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乔茂材等4人到八路军赴任,高级参谋是不经过中共同意直接派往,中共方面最开始对待乔茂材是不友好的,刘伯承以前线观察为由让手下人去试探乔茂材[ 参见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北川县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10页。]。说明乔的来由和他的任务使中共方面对他是有所猜疑的。但乔茂材与朱总司令坦诚相见,共表抗日救国、同仇敌忾的意志和决心,使得在八路军总部期间,乔茂材与朱总司令交往友谊深厚。乔茂材给军事委员军令部的电稿,都交由朱总司令和左权参谋长阅后由八路军的电台发文,电文中写道:
乔茂材关于第一一五师井沟歼敌等情致蒋介石电[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版.12,第102页]
(1938年3月21日)
急。汉口。委员长蒋(主任钱译呈委员长蒋,敬乞抄送部长徐、厅长康):
(1)一一五师哿电,陈旅巧日于蒲城[县]、大宁间之井沟附近,侧击西援敌步兵八百余人,将其包围,战至皓日拂晓,除少数突逃外,余均歼灭。计毙敌六百余,俘多名,缴获山炮一门、机枪九挺、步枪百余支。
(2)贺师哿电称,宁武之敌连日经我袭击,敌于皓日向朔县撤去。该师于同日收复宁武、杨[阳]方口。等语。皓。
职乔茂材叩
乔茂材关于第一二九师响堂铺获捷致蒋介石电[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八路军.参考资料1,解放军出版社,2015.12,第116页]
(1938年4月3日)
急。(铧密)。主任钱译呈委员长蒋,敬乞抄送部长徐、厅长康:
(1)一二九师于世晨在涉县西南之响堂铺截击敌森本及山田两汽车队,激战二时,完全歼灭。计毙敌森本少佐以下四百余人,烧毁汽车百八十辆,缴获轻重机枪十二挺、迫击炮四门、冲锋机枪二挺。我伤【亡】营长以下官兵共三百余人。
(2)该师于晋东作战屡立奇功,恳予传令嘉奖,以资激励。
(3)八路军现不断在冀晋各交通线作战,威胁敌后方甚大,子弹消耗甚多。拟恳核发七九步弹、手榴弹,以济急用,俾在钧座领导下抗战到底而竟全功。
可否?电示。
职乔茂材叩。
乔茂材关于八路军动员军民粉碎敌之围攻致蒋介石电[ 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中国抗日战争军事史料丛书.八路军.参考资料.1,解放军出版社,2015.12,第122页]
(1938年4月10日)
特急。XKZA(6985密)。主任钱译呈委员长蒋,敬乞抄送部长徐:
(1)敌一零八师团主力现集结长治、潞城,一联队已进占臆亭、襄垣,另一联队经安泽进占沁源,有东犯模样。廿师团主力近调集太谷、神[祁]县、平遥一带。刘师缴获敌人文件,敌拟以一零八师团及十六师团各一部向晋东大举围攻。总括敌近日动向,实有可能。
(2)朱、彭(257)正动员民众与军队配合巩固太行山之根据地,以求粉碎敌之围攻。
(3)卫副司令长官尚未到指挥位置,东南两军尚虚,不能充分协调。拟请钧座临时设法补救,以期统一指挥,协正动作之效,而免各个击破之虞。
(4)八路军抗战意识坚强,机动力大,惟七九步枪弹缺乏,不能放胆作战。拟恳提前酌量补充,俾在华北牵制敌人,使津浦线我主力更易奏功。
可否?乞电示,以便就近鼓励。
职乔茂材叩。
以上三份电文全部是关于八路军歼敌获捷等内容,可以看出三点:第一,八路军游而不击的言论是错误的,八路军各部队有效配合群众展开游击战、运动战、歼灭战。第二,乔茂材对八路军在其艰苦条件下抗日的决心是感动的,在电文中多次恳请军令部补充弹药,以支持八路军抗战,后乔茂材主动请缨到武汉领取弹药,圆满完成任务。第三,乔茂材在八路军总部是受到首长们的认可的,电文和敌军信息的互通,使得国共统一配合作战成为可能,抗日统一战线得以巩固。
朱总司令对乔茂材是很敬重和坦诚的,八路军的重要文件也交给乔看阅,朱总司令给乔的两封亲笔信如下:
树人同志: 缴获日军对华作战秘本已译出,清兄校阅一次,以便付印。 朱德
树人兄: 兹送来一二九师获得敌人信件摘译一件,阅后请置还。 此致 革命敬礼 朱德十日十时
从这两封信的内容和称谓可以看出:一是乔树人是很有学识的人;二是当时乔树人与朱总司令的关系非同一般;三是朱总司令对乔树人很客气、很尊重;四是乔树人在国共合作抗日期间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中共北川羌族自治县党史研究室,北川羌族自治县地方志办公室编;谢兴鹏主编,红色丰碑,,2005.09,第124页]。只有国共两党密切合作的基础上,建立全国各党派各界各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精诚团结,共赴国难,才能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在抗大第四期毕业典礼上,乔茂材应邀讲话,“十年前国民党共产党的血流在一起,汗流在一起,打到军阀;今天我们要把国民党共产党的血流在一起,去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所以各位要记住蒋委员长所告诉我们的‘精诚团结抗战到底’各位同志要记住毛泽东先生常常向我们说的话:‘只有团结一切力量才能抗战,才能战胜敌人’……祝抗战胜利[ 八路军著名军事记者雷烨烈士《抗大毕业上前线》,《新华日报》1938年9月1日第4版]!”
总之,黄埔精神植根于中华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丰厚的底蕴[ 赵金康.关于阐释黄埔精神的思考[J].黄埔,2017,(第1期).17页]。团结精神是黄埔精神的重要方面,反映了乔茂材作为黄埔军人为追求中华民族胜利不断奋斗,在两次国共合作中,乔茂材一直秉承着精武、团结、奋斗的精神,对国家的统一和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陈庚[ 陈庚,男,汉族,四川南充人,四川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主要从事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乔育新
乔茂材[ 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北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委员会:《北川县文史资料选辑第10辑》,第2页。](又称乔茂才、乔树人),四川北川县人。1924年,考入黄埔三期,先后任黄埔军校四期政治教官、政治部宣传科科员、农讲所第六期毕业后任政治部宣传科指导股股长、彭县军支部书记兼第七混成旅宣传队长。陆大特二期求学期间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登录科科长、别动队总队书记长及第二大队队附。1938年,陆大毕业留军令部高级参谋,先后被派任为驻八路军总部高级参谋、三十一补训处长,处部驻四川江油中坝,辖六团、潼蓬司管区少将司令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