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鸟欢唱,槐花飘香迎客来。
五月的延安,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在森林覆盖率已达百分之64的青山绿水衬托下,是那么的郁郁葱葱、英姿飒爽、生机勃勃、青春涣发,尤其是那漫山遍野,粉白色的槐花四处飘香,令人不闻自醉。
好时节、好天气、好日子,使得全国各地的游客从四面八方迎着槐花香、听着鸟儿鸣的汇集、汇合、汇入到革命圣地延安的红色旅游之中,参观革命遗址,接受红色基因传承教育。
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
在车如潮、人如海,参观延安革命遗址的人群中,有一支由32名白发苍苍老人组成的特殊队伍尤其引人注目,他们的满头银发,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他们久经风霜的身板,虽然略有弯曲,但依然是那么不屈不挠地向上挺拔。这支最小年龄60岁、最大年龄78岁的老人队伍,涌动在参观人群几乎绝大部分都是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之中,自然而然是那么的引人关注,特别是他们不时的欢声笑语,使得参观延安革命遗址的年轻人不时地将他们的目光注视在这些老年人身上,许多年轻人纷纷讯问,他们是谁?这些老年人,是为纪念延安军工局成立81周年——继承先辈遗志、追寻父辈足迹、发扬延安“硅谷”创新创造精神的延安军工局军工后代寻根团。
81年前,他们的父辈响应党中央毛主席抗日救国的号召,从世界各国、从四面八方、从五湖四海,汇集、汇聚、汇合到延安, 他们当中有华侨、有教授、有老师、有学生、有专家、有学者、有工人、有工匠、有奇才、有英才、有怪才、有天才,用群英荟萃、星光灿烂来形容他们一点不为过。他们在毛主席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思想的照耀下,在一穷二白、艰苦卓绝的延安,在当时延安甚至连手工业都寥寥无几的情况下,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创新创意、发明创造、集体合作、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等等的精神,在一无设备、二无材料、三无电力的条件下,土法上马,创造条件制造出了大批的武器装备,有力的支援了抗日前线,他们这些精神的精髓被几十年后的美国硅谷文化所吸取,成为美国硅谷文化的精髓,难怪现在当地的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们是延安“硅谷”英才,他们建造的制造武器装备的军工厂,被称之为延安“硅谷”。
隐藏在山洞里的延安“硅谷”基地的生产车间
尤其是,他们在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理论指引下,在一穷二白的延安,土法上马、白手起家、造机造器、建厂建校、设院设所、教书育人,为以后的新中国建立了完整的现代工业体系的探索机制,更是历史奇迹,被称为历史奇观。他们当中,从延安“硅谷”中走出了四位新中国的工程院院士,他们当中的近千人在新中国的工业体系中担任了部长、副部长、省长、副省长、市长、副市长、司长、副司长、局长、副局长、处长、副处长、科长、副科长、主任、副主任,厂长、副厂长、院长、副院长、校长、副校长、所长、副所长、将军、大校、上校、中校等等,为新中国的军事工业、国防工业、现代化工业做出了不朽的贡献。
与延安安塞区领导座谈交流赠书后合影留念
军工后代在延安“硅谷”基地车间前合影
今天,在这支延安军工局军工后代寻根团中,在这支走进延安“硅谷”遗址的老人队伍中,有四位院士中两位院士的后代,有延安军工局的领导并曾经为西安事变做出贡献的后代,有延安“硅谷”基地中延安自然科学院创始人的后代,有中国第一支自制步枪,即世界第一支轻型化步枪的制造者的后代,有从延安“硅谷”基地发展成为新中国两弹一星制造者领导的后代,有从延安“硅谷”基地发展成为新中国核潜艇制造者领导的后代,有从延安“硅谷”基地发展成为新中国国家经委领导的后代,有从延安“硅谷”基地发展成为新中国5机部领导的后代,有在1931年就在中央苏区制造武器装备的后代,有为中国革命做出重要贡献的张浩的助手,并在延安军工厂专门从事工人教育工作的后代,有延安“硅谷”基地的模范指导员,为了保护工人和设备舍生忘死跳崖的女壮士的后代,有从延安发展到东北第一个接收日本飞行员俘虏,为新中国第一个航校建设做出重要贡献的后代,有在延安“硅谷”基地作为钱之道(新中国院士)的助手,为生产炸药做出卓越贡献的后代。
向延安“硅谷”基地茶坊村制造厂赠送锦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