时任红一军团一师政治委员的是赖传珠,他参加红一方面军长征,与师长李聚奎指挥所部突破国民党军数道封锁线,并受命阻击追敌,掩护红军主力突围渡过湘江。随后,又率部担负起红一方面军全军的开路先锋任务。)自双江经芋头,由芋头村民杨再能带路到牙屯堡宿营共行40里,其军团直属部队随后跟进至牙屯堡。军委二纵队,由广南翻过10华里的盘胖山到传素又行15华里到长安堡再行5华里到辰口的田园间吃中餐,饭后经马家坝行15华里到红香时,沿一军团一师主力行进5华里到芋头,由芋头村民杨再能(第2次给红军带路)、杨正华两位老人带路,翻太平山的芋头界又行20华里,到通道外寨宿营(共行70华里);后卫五、八军团随二纵队后进到辰口和麻隆塘地域。

    左翼:三军团主力进至长安堡、陇城地域其先遣部队到通道外寨附近的团头所和当时尚属贵州的头所地域;一师的另一部进入龙胜县境。

    12月12日:(只有进驻通道外寨的中央纵队是在保护圈内)

    右翼:一军团二师在通道县城不动,其一军团主力由金殿经长古到新都(笔者注:“长古到新都”应为同古到新厂;注二:昨11日,一军团主力原为右中路的前锋,今因要召开通道会议之故改为右翼部队),并集结在通道城及其附近地域向靖县、绥宁、城步警戒,其十五师之一部到通道的瓜坪地域(《彭绍辉日记》51页我们本应到瓜坪宿营,因道路被敌挖断不易通过,故折回到朱家村宿营,翌日三时到达),其另一部由双江的黄柏出发经菁芜洲到通道城宿营;九军团进到通道城不动并集结在通道及其附近地域向靖县、绥宁、城步警戒。

    中路:右中路(1)军委一纵队的 大队伍六时自流源出发,经下乡、两江口、芙蓉、金殿到通道外寨村与尚在外寨未动的左中路军委二纵队会合,并在此宿营(这与外寨村民杨征再老人的回忆“在吴文用办喜酒的第二天,从芙蓉、金殿方向又有一路红军进驻外寨”相吻合)。(2)其军委一纵队的另一部与余守候一分队发“5363”、“5413”、“5458”等台电报,为此,自流源出发至下午才能到芙蓉宿营。(3)一军团直属队后分部由金殿、牙屯堡进到播阳;左中路(1)前锋的一军团一师由牙屯堡(当时尚属贵州)出发,上十二盘山经黄柏到龙岭,接命令打转至张黄宿营。(2)在吴文用屋的周围岗哨森严。(3)左中路军委二纵队在外寨与右中路军委一纵队的主要领导会合后,宿营在吴文用老屋的楼上,当晚于19时30分,以军委的名义向各军团、纵队首长发出了13日转兵西入贵州“万万火急”的进军电令。            

    (中革军委作战参谋吕黎平回忆:“12月11日晚到12日凌晨,中革军委二局破译了国民党军第一兵团总指挥刘建绪部署截击红军的密电,内容为在通道以北的绥宁、靖县地区构筑封锁线,防止红军北窜。毛泽东看到中革军委二局送给他的情报和我军次日行动的计划后,非常生气,立即来到一局,找到周恩来、博古,激动地说:‘我军如继续北出湘西,正中敌人下怀,不是往死洞里钻吗?’当晚,应毛泽东的要求,中革军委在通道境内召开了紧急碰头会,在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的支持下,博古、李德被迫同意毛泽东的主张,向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黎平方向进军,避免了自投罗网被歼灭的命运”。)后卫五、八军团一部经辰口至麻隆塘。(后卫五、八军团的陈云部随后中央二纵队经辰口、芋头上太平山翻芋头界至通道外寨。因此才会有陈云同志1935年用“廉臣”为笔名《随军西行见闻录》中所记录的“红军由广南寨西北进,即为两河口与牛皮山,地处桂湘交界,由此下山西通湘之通道,北通绥宁,南通三江……”很明显,当年陈云同志是用太平山的地理位置来写的文章)。

    左翼:三军团主力进至长安堡、黄土塘、辰口、其先头师进至当时属通道的团头所(本所距外寨5华里)、当时隶属贵州的头所(该所距外寨1公里)地域;一军团的另一部(肖锋部)到通道以南的平茶所宿营。

    12月13日:

    右翼:一军团二师前进到新厂、崖鹰坡、溶洞地域,向靖县派出警戒,向马路口及黎平方向继续派出侦察部队,其一军团主力经新厂到平茶所,其十五师进至通道城并向绥宁、靖县加强警戒,其一师的一部(注:原来是左中路前锋部队,因转兵之故现改变成右翼)到新厂宿营;九军团在通道城。

    中路:右中路军委一纵队之一部及电台队自芙蓉出发经炉溪到播阳宿营;原为右中路与左中路汇合后成为左中路的周思来副主席到与通道外寨相邻的当时隶属贵州之牙屯堡亲自给一军团一师的肖锋部,布置抢占黎平城的任务。之后十二时之前一军团一师全部离开了牙屯堡至播阳,肖锋这一部原属左翼,由于转兵西进现改变成左中路;朱总司令在牙屯堡的茶林山上(就是在外寨对门坡上),向中央警卫团的干部战士作了民族政策的报告。还在通道外寨的中革军委一纵队一部及中革军委二纵队,由外寨村民吴仓金、吴志学当向导带路,从外寨出发经雄关三省衙门(笔者注:红军转兵西进时,毛主席经过这里的“雄关”后,才有毛主席的“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词句),然后过桥,上十二盘山经黄柏到播阳。后卫五、八军团,经通道土溪、元现地域西进。

    左翼:三军团的先头师及其侦察部队由通道的团头到通道播阳所,其主力到原属贵州的牙屯堡和通道团头所及原属贵州的头所地域,向林溪、古宜方向游击警戒。

    12月14日:红军由三路变两路向贵州进军

    右路:一军团主力经马路口入黔,向黎平以北地域前进,及其十五师进至新厂地域,向靖县方向警戒及其一师的一部从新厂出发到谭溪宿营。

    左路:一军团一师的一部经贵州的洪州、中潮向黎平行75里,午时抢占黎平城;中革军委一、二纵队进至洪州司、老地塘地域并于十四时全部通过通道的播阳所;三军团主力进至通道播阳所地域,在牙屯堡只须以后卫部队迟滞桂敌向我尾追。

    从上述可以看出:进入通道老县城县溪的红军是右路,其部队的组织序列是第一军团的第二师、第九军团主力和第一军团的第十五师。但中革军委一、二纵队的主要领导根本没有进到通道城,其应驻外寨。

    三、从以下资料看中央红军一、二纵队的主要领导应驻外寨

    1、2003年8月石仲泉在《百年潮》一书中的《通道会议:历史转折系列会议的序幕——红军长征之三》一文。

    2、2003年12月9日,《中国民族报》记者宋秀亮在该报第8版发表了《通道转兵的决策地》一文。

    3、2005年5月2日《怀化广播电视报》记者杨海云在该报A2版发表了《“通道转兵”会址成谜团》一文。

    4、2009年5月3日,重走长征路的张广智在博客上发表了《通道会议遗址何日掀起你的盖头来?》一文。

    5、2014年12月24日,重走长征路的“大龙”在微信上发表了《重走长征路寻访33——外寨村》一文。

    6、宋银桂在《湘潮》2016·10增刊中发表了《通道会议研究综述》一文。

    7、《重走长征路(红一方面军)》作者田竞、王向东、苏北、杜丽英在该书的上集发表了《重走中央红军长征路第033站——牙屯堡外寨村》一文等。

    8、2017年10月25日,中央文献出版社杨庆旺(左二)到外寨考察红军长征中央纵队驻外寨。

    9、2017年11月2日,广西玉林旅游团到通道外寨参观红军长征中央纵队驻外寨。

    10、据通道县文化馆杨秀全写的《红军长征路过牙屯堡采访记》节录中写道:“1973年8月我和怀化地委文化馆几位同志到广东省波萝县、波萝山老干休养所采访,主要是采访湖南省军区政治部主任肖月华同志。红军长征时也是紧跟毛主席走,我们问她,红军长征时你们是不是路过通道县?她说:“路过,我们红军政治部走在大队伍的中间,左边、右边都有大队人马通过,1934年12月11日从广西龙平翻座大山进入湖南通道县,在一个村子吃过一顿喜酒,可能是个富贵人家在办大喜事──结婚,我们红军队伍快要进村时,老百姓全跑光,打前站的红军战士进寨点房准备宿营,有位战士向首长报告(指毛委员),村内有一户人家大办酒席,我们战士是否可以吃,毛委员说,全部酒席不能动,是不是白军在搞什么名堂,防他们在放毒,等陈昌奉同志来后要他尝一尝,没事才可以吃。那晚我们红军战士吃的饱饱的,可以说长征路上大会餐,红军战士经过长时间的行军,桶袋里的粮食也已经用尽,这时战士们把粮袋装得满满的,第二天大队人马继续行军,向西贵州省方向前进”。

    11、由江泽民主席题词的中国革命史话第六卷《铁流万里》一书第154页“李德拂袖通道县,主席论事黎平城”中写到:“12月11日,红军终于钻出大山,攻占湖南西南端的一个名叫通道的小县城,这里地处湘、桂、黔三省交界处,的确是一个通道:向北可进军湘西,向西可进入贵州,向南可退回荒山密林之中,到底下一步该往哪里走,看来红军必须在此做出决定了。12月12日,红军在通道逗留一天,中革军委召开紧急扩大会议,史称‘通道会议。’会议地点在城外一户农民的厢房里,当时这家人正在办喜事,红军首长给他们送了一份不薄的贺礼,因此受到了主人的殷情款待,会议伙食还是挺不错的。”(笔者注:当时外寨的大富人家吴文用办喜酒的酒菜还没吃,加上本寨村民杀了吴文宗家的一头大猪迎接红军的到来,这样的伙食当然是不错的了。)

    12、吴志学回忆:

    我的妻子和吴文用的新娘是亲姐妹,吴文用结婚,我从早到晚都在吴文用家帮忙,再加上外寨村有个习俗,村子里不管谁结婚,年轻人都会去帮忙,亲上亲那就更不用说了。

    办酒当天,从老寨方向来了好多红军。来帮忙的族人和来贺喜的客人基本上全跑光,屋里只剩下几人,大家想跑,但时间来不及了,就壮着胆子留下来。一会儿,有一个身材高大的红军前来贺喜,我们几个胆大的陪他们喝酒。我小时候读了几年私塾,再加上和下寨的汉族经常交往,汉语讲的较好。酒席上红军首长除了讲一些贺喜的话外,还讲了他们是从江西过来的,是去抗日的。听红军首长说是从江西过来的,我说:“听老人说,我们也是从江西太和县逃难来的,那我们也是老乡了。”也许是年轻的缘故,酒席上我们只顾劝酒,没有问及姓名。

    第二天下午,我们有几人在寨子后面的凉亭里玩(不是八角亭),这时红军首长向凉亭里走过来对我们讲:老乡们打扰了,请你们帮找俩人给我们带路,可能去县溪或者去播阳到明天就清楚走哪了。红军首长先问吴付连能不能帮忙带路,但吴付连不懂汉语,无法交流沟通。接着问吴仓金和我,我俩都满口答应了,当晚红军首长要我俩跟着红军一起吃饭。我俩还从家里带了些本地特产(腌肉和苦酒)跟红军首长去红军食堂与红军一起吃饭。晚上我俩便和红军战士在凉亭里睡,但不知怎么搞的我就是睡不着,我清楚的记得当晚吴文用的厢房里走廊上都亮着红军的马灯,讲话声、争吵声持续有一个多时辰。

    第三天,天还没亮就响起哨声,部队匆匆吃了早餐就出发了。临出发时,部队首长又找到我们说:“现情况有变,我们不去县溪了,要西去播阳进贵州”。于是我俩就带路从外寨村出发经三省雄关衙门的门口过河上十二盘山再经黄柏、播阳进贵州。

    四、以下资料证明中革军委主要领导人在牙屯堡和外寨地域出现,更证实中央纵队驻外寨

    ①肖锋的《长征日记》载:“12月13日,在渠水河畔牙屯堡的一个祠堂里,我们又见到了周副主席……”

    ②《红军长征过通道》第259页中国工农红军过通道大事记中载:“1934年12月13日,朱总司令在牙屯堡茶林山上(笔者注:此山就在通道外寨对门)向中央警卫团的干部和战士作了民族政策的报告。”

    ③外寨老人传颂了红军进驻通道外寨的时间是1934年12月11日,至13日才由吴仓金、吴志学两位老人给红军当向导带路,由外寨出发经十二盘山到播阳进贵州时,有一军马在十二盘山上摔了一跤。因此,部队停顿下来,外寨对门田里到处停有很多红军,队伍停了几公里长。这与黄柏村潘应清所传述其父潘任寿的回忆相吻合。这个故事的事实首先印证了红军占领通道的时间12月11日,证明是中央红军主要领导人进驻通道外寨,而占领通道城的时间和部队是:“12月10日,由一军团二师五团占领的”。同时也印证由江主席题词的《铁流万里》所提的“12月12日红军在通道逗留一天”的事实。其次又印证了1989年9月《遵义文学》(总第60期)刊登的《遵义会议内幕记实》一文第38页中记载的“在进入贵州的山道上,共产国际顾问李德摔马”之说。

    ④陈云同志1935年用“廉臣”为笔名在《随军西行见闻录》一文写到:“红军由广南寨西北进,即为两河口与牛皮山,地处桂湘交界,由此下山西通湘之通道,北通绥宁,南通三江,当时薛、周两纵队及湘军大部集中于城步、绥宁、靖县、会同等县,以阻止红军北上与贺龙、肖克之红军会合,桂军以一部扼于桂湘边以阻红军南下,并以一部尾追红军。当时红军前峰已占通道县城,即避实就虚而经趋贵州之府。”上述陈云同志提到的两河口无疑就是双江,牛皮山就是太平山,地处桂湘交界就是指黄土(此地当时尚属三江,于1951年后划入通道)至外寨,由此下山西通湘之通道,就是指上太平山翻芋头界由此下皇门山,出皇门冲西通湖南通道外寨,北通绥宁就是原属绥宁(现属通道)的芙蓉、金殿,南通三江就是指广西林溪、古宜(三江)。当时红军前峰已占通道县城,就是指一军团二师五团十日已占通道县城,即避实就虚而经趋贵州之府,就是中革军委在通道境内召开紧急会议,会上采纳了毛泽东同志的建议,避开敌人主力,攻击敌人虚弱之处,而火速转兵西进黎平城。经查,从广西龙胜县广南寨西北进至湖南老通道县境,只有通道县的太平山到外寨的地理位置特征与陈云同志文中所描述的情况相符。

    ⑤从军委12月13日的部署看:“五、八军团应赶进至土溪、元心园(元现)地域,并应由双江口不经牙屯堡另找路线西进”。以上部署提到:“应由双江不经牙屯堡另找路线西进”。这一句就是证实了军委纵队的首脑机关和主要领导人12月11日至13日在牙屯堡外寨的事实,13日三军团主力到牙屯堡,并留下后卫部队,表明军委在牙屯堡外寨的安全性,因此,部署作后卫的五、八军团不要再经牙屯堡了,应另找路线西进。这又印证了1938年黎明书店出版的史诺著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一书的记述:“当到达贵州边界时,红军不再是经常不断的被敌人攻击的对象”。

    ⑥吴洁清同志回忆道:“长征时,我是毛主席的警卫班战士,过了湘江以后,走了一段,在一个什么地方住下了,一天晚上,在一个寨子,又不像庙的屋子里,主席、总理、总司令、刘总参谋长、还有几个人我不认识,在一起开会,提了一个马灯看地图,我正在屋子前面守卫,会议时间不长,向黎平进发了,只有一、二天就到了黎平。到黎平后,我才听说这个转兵是毛主席的提议。”这段回忆中讲到:“在一个寨子,又不像庙的屋子里”。“一个寨子”指的是通道外寨,“又不像庙的屋子里”指的是吴文用的老屋。

    ⑦《黎平会议》一书第175页中载:罗明同志回忆:“长征进入湖南通道的第二天上午,在一个小镇子里的一座像学校又像教堂的屋子里。见到了毛主席,还亲聆毛主席和张闻天同志的谈话情景。在谈话中,毛主席用镇定坚决的语气说:‘现在绝不能到湘西去了,一定要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前进,否则就有全军覆灭的危险。’罗明同志分析说:‘毛主席和张闻天这次谈话,还不是开会,但可以说是会前的准备,离开会的时间不会很长’。根据罗明回忆,这个小镇有一条‘丁’字街,前临河流,并听说从这里沿河下,再走几十里就到了通道县城了。这天晚上毛主席还到司令部去看电报”。陈昌奉同志回忆毛主席住宿的这个小镇子的特点与罗明同志的回忆大体相似”。前面第⑤、⑥点提到一个寨子,无疑就是通道外寨,提到不像庙的屋子里,也是外寨吴文用的老屋,再提到前临河流,沿河下几十里就到了通道县城,更是外寨(外寨到县溪有50多华里)。由于外寨的地理特征与吴洁清、罗明和陈昌奉的回忆相符。

    ⑧很多老人证实红卫兵重走长征路是翻芋头界到通道外寨再上十二盘山去播阳,由播阳进贵州,当年红卫兵没有走县溪。例如:牙屯堡公社党委书记吴安元同志回忆:“红卫兵重走长征路,1966年,毛主席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要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各地的红卫兵都积极响应纷纷组织,串联重走长征路的活动。当年我在牙屯堡公社(任党委书记)组织公社工作,红卫兵来到牙屯堡公社时,我组织公社领导去迎接,晚上在公社大礼堂,吴光明老红军(吴光明老红军原名范立权,1917年生于江西瑞金县谢坊磨刀坃,1932年参加红军,1934年随红军长征,途中左腿负伤在翻越芋头界时因夜晚黑看不清路又摔了一跤,把原来受伤的左腿摔断了,走不动,龙寨的吴昌朋背回家医治。后来范立权改名吴光明,伤医治好后留在通道龙寨成家。解放后,政府安排他在公社煮饭,于1995年元月21日病故。)还教红卫兵唱当年《三大纪律》的歌曲,白天红卫兵都到万丈冲当时公社的林场(笔者注:公社林场占用的土地就是通道外寨的山地,翻过翻水凹那边就是前面提到在1951年以前属绥宁管辖的芙蓉金殿)去造林。红卫兵每天都有两、叁佰人串联均由老山界、梨子界、芋头界到牙屯堡、外寨然后再上十二盘山,去播阳进贵州的……红卫兵要沿着毛主席所走过的长征路重走长征的”。从上述回忆清楚地看出,当年红卫兵重走长征路的路线是由老山界、芋头界到通道外寨,然后再上十二盘到播阳进入贵州。这一线路,从当年参加长征的尚健在的老红军的回忆那里也得到印证,从上述史料看,中央纵队应驻外寨。

    五、红军长征在外寨留下的故事

    (一)外寨村对门河飞山庙的边上有一座古老的木桥,该桥建于清朝乾隆年间,虽说该桥的结构较为简单,但它以前曾是邻近村寨群众们的必经之道,同时也是有着重要历史意义的一笔。1934年12月11日,毛泽东率领的中央红军曾通过此桥进驻通道县外寨村,并且默默无闻七天七夜地担负着输送红军西进贵州的重任,从此,该桥留下了红军长征的足迹。但遗憾的是该桥在一次特大洪灾中无情地被水冲走了。为了纪念红军,为了有利于群众的生产、生活、发展经济、教育子孙后代弘扬红军精神,外寨全体村民一致通过“决心”修复该桥,并将该桥取名为“红军长征纪念桥”,争取在红军长征胜利七十周年之际竣工,向党和政府献礼,但因种种原因,此桥于2002年兴建至今尚未建好……

    (二)外寨有两个大门,均为清朝乾隆年间的古建筑物,进入第一道大门就是花岩坪台,坪台的左边,于同治十二年立有一块四方柱子形的石碑,上面刻有通道县正堂曾太爷审案的字体,当年中央红军进入第一道大门时,就清楚地看到“通道县正堂曾太爷审案”的四方石碑, 老者目睹红军首长骑马进该大门时均低头弯腰才进得来,有的首长将马拴在“通道县正堂曾太爷审案”的四方石碑上。走过花岩坪台,上九级(全寨1977年受火灾后用推土机将全寨推平变为十五级)青石街才到第二大门的坪台,过完坪台方进入第二大门,过完二大门才到寨里,进寨子前的九级石街两边各有一古楼(凉亭),吴文用有两栋房屋,一前一后,1934年12月12日,红军长征的通道转兵会议是在吴文用的老屋召开的,而吴文用的老屋就在进寨左边古楼(凉亭)的后面,由于在1977年发生火灾,整个村寨被烧得精光,唯存石街旁的两个古楼(凉亭),群众为纪念红军,计划修复第一大门,取名为“转兵路一大门”,第二大门已于2002年农历四月初三日照原样修复,取名为“转兵路第二大门”。

    (三)外寨没有跑上山躲藏的村民,通过红军耐心开导,这才深知红军是穷苦人的军队,村民吴文宗把街上打扫得干干净净,还喊村民将自家的一头大猪杀来迎接红军的到来,当时红军官兵要出钱买这头猪,但吴文宗说什么也不肯收猪钱,红军走后,就把猪头留下挂在寨子右边清朝乾隆二十四年修建的古楼(凉亭)柱子上,猪头的嘴巴里用红布包一包铜钱放在里面,作为买猪钱送给养猪的主人。此事村民们都知道,并被当地侗族同胞传为美誉。为了纪念红军铁的纪律,群众80多年来一直将此楼称为“敬红楼”。

    (四)红军在进外寨村前写的标语和在村里写了很多标语。(遗憾的是标语均被火灾烧毁了)

    以上“红政宣”标语是: 1934年12月11至12日,中央红军一、二纵队长征到外寨宿营时,红军政治部写在通道团头所老寨水口桥墙上的宣传标语, 1968年该桥被拆。

    注:以上照片右上角写小字的作者是本照片的拍摄者,遗憾贵人留言未留名。

    (五)外寨村对门坡是牙屯堡的茶林山,1934年12月13日,朱总司令在此山上,向中央警卫团的干部战士作了民族政策的报告。

    (六)外寨对门河边的飞山祠庙里和周边田间及山坡上驻扎有红军。(该祠庙在一次特大洪灾中被冲走)。

    (七)中国侗族大戊梁歌会主人公肖女的故居地边的三省雄关衙门里均驻扎很多红军,毛主席经过三省雄关衙门转兵贵州后,才有“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词句。

    (八)红军在吴志文家坛里取酒糟吃,放了一顶红军帽在坛上,还放一吊铜钱在坛子里。当时,吴志文的弟弟吴志能才出生七天,见有部队进村,他父母就急忙带着刚出生七天的小孩往山里跑。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胡山、陈胜:以小见大,讲好上海故事,《小巷总理》北京上演(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长征过侗乡中央纵队驻外寨之谜(组图)
·中国红色文化研究会文化产业工作委员会365重走红军长征路先锋队来革命老苏区郴州市临武
·临武县妇联党支部、爱心志愿者、临武禅武学校学生和热爱红军的孩子们重走红军长征路(
·原将军从北京来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重走红军长征路(组图)
·重走红军长征路之临宜古道(组图)
·隆重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2周年(组图)
·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71周年(组图)
·竹枝强:红军长征在芦山双石毛泽东等红军将士最喜欢观赏玉兰昂扬向上精气神
·特稿:红军长征在芦山双石毛泽东等红军将士最喜欢观赏玉兰昂扬向上精气神
·弘扬红军长征精神重振精气神 践行芦山重建新路再谱新篇章——省直机关党校组织省处级干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吴河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长
特稿: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红军长征
胡山、陈胜:以小见大,讲好上海故事,《小巷总理》
特稿:以小见大,讲好上海故事,《小巷总理》北京上
刘永强、刘林民、魏文华、陈京、陈胜:红星照我去战
特稿:红星照我去战斗——记老红军刘镇将军(组图)
特稿:平凡的一生,光辉的历程——潘永堤同志诞辰10
霍金梅、陈胜:平凡的一生,光辉的历程——潘永堤同
特稿:平凡的一生,光辉的历程——潘永堤同志诞辰10
德高行远——朱德铜像纪念园举行朱德同志逝世43周年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5年12月26日,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怀念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