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4月23日至6月21日在杨家岭中央大礼堂隆重召开了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七大是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陈毅元帅曾赋诗一首,《咏“七大”开幕》:百年积弱叹华厦,八载干戈仗延安。试问九州谁做主,万众瞩目清凉山。1946年8月,毛泽东在杨家岭窑洞前的小石桌旁,会见了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针对当时流行的“恐美病”,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从杨家岭出来,我们来到枣园,又名“延园”。原是陕北军阀高双成的庄园,土地革命时期归人民所有。中共中央来延安后,于1941年开始修建,至1943年竣工。共修窑洞二十余孔,平瓦房八十余间,礼堂一座。1943年,毛泽东、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枣园,1944年至1947年3月,这里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1947年3月,中共中央撤离延安后,国民党军队对延安进行了毁灭性破坏,枣园也遭到严重损坏。1953年后,人民政府重修了枣园,已成为全国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基地之一。
漫步在领袖曾经走过的路上,凉风徐来,满怀泥土芬香。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一座座带着围院的土窑洞,窑洞是在半山上挖建而成的,与山连成一体,屋顶是长着青草的山地。激动的心情伴随着我们来到毛泽东主席故居,门口是简陋的木框结构,里面是两孔窑洞,一孔办公用,一孔作卧室。办公间里陈设更是简单,靠窗为一书桌,一凳,光线较好;卧室内有一木板床,一大木盆。如果没有来到现场,谁能想到当年革命前辈为了解放中国,就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下,书写着中国革命的传奇!看着简陋的床、简单的家具、主席坐过的藤椅、那盏主席用过的小油灯,仿佛将我带入那往昔的峥嵘岁月……
革命圣地延安,既是红军长征胜利的落脚点,也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赢得抗日战争胜利,进而夺取全国胜利的解放战争的出发点。从1935年到1948年,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生活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谱写了可歌可泣的伟大的历史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说:“伟大的延安精神教育和滋养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始终是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弘扬延安精神,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从延安精神中汲取力量。
深夜,在火车上一夜难眠,回想起80年前爷爷胡殿在冀东迁青平联合县三总区抗日的故事,一种天生的红色情怀,让我更深刻体验了延安精神,欣然写下这样一首诗与大家共勉!
《奔延安》
八方云集宝塔山, 红色基因万代传。 革命精神齐来赞, 铁肩重任勇争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