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加强文物资源保护,科学合理充分利用
文物是不可再生的珍贵文化资源。该县全面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工作方针,切实加大文物保护。一是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有关规定,制订了《陈毅故居文物保护方案》,定期开展防潮、防漏、防虫、除涝白蚁等日常维护工作。二是规范设置文物保护标志,标明文物保护单位的级别、名称、公布机关、公布日期、树标机关以及树立日期等。简明介绍文物保护单位名称、时代、性质、内容、价值和保护范围等内容。三是依法划定保护范围。根据级别、规模、内容及周围环境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合理划定文物保护区及建筑控制地带。对保护范围文物本体及周围一定范围实施重点保护。四是完善记录档案。包括文物保护单位本体记录等科学记录资料和有关文献记载、行政管理等内容。利用文字、音像制品、图画、拓片、电子文本等形式,有效表现了所载内容。采用了电子扫描仪,对文物本体进行完整扫描,通过扫描,文物本体的建筑构件的所有数据包括用料尺寸、空间位置等都有科学和准确的记载,保证随时可以分毫不差的恢复文物本体原貌。五是有专门的管理机构。经县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准同意成立陈毅故里管理局,有事业人员编制23人。内设文物保护科全面负责文物保护工作。招聘专职保安人员26人,对景区实行24小时昼夜守护。六是增加库房设备,提高物防能力,有专门的文物库房,定制了无轨密集档案柜8组,10立方米,配置了除湿机,规范管理档案载体。景区新增红外线探头46处,更换老化监控探头43个,在各重要部位设立监控点87个,确保文物安全。
四、整合红色文物资源,充分提高文保价值
为让“文物活起来”,激活历史文物资源的生命力。该县在坚持科学有效保护的前提下,积极推进文物合理利用,充分发挥文物的价值。一是积极与高校、部队、机关单位开展共建等活动,传递红色基因。先后与成都电子高专、西南石油大学、四川农大、西南科大等学校签订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协议,通过大学生实践活动渠道,将陈毅元帅精神传递给高校学子,确保红色基因传承到社会主义接班人身上;二是与县内中小学签订共建协议,定期开展爱国主义、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把爱国主义精神和文化深耕厚植于祖国未来接班人脑海;三是与西部战区、四川省军区、四川省武警总队、资阳市军分区、中国武警警官学院等部队院校签订共建协议,举办西南战区陈毅事迹展,加强军队国防教育;四是开展廉政文化进机关活动中,将陈毅廉政思想与机关廉政建设相结合,弘扬元帅清正廉洁、无私奉献的精神。五是整合周边旅游资源,将本县福乐梨基地、羊岔河、闲宁村民俗文化村等资源纳入创建范围,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乡土文化和生态文化,着力打造乡村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旅游景区,全年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8.2亿元。
陈毅故里红色教育资源优势突出,陈毅故居景区成为人们接受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和廉政教育与旅游休闲度假的向往处。目前,正开展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不久,陈毅故里将以崭新的面貌迎接全国各地党员干部和青少年来接受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廉政文化教育与旅游观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