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卫立煌占领金家寨后,蒋介石下令彻底摧毁鄂豫皖根据地,对“匪区壮丁一律处决”、“匪区房屋一律烧毁”,以达到“民尽匪尽”的目的。他们对被捕的共产党员和起义群众使用剖腹、挖心、枭首、剥皮、火烧、钉桩、凌迟等各种屠杀手段,疯狂摧残,犯下了滔天罪行。如敌人在金家寨附近的柳树湾、古碑冲和上楼房3处,共枪杀、活埋共产党员、干部、群众5600多人。
苏区广大红军、革命干部群众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英勇抗敌,千千万万烈士血洒疆场,他们的事迹感天地,动鬼神。 红四方面军转移后,留下鄂豫皖省委和红74师、75师的2个团及各独立师团,加上地方武装和红军伤病员总共2万余人,由鄂豫皖省委书记沈泽民及鄂东北游击总司令吴焕先负责,在根据地继续坚持斗争。 10月2日,由红四方面军75师的掩护部队、部分转移的轻伤病员、从麻埠转移的皖西道委、燕子河五星县等机关工作人员及军事人员在英山成立红27军,军长刘士奇,政委郭述申,全军4500余人。 11月30日,在红安县七里坪檀树岗重建红25军,军长吴换先,政治委员王平章,红27军编入红25军,撤销红27军。全军2个师及2个特务营,共7000余人。 1933年1月,红28军在麻城大畈组建,军长廖荣坤,政治委员王平章,全军3000余人。 鄂豫皖根据地的红军队伍又发展壮大起来了,部分根据地又得到了恢复。 4月下旬,红82师在汤家汇组建,师长卢永彬,全师1000余人。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10支红军队伍。
1933年3月10中共鄂豫皖省委收到了以博古为负责人党中央《给鄂豫皖省委的军事指令》:“改组后的红25军,应当以消灭七里坪的敌人力量和夺取与巩固这个地点为第一任务”,博古执行的仍然是王明的左倾路线。 1933年4月8日,鄂豫皖省委决定将28军编入红25军73师,廖荣坤任28军副军长兼73师师长,政委戴季英,全军12000余人。 鄂豫皖省委要求红25军于5月2日,开始攻打红安七里坪。 在围攻七里坪战斗中,实行硬攻和单纯的阵地战,再加上严重缺粮,很多红军长时间饿肚子,大部分红军指战员英勇牺牲,导致战役失败,红25军牺牲了6000余人。红25军不得不于6月13日夜被迫撤出围攻七里坪的阵地转移至皖西北。
9月,蒋介石对鄂豫皖发动第五次围剿,红25军在保卫皖西北根据地中,又牺牲了3000余人,仅剩3000余人。 这3000多人,面临强大敌人,又不得不撤出皖西北,向鄂东北转移,途中,在通过敌人在潢麻四道河公路段设的封锁线时,遭到敌军的堵截,徐海东带后卫部队1000多人被敌军堵截未能过封锁线。 10月11日,皖西北道委书记郭述申在南溪吕家大院组织召开会议,将没有过潢麻公路的部队组建新的红28军,军长徐海东,政委郭述申(兼),下辖82师(师长)刘德利、84师(师长黄绪南),全军2300余人。 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11支红军队伍。 吴焕先带领已过封锁线的部队,在鄂东与敌人进行了艰苦战斗,最后尚剩600余人。 重建的28军采取机动地灵活战术,取得了很多胜利。 如11月初,红28军在第二路游击师的配合下作,在熊家河石门口设伏,击溃敌第45师(戴民权师长)1个旅,歼灭1个团,毙伤俘敌1000余人。 又如1934年3月,红28军在古碑冲设伏,击溃敌独5旅,敌旅长郑廷珍负重伤逃回金家寨,敌县长易智周被打死。 3月11日,徐海东带领红28军在南溪葛藤山设伏,经1个多小时激战,将敌161旅全部击溃,毙伤其1000余人,俘其第54师代理师长兼旅长刘书春等130余人,取得著名的葛藤山大捷。 是年春,红25军回到皖西,在豹迹岩与红28军会师。 4月17日,红28军再次编入红25军,军长徐海东,政委吴焕先,全军3000余人。 红25军在鄂豫皖又取得一些重要胜利,如9月3日,红25军顺利打下太湖县城,缴获了大量药品、布匹、粮食,徐海东还特地关照让部队每个人都带走一把伞,以便露营用。
11月,遵照中央指示,红25军北上抗日,开始长征。留下省委常委、皖西北道委书记高敬亭在根据地,继续领导武装斗争。 红25军战略转移后,蒋介石一面派兵尾追西去的红军,一面又以56个团的兵力,对鄂豫皖苏区继续进行“清剿”,同时还有10多个保安团和反动民团配合“驻剿”,对根据地实行“民尽匪尽”的三光政策,大肆杀害革命人民,令人发指,根据地一片废墟,尸骨成堆,十室九空,许多地方成为无人区。 12月3日,红82师和3路游击师在游击中,在长岭乌凤沟遭国民党第11路军194旅387团和顽匪黄英老八团的伏击,仅突围200余人,师长周世觉等400余名红军将士壮烈牺牲。 12月下旬,在熊家河,高敬亭将红82师余部同3路游击师编为红218团,团长罗成云,政委熊大海。这是在金寨组建的第12支红军队伍。 1935年2月3日,红28军在太湖凉亭坳再次组建,高敬亭任政治委员,下辖82师和手枪团,82师师长罗成云、政委方永乐;手枪团团长余雄,全军共1100余人。 红28军组建之后,国民党军长期常保持着50个团,约10万的兵力对其进行“驻剿”、“围剿”、“追剿”,敌我军兵力比约为25:1。 红28军依托金寨革命根据地,不断将地方武装补充到主力红军中去,它和地方武装依靠大别山人民,粉碎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驻剿”、“围剿”、“追剿”,拖住了10多万“剿共”的国民党军队,整垮了敌3任总指挥(敌刘镇华、梁冠英、卫立煌),坚持了艰苦卓绝的3年游击战争,成为南方各省红军游击部队中最强大的一支。创造了许多以少胜多、机智勇敢的传奇战斗事迹。 毛泽东曾高度赞扬红28军“很有成绩、很了不起”。 1938年2月中旬,红28军和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在红安七里坪改编为新四军第4支队,下辖4个团,3100余人,成为南方抗日的重要力量。 为了坚持斗争、保卫根据地,在金刚台上,活跃着一支特殊的红军队伍---金刚台妇女排,她们千方百计救治伤病员,机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周旋,她们吃野菜、嚼草根、战毒虫、卧冰雪,克服了人们难以想象的困难,保证了革命红旗始终高高地飘扬在大别山上! (二)是创建川陕及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武装力量 在党的领导下,从金寨诞生和组建的红军队伍不仅创建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而且相继创建川陕、鄂豫陕革命根据地,进一步扩大了中国革命的战略基地。 12月17日,红四方面军进入川北,经过浴血奋战占领了通江、南江、巴中三座县城及大部分地区,并在这些地区层层建立了苏维埃政权。 1933年2月,组建了中共川陕省委,成立了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宣告了川陕革命根据地的正式建立。 后经过反川陕边区“剿匪”督办田颂尧组织的“三路围攻”胜利后,7月,红四方面军将所辖4个师升格为军,依次改编为红4军、红9军、红30军和红31军,又将川东游击队改编为红33军,共辖5个军,总兵力达8万人,军政干部2万余人,地方武装25万。 川陕根据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 10月,蒋介石委任刘湘为四川“剿匪”总司令,对川陕革命根据地发动了“六路围攻”。参加“六路围攻”的川军共110多个团约20万人,另有飞机18架配合,采取分进合击、步步为营、稳扎稳打的战法,企图在3个月内将红四方面军消灭于川陕边境。 红四方面军制定了“积极防御、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经过历时10个月的艰苦作战,歼敌8万余人,彻底粉碎了敌人“六路围攻”。 根据地扩大到42000多平方公里,人口600万。有绥定、巴中两道级苏维埃、23个县和1个特别市苏维埃政权。红军主力与川东游击队胜利会师,改为红33军。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000多人扩大到5个军,80000余人。游击队、赤卫军、少先队、童子团、妇女独立团等地方武装,发展到10余万人,成为全国第二大根据地。
为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北上,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发起了强渡嘉陵江战役。经过嘉陵江战役和土门战役,控制了纵横300里的川西地区,红军发展到近10万人。 6月18日,红四方面军一部在四川懋功与红一方面军会师。 6月26日,中央在两河口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张国焘参加,会议通过了周恩来代表中央作的目前战略方针的报告,即北上川陕甘的战略。 张国焘回到茂县理番,转变态度,不同意红军北上。 由于张国焘延拓,贻误战机,红军经松潘、平武北上的路途被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堵截,红军没有取胜的把握,只能选择人不能走,鸟不能飞的草地北上。 7月中旬,中央政治局任命张国焘为红军总政委,张国焘态度有所缓和。 8月4日至6日,中央政治局在沙窝召开会议,同意张国焘提出分左右两路北上的意见。 张国焘率左路红军于9月初到了阿坝后拒绝北上。 9月9日,张国焘发密电给陈昌浩,要求陈昌浩力劝中央南下。 9月15日,张国焘发布《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和南下命令,提出“打到成都吃大米”,要红四方面军所属各部队和原红一方面军的第5、32军先后分别从阿坝和包座地区南下。 10月5日,张国焘在卓木碉另立中央,张国焘自任主席。 之后红四方面军一路南下,占领了邛崃山以西、大渡河以东、青衣江以北和懋功以南之川康边广大地区,毙、俘敌10000余人。 随后,红四方面军决定向名山、邛崃进击,乘胜东下川西平原。 红军直取成都的攻势,使蒋介石以及四川军阀大为惊恐,蒋介石调集了80多个团约20万人马于名山、邛崃地区,准备与红军决战。 自11月18日开始,红军与敌刘湘的部队在名山百丈关地区进行了7昼夜的战斗,消灭敌人1。5万余人,红军损失1万余人,主力受挫,主阵地丢失,被迫于21日撤出百丈关。后经天全、芦山,西进懋功、丹巴、康定、甘孜一带,在转战中,屡遭损失,至1936年4月,部队由8万人,锐减至4万人。 最后在共产国际代表林育英的干预下,张国焘同意取消所成立的第二中央,并同意红军北上,红军再次过雪山草地。 1936年10月22日,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时红四方面军,辖红4、5、9、30、31军5个军,共14个师,29个团,共3。8万人。
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第4军、第31军及总指挥部一部改编为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
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召开常委会议,传达了中央7月26日《关于组建抗日先遣队的通知》和7月29日《致鄂豫皖省委训令》等文件。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决定省委率红25军实施战略转移,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同时决定,程子华任军长,吴焕先任政委,徐海东任副军长。 1934年11月16日,红25军共2980人,由河南省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向平汉铁路以西转移,开始长征。 12月10日红25军到达陕西洛南县,省委和军委在庾家河召开会议,决定:在鄂豫陕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同时将中共鄂豫皖省委立即改为中共鄂豫陕省委,省委成员不变。会议还未开完,朱阳关堵击红军的敌60师和2个骑兵团向庾家河围攻过来。红军与敌人短兵相接,虽歼灭敌人800多人,但红军损失也很大,军长程子华左手被打断,副军长徐海东被一颗子弹从眼底射入,从后颈出来,重伤晕倒,好在医生抢救及时,保住了性命,营、团干部8人挂彩,全军牺牲190多人。 1935年4月,在陕西山阳县小河袁家沟口成立鄂陕边区苏维埃政府,标志着鄂豫陕革命根据地建成,下辖镇安、五星县苏维埃政府及山阳县苏维埃筹备处、宁陕土地委员会及13个区、70个乡、314个行政村苏维埃政权。 1935年5月,经过蔡玉窑、文公岭、荆紫关、袁家沟口等战斗,粉碎了国民党军的两次“围剿”,建立了鄂豫陕苏区,红25军发展到3700余人。 1935年7月,为策应中央红军,西进甘肃东部。 7月30日,中共鄂豫陕省委率红25军主力,离开鄂豫陕苏区,继续长征,一路转战迎接中央红军。 8月21日,在泾川县的四坡村与拦截之国民党军1个团激战,将其全歼。战斗中,政委吴焕先壮烈牺牲。 9月16日到达陕甘苏区的永坪镇,同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会师,结束长征。18日,红军第25、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程子华任政委。毛泽东长征到达陕北后,称赞这支部队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下了大功。 红25军是从金寨走出去的一支传奇式的红军队伍,它率先完成长征、被誉为“长征先锋”,它是长征中唯一一支长征结束时人数多于出发时人数的红军队伍。 11月,红一方面军与红15军团汇合后,合编为红一方面军,辖红1军团(原红1、3军合编)、15军团,共约1。5万人。
红25军离开后,10月6日在商南县碾子坪组建红74师,师长陈先瑞,全师近700人,继续坚持根据地斗争,为保卫西北党中央的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成为西路军的骨干,为执行中央战略,打通西北通道作出了巨大牺牲 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后,根据中央军委的命令,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率红5军、红9军、红30军及部分直属部队共21800人于11月组成西路军,总指挥徐向前、总政委陈昌浩等,统一指挥西路军作战行动,主要任务是打通我军与苏联联系的西部通道。 西路军按作战计划,即向一条山方向杀去,与马家军(马步青、马步芳部)战斗取得初步胜利。但是马家军作战极为凶悍顽强,擅长骑兵奔袭与白刃格斗。此次红军大举西进,所过之处正是马步芳的地盘,他惟恐红军会占着不走,急忙调集马家军主力步、骑共7万余人,大举向红军杀来。 西路军在甘西北的古浪、永昌、山丹、高台、倪家营子等地区,同马家军的优势兵力进行了4个多月的英勇作战,共毙伤俘马家军约2。5万人,但西路军在没有救兵、没有供给,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几乎全军覆亡。1937年3月14日,部队在石窝山开会,军政委员会宣布西路军分散突围,决定陈昌浩、徐向前带重要文件秘密返回延安向党中央汇报,剩下部队兵分3路突围,在突围过程中遭敌重兵围追堵截,大部分指战员英勇牺牲或被俘,遭到马家军的残酷杀害。 据统计,西路军:牺牲人数达7000人(团以上143人,军师以上20多人);被俘后遭虐杀、活埋5600人;最后被营救返回延安4700人;流落在各地的4500人。
三、由金寨发源并不断壮大的人民军队,消灭大量日伪军,成为抗日的中坚力量 1937年8月25日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为八路军129师,全师共1。3万余人。刘伯承任师长,徐向前任副师长,倪志亮任参谋长。下辖的385旅、386旅,分别是由红四方面军第4、第31军改编的。 红一方面军改编为八路军115师。林彪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周昆任参谋长。 下辖的344旅,主要是由红25军改编的,旅长徐海东。 129师和八路军115师,在抗日战争中,歼灭了大量日伪军,为保卫华北,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如夜袭阳明堡战斗、神头岭战斗、七亘村战斗,像航空战斗这些有名的大仗、恶仗、硬仗、巧仗,都是129师打的。七亘村战斗:全歼日军战地观摩团,后来被拍成电影《亮剑》、《黄河在咆哮》等著名影视作品的原型。还如在平型关战斗中344旅和343旅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八年的抗日战争中,129师歼灭日伪军达42万余人,解放县城109座。在115师配合下,创建了东起津浦铁路,西抵同蒲铁路,南跨陇海铁路,北至德石、正太铁路的晋冀鲁豫解放区,面积达18万平方公里,人口达2400余万,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部队由出师抗战时的9100人发展到近30万人,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的基础。 115师,从1937年8月到1943年春,共进行战役战斗3840余次,歼灭日伪军18。2万余人。 1938年3月8日,新四军4支队在七里坪召开东进誓师大会,会后,从信阳邢集出发,在高敬亭司令员率领下开始东进抗日。 新四军4支队从1938年3月至1939年6月,作战90多次,毙、伤敌2300多人;消灭反动武装和土匪3700多人,给日军和伪军以沉重打击。 新四军4支队由3100多人发展到10000多人。
四、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在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一)皮旅在中原突围中建立奇功 中原解放区位于鄂、豫、皖交界地区,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是抗日战争转入相持阶段后,我新四军第5师和八路军南下支队在鄂、豫、皖、湘、赣五省交界地区创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日本投降后,中原根据地扩展到60余县,建立了中原军区、河南军区、江汉军区及鄂东军区,共6万余人。 1946年1月开始,国民党调集了20多个师,加紧包围和蚕食中原解放区。至6月,中原解放区仅剩下罗山、光山、商城、经扶(今新县)、礼山之间以宣化店为中心、方圆不足百里的狭小地区,面积不及原先的十分之一。 6月14日国民党政府和美国政府在华盛顿签订《中美处置租借法案物资协定》,根据协定,美国继续“援华”,向国民党政府提供总值5170万美元的军用物资,从法规的角度确定了美国政府可以放手装备国军。 于是蒋介石腰粗胆壮起来了,悍然撕毁《双十协定》及《汉口协议》。6月17日向共产党提出了最后通牒,要求共产党人退出除西北根据地之外的全部土地。 20日,命令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调集10个整编师、25个旅共30万人,构筑了纵深达几十里的封锁区,企图一举消灭中原革命武装。 6月22日,蒋介石又下达了“剿匪密令”,命令刘峙“按既定计划,先速歼鄂中李先念部,便尔后主力作战之利。……攻击各部队统于6月22日前秘密完成包围态势及攻击准备,待令实施攻击”。刘峙当即部署:26日完成对中共中原部队包围,7月1日,发起总攻,在48小时内全歼李先念司令部。 这份电报被中原军区截获,很快报告党中央、毛泽东。 大规模内战一触即发。 6月23日毛泽东代表中央亲自回电:……同意立即突围,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顾虑,生存第一,胜利第一;今后行动,一切由你们自己决定,不要请示,免延误时机…… 6月24日,中原军区立即召集1纵1旅旅长皮定均、政委徐子荣到军区开会,下午皮定均、徐子荣赶到军区,副司令员王树声布置任务:命令1纵1旅向东佯动,掩护主力部队向西突围! “请领导放心,一旅坚决完成任务!”皮定均刷地站起来,用他洪钟般响亮的声音说。 “我们即使打到一兵一卒,也要诱使敌人向东追击!”徐子荣也站起来,“当然,我们也会千方百计减少牺牲,争取完成任务后能把部队带回去!” 王树声说:“情报显示,国民党部队发动总攻的时间是6月26日。我军主力部队今晚就要秘密向西移动了。你们赶快回去,紧急集合部队,与主力部队同时行动,要用一切办法迷惑敌人,使敌人在3天之内都以为我们大部队是在向东运动。3天以后,主力就全部越过平汉铁路了,你们的掩护任务也就算完成了!如果失去联系,你们的掩护任务就以3天为限;其后可以自行寻找机会突围。” 皮定均,金寨人,所以1纵1旅也称为皮旅。 皮旅接受任务后,当夜即布置1团、2团向东、东南、东北方向来回移动,布防战线达20公里,川流不息,摆出与敌决战态势,以吸引敌人的兵力,造成大部队向东集结的气势,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到东面来,便于主力向西突围。敌人摸不清头脑,不敢轻举妄动。 到了26日下午,国民党军察觉第1纵队主力已向宣化店以西移动,东面之敌攻势骤然猛烈起来。皮定均指挥全旅坚守阵地,抗击10多万敌人的多次进攻。 这支部队是经过抗日战争磨炼出来的,是在战斗中成长的,因而显得格外灵活机动,他们利用工事、起伏地、山沟、稻田、河流等有利地形,步步阻敌。敌人每前进一步,都要让它付出重大代价。皮旅的强力阻击为主力部队突围赢得了宝贵时间。 军区主力分两路成功向西突围。 6月26日傍晚,皮旅根据事先约定的炮声信号,判断主力部队已越过平汉线,突出敌人内包围圈,于是开始摆脱敌人,巧妙地与围追堵截的10万之敌周旋,利用天下瓢泼大雨之机,迅速向西撤到40公里的刘家冲隐蔽起来。 6月28日,国民党郑州绥靖公署主任刘峙察明中原军区主力向西转移的行动后,命令整编第47师、整编第72师新31旅、34旅等部队跟进、堵击,“务必在平汉路东予以歼灭”。同时,对不知去向的中原1旅,继续以新13旅、174旅对白雀园、余家集地区进行“搜剿”。 皮旅待敌主力西去后,从刘家冲出来,先向南疾驶甩开敌13旅,然后折向东,多次巧妙地甩开敌72师的围追堵截。敌34旅找不到中原主力,就转过来围攻皮旅。 6月30日,皮旅抵近商城境内的瓦西坪,准备翻越大牛山。 可是敌34旅101团1个营抢占了瓦西坪高地进行截击;商城顾敬之保安团和立煌保安团占据了瓦西坪西南侧、西北侧高地,对1旅形成夹击之势。同时,101团后续部队也赶往瓦西坪。 皮旅刚进入瓦西坪就遭到国民党军的袭击,如不迅速杀开血路,就会被围歼。皮定均命令一团团长王诚汉:“动作要快要猛,像撕布一样撕开一个口子!”政委徐子荣号召指战员:“抢过大牛山,向党的生日献礼!” 皮旅1团组成突击队,以敢死队的精神,一鼓作气冲上高地,国民党军狼狈溃逃。 皮旅占领瓦西坪高地后,强行越过1900米高的大牛山主峰九峰尖,经艰苦攀登,于 7 月 1 日晚全体翻过山势险峻的大牛山, 大牛山一战,皮旅不仅突破了国民党军的包围封锁,还成功地甩掉了追兵。翻过大牛山,皮旅经过罗田的松子关,于7月3日到达革命老区吴家店,在这里皮旅进行了4天休整,安置伤员,补充给养。 7月8日继续踏上征程,经过2天非常艰苦的急行军,10日中午皮旅到达霍山青风岭,在这里消灭了担任阻击的敌安徽挺进纵队,翻越青风岭。 7月11日晚,部队到达磨子潭。这是大别山东陲门户,位于淠河西岸,山陡水急,地势险要,三座大山屏风般壁立对岸。 当晚,皮定均找到一处可以徒涉的地点,皮定均急令1团和旅直徒涉渡河,派并出骑兵通信员,令担任后卫的2团火速出发跟上来。 12日拂晓,2团跟了上来,准备过河,这时敌整编第48师1个团在河东岸阻击,以轻重机枪、迫击炮猛烈射击,企图封锁河面。 此刻,2团面临的局面固然十分凶险,但却容不得半点犹豫。他们在磨子潭东南略靠下游处选择徒涉点,全团指战员冒着枪林弹雨,兵分3路强渡。东岸的1团、3团也集中所有火力,拼命压制敌人,掩护战友过河。 2团过河后,皮旅不恋战,立即夺路向东南方向突围。 12日下午,皮旅侦察队抵达大别山东麓出口处毛坦厂,消灭当地民团局子20 余人,打开了进入皖中平原的大门。 皮旅历经24天,行程2000多里,击退蒋军21次追击、拦击和堵击,出奇制胜,化险为夷,于7月20日胜利到达我苏皖解放区,创造了中原突围奇迹。 1955年,我军首次授衔时,毛泽东鉴于皮定均在掩护中原部队突围中有功,特批:“皮有功,少晋中”,对皮旅在中原突围中建立的功绩,给予充分肯定。 皮旅被改编为华东野战军独立师,1948年,这个师奉命开往华北,被改编为华北野战军的1个师。1950年,这个师,也就是第61军第181师被划入了第60军,参加了抗美援朝。 (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实现了中央的战略意图,为扭转战争局面发挥了关键作用 1937年8月25日,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第4、第31军,西北红军第29、第30军和独立第1至第4团以及第15军团的骑兵团等,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第129师。全师共1。3万余人。刘伯承任师长,辖第385、第386旅及教导团和特务、工兵、炮兵、辎重、骑兵等营。第385旅旅长王宏坤,第386旅旅长陈赓。 抗日战争胜利后,八路军129师,改编为冀鲁豫军区野战军,司令员刘伯承,政委邓小平,最初共有7个纵队,连同地方部队共有27万人,后改编为冀鲁豫野战军。 国民党自1946月6月26日发动内战后,没有占到很大便宜,至1947年3月,国民党部队从430万人,降至400万人,其中正规部队200万人,86个整编师(军),248个旅,其中美械部队22个整编师(军)。 随着战争的发展,蒋介石被迫放弃全面进攻的战略,改为集中94个旅(约占进攻解放区总兵力的百分之四十三),重点进攻陕北和山东解放区,在其他战场上采取守势。 1947年3月13日开始,胡宗南以10倍于西北解放军的兵力,共计34个旅计25万人大举进攻延安。3月19日,党中央主动撤离延安。 1947年3月,由顾祝同在徐州统一指挥,集中24个整编师60个旅约45万人围攻山东解放区。 至1947年6月,国民党部队373万人,正规部队151。5万人,86个整编师(军)。我人民军队发展到195万人,其中作战部队95万、地方部队60万人和军事机关40万人。国民党军在数量上仍然多于解放军,武器优于解放军,对我解放区构成极大威胁。 为了扭转战局,毛泽东提出:抓住国民党军主力已陷入解放区中心,其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举行全国性的战略反攻,以主力打到外线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统治区域,在外线大量歼敌;以部分主力和广大地方部队继续在内线作战,收复失地。 以刘邓大军直出大别山。 以陈毅、粟裕的华东野战军挺进豫皖苏。 以陈赓、谢富治兵团挺进豫西。 使中原地区由国民党军进攻解放区的重要后方变成了人民解放军夺取全国胜利的前进基地。 冀鲁豫野战军按照中央指示,于1947年6月30日,突破黄河向山东进军,开始了鲁西南战役,在山东的郓城、菏泽等地区歼灭了国民党第4绥靖区刘汝明部,接着又在定陶、羊山集等地对国民党第二兵团王敬久部进行了有力歼灭 。至7月28日,歼敌6万余人。 正当刘邓与敌打得酣热时,7月23日,接到毛泽东来电要求刘邓:“下决心不要后方,以半个月行程,直出大别山。” 刘邓于7月28日,回电,说明部队打得很疲劳,要求休整。 毛泽东于7月29日,亲自签署3A级密电,至刘邓:现陕北情况甚为困难,如陈谢,刘邓不能在2个月内以自己有效行动调动胡宗南一部,则陕北不能支持,2个月后胡军主力可能东调,你们困难亦将增加。 刘邓回电毛泽东,坚决执行党中央意图,准备半个月内,向大别山挺进。 1947年8月7日,刘邓大军4个纵队15个旅12万余人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人民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 一路向南所向披靡,于9月2日解放六安县城。 9月4日,解放金家寨。随3纵南下的部分太行干部,遵照中原局指示,组成中共立煌县委、县民主政府,白涛被任命为县委书记兼县长。 9月14日,刘、邓首长从河南商城来到金家寨镇,决定重新建立县委、县民主政府,随刘邓大军南下的原鲁西北地委民运部副部长张延积被任命为县委书记,白涛任县长。白涛提议,人民民主政府不应该用国民党反动将领来命名。经县委研究,报上级同意,将立煌县改为金寨县。从此,金寨县便以新的命名载入史册,沿用至今。 至9月30日,先后解放县城24座,并在17个县建立了民主政权,依托山区安置了后方,胜利完成了大别山区的战略展开,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 刘邓大军先后歼敌19万人,重建和恢复了中原根据地,开辟了人民解放军继续前进的战略基地,为扭转人民解放战争的战局,加速全国解放进程,夺取全国胜利,打下了基础。毛泽东高度评价它的意义,“刘邓大军就像一把尖刀插在蒋介石心脏上”,“中国人民的革命战争,现在已经到了一个转折点。”“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蒋介石十分恐慌。蒋介石此时已经顾不上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立刻调回5个师10个旅,加上大别山原有的9个师23个旅,共计33个旅,由国防部部长白崇禧统一指挥,对刘邓大军进行清剿,刘邓大军奋勇反击,因而作出了巨大的牺牲,从1947年8月到1948年2月刘邓大军转出大别山,6个月,部队减员5万余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