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6点,前黄镇联庆村钱家塘广场,一群市民在等着天黑。夕阳的余晖洒在整洁的民居、纵横的田野与崭新的健身设施上,68岁的电影放映员陈益民正在调试设备。这一晚,村民们翘首等待的并不是什么国际大片,而是由本地民间艺术团自导自演、自摄自制的锡剧影片——《江姐》。
资深电影放映员陈益民还有一重身份——前黄镇雅韵艺术团后勤部部长。这个成立于2013年的民间艺术团,拥有60多名成员,每年在前黄镇各行政村巡回公益演出逾百场,是深受百姓欢迎的“社区天天乐”标兵团队。“为献礼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将文化艺术大餐送到最基层的百姓中间,我们特地排演了大型锡剧《江姐》。”艺术团党支部书记孙英说。排这一出专业大戏,对民间艺术团来说难度很大,雅韵艺术团也是全员出动、倾力而为。
“光女主演就有5个。”孙英介绍道,全剧共有7场戏,按照剧情、唱功、形象,每个女主演都要上台,各演1至2场,都有各自的高光时刻。团长马建南擅长戏曲,是公认的“最帅小生”,在《江姐》中第一次饰演反派;导演蒋柏祥专程从卢森堡飞回武进,回国半年只为排新戏。排练演出季,团员们从常武城乡四处赶来,连轴转至深夜是常事;为节约经费,伙食费更是削减至10元/人。
妻子在台上唱戏,丈夫在台下负责灯光、音响、电子屏;许多演员把丈夫、孙辈都带上,上演全家总动员,6岁小女孩也学唱《红梅赞》;更有母亲来拍戏,子女天天开车接送的。正能量的文化活动得到了家人、邻里、社区的支持,文化惠民的春风也随之吹到田间地头。
《江姐》公演之后,在地方上引起轰动,曾一度连演10场,场面十分火爆。“留下这珍贵的民间文艺影像资料,也让更多的人能看到这一出好戏。”此时,陈益民提出的拍摄电影巡回放映的建议,得到了全体团员的热烈响应。邀请专业团队全本录制后,《江姐》被搬上了大银幕,目前已经走遍了前黄寨桥片的十几个自然村。电影分上、下集,每次连映两天。侧耳听到“春蚕到死丝不断”“一片丹心向阳开”,正是红色电影进乡村,传递满满正能量。
放了40多年电影,陈益民也时常感慨如今露天电影已经“鸟枪换炮”:5米长、3米宽的标准银幕,还配上立体声音响。2011年起,常武电影演出有限公司开始负责武进地区的农村电影2131工程,原则上保证每个村每月要放1部电影,陈益民一人一年就要放108场。“今年夏天,雅韵艺术团还要排《沙家浜》,群众们听了都表示欢迎,约好来看演出和电影。”孙英说。用戏曲与电影之光,持续点亮乡村理想生活,基层文化也在此间萌芽蔓生,日益繁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