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西过去三四百米,就是文昌阁,这是毛泽东、贺子珍居住之处。文昌阁是一座精致、典雅的建筑,四周是平地。曾主任为我们讲述了那场战斗的经过。圳下战斗,惊险无比,差点改写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凌晨时分,军部受到刘士毅部的突然袭击。二十八团担任后卫,团长林彪拉起队伍就走,毛泽东、朱德和军直机关被抛在后面,只有一个后卫营掩护,情况十分紧急。毛泽东反应迅速,听闻枪声后,趁拂晓昏暗,敌人不注意,立刻带领前委机关和手枪班越过居所旁边的小溪,撤往村东南的山上。一个敌人揪住了陈毅的大衣,陈毅顺势把大衣脱下盖住敌兵的头部,飞快地跑走了。伍若兰为了掩护朱德,把朱德的黄大衣披在自己身上,手握双枪,边打边退,不幸腿部受伤被捕。她后来遭受敌人严刑拷打,坚贞不屈,被杀害于赣州卫府里,时年23岁,连一张照片也没有留下。残忍的敌人把她的头颅挂在城墙上,后来放在一个竹筏上顺赣江而下“沿江示众”。朱德一直怀念伍若兰,把伍若兰为他做的一双鞋子带在身边,终生酷爱兰花,写了很多兰花诗。
金一南在《苦难辉煌》中写到圳下战斗,发出感慨:“那真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惊心动魄的时刻。后来消灭八百万蒋介石军队建立新中国的共产党领袖们,差一点儿就被国民党的地方武装包了饺子。”1949年,新中国成立,经历过一次次生死考验的胜利者,其实也是幸存者。曾志晚年在病榻上以回忆录的形式,写成自传《一个革命的幸存者》,详细回忆了这次死里逃生的经过。在中共党史军史上,有许多类似这种壮烈的瞬间,用自己的死,来接近奋斗的目标。
离开圳下村,我耳畔再次响起伍中豪的诗句:“男儿沙场百战死,壮士马革裹尸还。”这位与林彪齐名的军事奇才,当年也参加了圳下战斗。他没有在这场战斗中牺牲,后来牺牲在安福县民团手上。伍中豪是北京大学文学院的高材生,跟刘伯坚、周访、何挺颖、伍若兰一样,都是知识分子。他们明知走的是一条十分危险、随时可能丢掉性命的道路,依然义无反顾地走下去。他们坚信革命能够成功,坚信自己从事的事业有价值有意义,所以无畏无惧。他们不害怕死亡,蔑视死亡,这是一种信仰的力量,能够让人的生命价值超越死亡,化为永恒。
【朱文科,笔名残阳,湖南耒阳人,热爱文学创作与文史研究。著有长篇小说《红枫之恋》、《血色野菊》、《血色幽兰》,散文集《煤油灯》、《七彩耒阳》、《向警营敬礼》、《远方的橄榄树》、《耒水流下潇湘去》,诗集《睫毛上的村庄》、《我在耒阳等你》,传记文学《耒水悠悠,从湘南起义走过》,并在《衡阳日报》开辟专栏连载。《血色野菊》获衡阳市第三届文学艺术奖二等奖,《血色幽兰》改编为影视剧本,报告文学获湖南省第六届金盾文化工程一等奖,散文诗《想你,故乡的山溪》选入全国中职学校《语文》教材。多次接受中央电视台、湖南电视台等媒体的专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