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以来,中共河南省委、南阳市委、邓州市委先后作出决定,号召开展向“邓州编外雷锋团”学习活动。 2003年以来,“邓州编外雷锋团”,先后被中宣部、中组部等表彰为“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先进集体”和“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 2016年7月1日,团长宋清梅被推选为全国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颁奖。 201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郭明义爱心团队回信,对学雷锋寄予了殷切的希望。3月12日,习总书记接见部队代表,雷锋连指导员谢正宜,谈到雷锋团原团长宋清梅和邓州编外雷锋团“做雷锋精神的种子,使雷锋精神在祖国大地上得到广泛传播”。 “邓州编外雷锋团”的领导深受鼓舞,于3月17日给习总书记写信,汇报了他们多年来坚持学雷锋的情况和今后的决心,5月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给他们回了信。 信的内容是: “邓州编外雷锋团的同志们: 你们写给习近平总书记的信收到了。 在离开雷锋的日子里,你们接过他的旗帜,踏着他的足迹,创建了邓州编外雷锋团,持之以恒地传承雷锋精神,推动学雷锋活动在中原大地蓬勃发展,你们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相信在你们的影响下,会有更多的人加入弘扬雷锋精神的队伍,积极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祝你们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中共中央办公厅调研室 2014年日5月5日” 雷锋走进西点军校 华东方,著名作家,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领导机关工作多年。 曾在媒体上发表过800多篇有关雷锋的报道和文章,出版了13部有关雷锋的作品。 他出版了《雷锋蜚声世界》一书,书中详细记述了雷锋走出国门的纪实。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十个国家用英文、法文、日文、朝鲜文、泰文等翻译出版了《雷锋日记》《雷锋诗文集》等。
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朋友学习雷锋。 我到访过美国西点军校。 我从纽约出发,沿着哈德逊河驱车前行。 哈德逊河流经纽约北80英里处,向西有个拐点叫西点,这是一个2000多人口的小镇。 1802年3月16日,美利坚合众国在这里建立了一所军校,取名“西点军校”。 200多年的历史中,这所军校培养了众多美国人才。 两任美国总统——格兰特和艾森豪威尔;麦克阿瑟、巴顿、黑格等著名美国将军;3700人成为将军;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等。
赫赫有名的西点军校,同英国“桑赫斯特皇家军事学院”,俄罗斯“伏龙芝军事学院”和法国“圣西尔军事学院”,一道被称为世界“四雄军校”。 我参观了西点军校博物馆。 这是一栋4层小楼,地上地下各2层,博物馆建筑规模不大,却被称作是西半球藏品最丰富的军事博物馆。 西点军校博物馆里,陈列着希特勒金手枪,帝国元帅权仗,拿破仑佩剑,日本投降时交出的天皇授予的军刀等“镇馆之宝”。 西点军校博物馆的两件藏品,令我唏嘘感叹。 一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军在日本没有投下的第三颗原子弹——“胖男孩”的实弹1:1的原形。 另一件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的投降书原本——英、日两种文本和签字的笔。
2002年,抚顺雷锋纪念馆扩建,收到浙江杭州一位老同志赠送的资料。这个资料是,20世纪中期美国西点军校的一份招生简章,简章上有一幅照片,画面的背景墙上,贴着一张大幅雷锋像,十分显眼。 寄这份资料的老人叫田志芳,1984_1988年在中国驻美国大使馆任秘书,期间曾两次参观西点军校。收集到了一些西点军校的资料,其中就包括这张有雷锋照片的西点军校招生简章。 1994年3月4日深夜,雷锋辅导的学生、沈阳军区陆军总医院副主任医师孙桂琴,被一阵电话铃声惊醒。 “我是北京国际广播电台,现在为您接转来自大洋彼岸美国纽约的国际长途电话。” “我是西点军校的学员,请问在你们中国真的有雷锋吗?我在纪念雷锋的电视节目里看到了您,您见过雷锋吗?为什么中国人学雷锋,30多年经久不衰?” 接着,电话里又传来这样的声音。 孙桂琴一一做了解答。 西点军校学员深夜的越洋电话,彰显了他们对雷锋的2004年7月28日,美国西点军校汉语教员马科斯带着6名学员,利用暑假机会,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抚顺雷锋纪念馆参观。 马科斯说,美国西点军校的汉语课本上有一个章节是专门介绍雷锋的。 参观后,马科斯他们十分感动,说“雷锋为他人、为社会、为国家做了许多好事儿,确实值得人们好好学习……” “杭州雷锋纪念馆”,是个人创办的一个“民间雷锋纪念馆”。 馆长马水泉两进美国西点军校,求证和了解西点军校与雷锋之间的真实事情。
马水泉第二次去美国西点军校的时候,去了西点军校公共事务办公室。办公室的负责人知道雷锋,他对马水泉说,雷锋是中国著名的军人之一。他当即证实,西点军校的汉语教研室里确实悬挂过雷锋的照片。 马水泉当即高兴地说,“可见雷锋在美国也是有影响力的,西点军校的学员,对于雷锋精神和雷锋的人格也是崇尚的,他们同样敬仰雷锋助人为乐的精神和雷锋的军人素质。” 雷锋飘扬过海,走出国门,蜚声世界的时候,一些国际友人不远万里,走进国门,在中国大地上,涌现“洋雷锋”的身影,传诵“洋雷锋”的故事和事迹。 辽宁锦州,美国的罗杰斯在这里,处处做好事,还翻译了《雷锋日记》。 吉林长春,加拿大的丹尼在这里,不仅处处做好事,还把雷锋的符号文在自己的胳膊上。 江苏徐州,意大利的甘浩望在这里,义务为聋哑儿童授课。 湖南长沙,德国的康明德在这里,义务为社区服务。 广西山区,德国的卢安克在这里,义务办学。 湖北武汉,尼日利亚的阿达姆在这里,义务支教。 安微合肥,美籍华人吴世珊在这里,开设了“吴世珊服务热线”…… 长沙望城雷锋纪念馆,有这样的统计数字。 截至2012年,参观的总人数已达到3000多万人次,其中还有来自俄罗斯、美国、德国、日本、法国、澳大利亚、巴基斯坦等40多个国家的各界人士以及港澳台同胞1000多人。 日本朝日新闻友人参观关后在留言簿上用中文写道:“雷锋属于全世界。” 日本芳贸易集团公司杨野幸朗参观后留言:“我十分感动,我要将雷锋的生活方式介绍给日本青年、少年。他是一位杰出的人物。”
美国教师吴玉婷参观后留言:“雷锋属于世界。” 美国朋友詹姆斯参观后留言:“雷锋精神,就像一滴油,它能覆盖整个大西洋,使世界更加平静。” 美国一位带了十年雷锋像章的青年参观后留言:“雷锋对待每一个人,不论你的地位高低,不论是老朋友还是陌生人,都像亲人一样爱戴,他是人类友爱精神的典范。” 法国留学生施兰回国前从北京来到长沙,坐公共汽车到望城雷锋纪念馆参观,她用流利的中文谈了自己的感受:“雷锋这个人了不起。如果我们每个人都像他这样,胸怀开阔,坦荡无私,用一颗爱心关心全人类的命运,默默奉献自己的一切,那我们这个世界将会变得多么美好!” “一个普通士兵的名字,能够在地球上诸多的国家得到如此广泛的传扬;一个身高只有1·56米的中国人,能够让众多的不同种族肤色的人们充满敬意;一个只有22岁的短暂生命所承载的精神,能够如此长久地延续。 “这说明雷锋是平凡的,更是伟大的;雷锋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雷锋的生命是短暂的,又是永恒的。” 华东方这样写道。(本文参考了有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