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金寨境内组建的12支红军队伍不断发展壮大,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金寨发源 人民军队 巨大贡献
毛泽东在党的八七会议上指出: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在七大《论联合政府》报告中,又指出:没有一个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 2016年4月24日,习总书记视察金寨时指出:金寨是中国革命的重要策源地、人民军队的重要发源地。 金寨是红军第一县,被誉为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金寨人民为了中华民族解放事业,为了建立新中国,前赴后继,艰苦奋斗,先后有10多万人民子弟兵参军参战,大部分英勇牺牲,譜写了牺牲与奉献的壮丽凯歌,铸就了以“坚贞忠诚、牺牲奉献、一心为民,永跟党走”为主要内涵的大别山精神,建立了军民鱼水的深厚感情,创造了灿烂的红色文化。金寨有名有姓的烈士11100多人,还有许多难以统计的无名烈士长眠在金寨及祖国各地,每5个金寨人就牺牲2人,其中军级8人,师级111人,县团级400多人。没有牺牲的,也是九死一生,活下来的红军仅有700余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金寨境内共组建了12支红军队伍,她们为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发挥了重大作用,后来不断发展壮大,为中国人民武装力量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和建立新中国作出了巨大贡献。金寨籍开国将军就有59位。 金寨很多家庭是“父子同参军、兄妹齐上阵”,有的还是“一家三代都去当红军”,有的还是满门英烈、全家牺牲,真可谓“户户有红军、村村有烈士、山山有忠骨、乡乡有将军、处处有遗迹”是金寨红色历史的真实写照。 回顾由金寨发源的人民军队的艰难历程,缅怀他们的丰功伟绩,对于我们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努力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具有重要意义。
一、在金寨境内共组建了12支红军队伍,成为创立三大革命根据地的中坚力量,有效消灭大量国民党兵及反动民团,为建立人民武装奠定基础 (一)是鄂豫皖根据地创立和发展的核心力量 1、豫东南及皖西根据地的创立 为了贯彻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商南党组织,于1929年5月6日,发动了著名的立夏节起义,取得重大胜利。 5月9日,由中共商罗麻特别区委主持大会,按照上级命令的番号在斑竹园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师长周维炯,党代表徐子清,全师200余人。 红32师是金寨境内诞生的第1支红军队伍。标准着金寨革命斗争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阶段,为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奠定了基础,在中国革命史上和建军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这就是金寨境内的红军发源。 红32师成立后,官兵英勇战斗,横扫豫东南及皖西反动武装,有力抗击了国民党正规军对商南的3次会剿,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12月25日,首次解放商城县城,在一系列的胜利中,建立了县、区、乡各级人民政权,实行土地改革。 1929年底,在中共信阳中心县委领导下,在商南地区建立了纵100多里、横70多里的豫东南根据地。红32师成为创立豫东南根据地的根本武装力量。 1930年3月18日,周恩来代表中央发来贺电:商城人民在及其艰苦的条件下,在斗争中建立了工农武装的红军队伍,占领了敌人的统治中心,点燃了革命的烈焰,…… 六霍起义胜利后,1930年1月20日,在流坡䃥,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师长,徐百川,党代表,鲍益三,全师200余人。红33师是在金寨境内建立的第2支红军队伍。 红33师在红32师的支援下,所向披靡,分别于2月1日、 4月12日先后2次攻打了霍山县城,4月12日成立霍山县苏维埃政府,形成安徽省第一个苏区县。 3月9日夺取英山县城。 之后又攻克六安县的青山一带,建立六安县革命委员会。 在中共六安中心县委领导下,至1930年4月,在六安、霍山等地区,初步创建了纵横200多里、人口40多万的皖西革命根据地。 2、鄂豫皖根据地的统一 1930年春,以大别山为中心的工农武装割据已初具规模。 2月,中共中央决定将鄂豫皖三块相对独立的根据地划为鄂豫皖边区特别区,建立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郭述申任书记,统一领导鄂豫皖边区的革命斗争。 4月10日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召开会议,根据中央指示,改红11军为红1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军长许继慎,政治委员曹大骏,副军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熊受喧,红1军直属中央军委领导。原红31、32、33师分别改编为红1军第1、第2、第3师,师长分别为:徐向前、漆德玮、周维炯,全军2100余人。这就是红军主力的发源。 红1军的成立成为建立和发展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基石。 5月中旬, 在南溪组成红1军独立旅,廖业麒任旅长。这是金寨境内组建的第3支红军队伍。 6月下旬,由鄂豫皖特委领导,在光山王家湾,召开鄂豫皖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 至1930年夏,中共鄂豫皖边区特委、红1军、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的相继成立,标志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基本形成。总面积15000平方公里,人口百万。 中央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形成给予重要肯定:一面可以控制平汉铁路,一面可以截据长江交通,有直接威逼武汉和南京,进而与全国红色区域打成一片的重大作用。 7月7日,为了贯彻立三路线:“以武汉为中心的全国总暴动”计划,红1军西出平汉线。 7月,在燕子河组建中央独立1师,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4支红军队伍,师长徐百川,3000余人。 7~9月,国民党军陈调元部乘红军出击平汉线而进攻苏区,占领六安、霍山等地,当地民团配合匪军大开杀戒,其手段是无奇不用。根据地受到严重破坏,至10月初皖西根据地几乎完全丧失。 从7月7日红1军的离开,至12月上旬,敌人在鄂豫皖根据地惨无人道地共杀害了红军家属和革命干部群众2万多人。 10月中旬,红1军在光山城内召开会议,根据中央军委长江局办事处的要求对全军进行整编。第1师,由3个团合并为2个团;第2师、第3师合并为第2师。同时取消红3师番号。 直到10月18日,中央給鄂豫皖边区特委发出纠正立三“左”倾冒险主义指示信,红1军决定转回鄂豫皖根据地。 为了加强皖西的武装力量,扭转该地的危机,红1军前委作出了重建第3师的决定。 11月中旬,在汤家汇将红1军独立旅及中央独立1师余部合编为红1军第3师,恢复建制,肖方任师长,全师1000余人,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5支红军队伍。 3、鄂豫皖根据地的巩固 红军的发展壮大,使蒋介石十分恐慌,着手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军事“围剿”。 11月,蒋介石指令敌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负责,并以李鸣钟为鄂豫皖三省边区“绥靖”督办公署督办,部署对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 在关键时刻,11月28日,中央派中央军委委员、中共南京市委书记曾中生来鄂豫皖根据地组织指挥抗敌。 12月上旬,武汉行营主任何成浚以8个师又3个旅近10万人的兵力,对鄂豫皖边区发动第一次大规模的“围剿”。 曾中生立即召集会议,决定组成鄂豫皖临时特委和临时军委,统一领导苏区军民的反围剿斗争。并以地方武装和群众性的游击战争阻击敌人,迅速组织红军主力抗击敌人。 在鄂东,曾中生组织红15军、鄂豫边苏区游击队、补充军利用高山密林,采取游击战,打击敌人和反动民团,广大群众坚壁清野,使窜入鄂豫边苏区之敌一夕数惊,疲于奔命,只能困守几个县城和集镇。 红1军原在鄂豫皖根据地外线作战,准备沿长江发展。曾中生命令红1军回调皖西作战。 红1军迅速自湖北新洲经罗田,进入皖西,于12月14日,包围金家寨,全歼敌46师1个营和反动民团1000余人。 之后又攻占了麻埠、独山、叶集等重镇,所向披靡。 李鸣钟和陈调元(国民党安徽省主席)急令第46师与警备第2旅分别自六安、霍山进占韩摆渡、苏家埠、诸佛庵;以第30师1个旅由商城进占金家寨;第25师1个旅由固始进占叶家集。企图三面合围,聚歼红军。 红1军积极部署,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英勇作战,同仇敌忾,击溃敌46师,取得了著名的鲜花岭大捷,毙、伤、俘虏国民党军3000余人。 使进攻鄂豫皖边区之敌完全转入守势。 1931年1月15日,红1军与红15军在商城南部的长江园合编为红4军,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余笃三,参谋长徐向前,政治部主任曹大骏。蔡申熙任第10师师长,许继慎任第11师师长,周维炯任副师长,全军12500余人。 红4军成立后,力量更加强大,给敌人以沉重的打击。1931年2月红4军转到平汉线一带作战,3月9日在信阳东南的双桥镇战斗中活捉湖北敌34师师长岳维峻,消灭敌人5000余人,从而使敌人的第一次“围剿”计划彻底破产。 2月初,中共鄂豫皖临时特委在七里坪召开扩大会议,会议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正式成立中共鄂豫皖特委和军委。曾中生任特委书记和兼军委主席。 同时,在麻埠组建中央教导2师,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6支红军队伍。 蒋介石于1931年3月中旬,又开始对鄂豫皖根据地实施第二次“围剿”,命何成浚及李鸣钟,投入12个师、约13万兵力,限“5月完全肃清红军!”。 在鄂豫皖特委和军委的领导下,红4军及根据地的地方游击队、赤卫队英勇抗击,大量消灭敌人。如独山一战歼国民党军2000余人,浒湾一役,歼国民党军近千,桃花一仗,歼国民党军近2个营。至5月,第二次反“围剿”先后歼敌5000余人,取得重大胜利。 第二次反“围剿”取得胜利后,根据地全面加强了政权、武装和群团的建设,加快了土地分配和经济、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建设,根据地呈现一片繁荣景象,革命取得的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4月11日,张国焘和陈昌浩进入鄂豫皖根据地黄安檀树冈以北的打虎山。 5月1日,选举成立了皖西北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吴宝才。 5月5日,皖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在金家寨成立,王平章任主席。 5月12日,张国焘在光山召开会议,宣布中央决定,撤销中共鄂豫皖特委,成立中央鄂豫皖分局,张国焘任书记。 之后,成立了鄂豫皖革命军事委员会,张国焘兼任主席,曾中生、旷继勋任副主席。 对红4军的领导进行了调整。 军长:旷继勋 ,政治委员:曾中生 第10师师长:方英,第11师师长:周维炯,第12师师长:许继慎,第13师师长:徐向前 6月28日-30日,中央分局在新集召开第一次扩大会,成立中共鄂豫皖临时省委,沈泽民任书记,郭述申任组织部部长,徐宝珊任宣传部部长。 7月8日,选举产生了鄂豫皖边区苏维埃政府,高敬亭任主席。 10月25日,在麻埠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隶属于鄂豫皖分局革命军事委员会,这是金寨境内组建的第7支红军队伍,军长旷继勋,政治委员王平章。 11月7日,在黄安七里坪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总指挥徐向前,政治委员陈昌浩,下辖红4军、红25军,全军30000余人,隶属于鄂豫皖分局革命军事委员会。 组建的红四方面军中,最初建的7个师,1个旅和2个团中,在金寨诞生的就有5个师、1个旅。分别为:红1军2师、红1军3师、中央独立1师、中央教导2师、红25军73师,红1军独立旅。 蒋介石于1931年11月,调集15个师,约20万人,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第三次“围剿”,统由“陆海空总司令汉口行营”主任何成浚指挥。 为了打破敌人的“围剿”,中央分局提出主动外线出击的战略。红四方面军制定了良好的作战计划,周密部署,从11月10日开始至1932年6月中旬分别进行了黄安、商潢、苏家埠、潢光四大战役,红军采取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勇敢作战,军民同仇敌忾,总计歼敌约6万人,取得了空前胜利,堪称我军作战史上的成功典范。 如,苏家埠战役胜利后,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发的贺电中说,这次胜利,“给予全国反帝国主义的革命运动无限的兴奋,更加强了苏维埃红军对于革命运动的领导。” 红军攻占光山县新集后,将三个根据地连接成鄂豫皖苏区。 1932年1月10日,鄂豫皖省委第一次代表大会在新集召开,正式成立鄂豫皖省委,沈泽民任书记,高敬亭任组织部长,成仿吾任宣传部长。 3月上旬,红25军红75师在麻埠组建,师长廖荣坤。这是在金寨组建的第8支红军队伍。 5月中旬,红25军第74师在白塔畈成立,师长汪明国。这是在金寨境内组建的第9支红军队伍。 至6月中旬,蒋介石发动的第三次“围剿”以惨痛的失败而告终。 红四方面军发展到4。5万余人。鄂豫皖的地方赤卫军、游击队发展到20多万人,其中金寨境内5。9万余人。 鄂豫皖根据地也迅速扩大近4万平方公里,建立了3个道区苏维埃政权。在27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人口达350万,党、政、军机构健全,根据地欣欣向荣。成为全国第二大重要根据地,各项事业发展达到鼎盛时期。 4、鄂豫皖根据地的保卫 5月22日,蒋介石亲任鄂豫皖剿匪总司令。 6月12日,蒋介石在庐山召开会议,部署第四次“围剿”。 6月29日,蒋介石抵汉口,开始实施对鄂豫皖苏区更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对鄂豫皖投入的总兵力达30万人,寻找红军主力作战。根据地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但张国焘错误估计敌我双方力量,认为蒋介石只有“7个偏师”,盲目轻敌,又听不进不同意见,当时,徐向前提出蒋介石的黄埔嫡系还未出现,不能掉以轻心,张国焘不以为然,思想麻痹,准备不足,导致错误的军事行动,命令红军硬碰硬地进攻,正中蒋介石圈套,红军浴血奋战,但力量悬殊,最终导致第四次反“围剿”失利。 徐向前在总结鄂豫皖第四次反“围剿”失利的原因时指出:从8月上旬开始到10月中旬为止,我军苦战2月,虽歼敌万余人,终未能扭转战局,遭到了失败。失败的教训,概括地说,主要是:第一,错误地估计了客观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头脑发热,盲目轻敌,没有及早进行反“围剿”准备,丧失了主动地位。第二,在敌人重兵压境的严重形势下,未采取避强击弱、诱敌深入、各个击破的作战方针,而是仓促应战、正面硬顶、孤注一掷,始终未能形成战役战斗中的优势。……如果分局领导人,尤其是张国焘不犯这些带根本性的错误,争取胜利是有希望的。 沈泽民后来在向中央写检查报告中对第四次反围剿的失败提出这样的认识:张国焘认为国民党主力部队只有7个偏师,其他都是杂牌部队,因此张国焘对蒋介石第四次围剿漫不经心。后来一打,我方受到严重损失,张国焘,又认为今天打出一个大敌人来,红军只可打一仗,没有再打第二仗的力气了。 鄂豫皖第4次反围剿失利,红军总兵力由45000人减少到3万人,根据地由4万平方公里缩小为方圆几十里。 9月下旬,鄂豫皖中央分局在燕子河举行紧急会议,决定西进。由红25军73师担任先锋,74师、75师担任掩护,留下伤病员及妇女。随后,红四方面军2万余人,由燕子河经西界岭、英山于10月上旬末抵黄安河口镇地区。 敌人发现红军主力向黄安地区转移,卫立煌纵队、陈继承纵队又穷追不舍。10月8日,红四方面军被迫在河口地区与敌人战斗。战斗中,红4军11师政委甘济时、25军军长蔡申熙先后牺牲。 10月10日晚,鄂豫皖分局在河口黄柴畈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红四方面军西进。 之后,红四方面军越过平汉线、向西转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