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芝会议,是一次重要的军事决策会议,也是起义军南下潮汕失利后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会后,朱德率部向闽粤赣边界地区开始转移……
朱德在后来回忆说:
“从此以后即开始转入正确的方向——游击战的方向,不是采取过去占大城市的办法,而是实事求是,与群众结合,发动群众起义,创造革命根据地。”
(《朱德选集》,人民出版1983年版,第125页。)
思路转变了,路子就宽了。朱德在西征半年转战中,创造了许许多多别开生面的新经验:
没人发饷,朱德部队开始打土豪,到地家杀猪、挑粮食;
没有装备、朱德找老同学范石生合作,不仅解决经费、装备,还得到一个月的休整;
在向郴州进军中,朱德把6个连的学生兵俘虏过束,采取召开诉苦大会办法,进行阶级教育,使他们大多都自觉参加到革命队伍,许多人后来都成长为起义军基层骨干;
在梨步头驻训一个月,朱德把干部组成教导队,亲自编教材,亲自任演习对抗连长,给学员讲述如何从正规战向游击战转变;
特别值得一提是,起义军进入江西境内后,敌人忙于打内战,不追了,朱德抓住这个时机,先后进行了天心圩整顿、大余整编、上堡整训,后人称之的“赣南三整”,时间只有二十天左右,但意义重大,不仅加强了党组织建设, 严格了纪律,而且战略战术方面有了重大转变,对以后的整党整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朱德在1927年底和1928初,领导的湘南暴动,是起义军走向农村、把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的一次伟大实践,在湘南暴动中,起义军第一次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第一次创造了起义军、农军和农民自卫队三结合的武装体制,第一次开展“插标分田”,把土地革命的口号落实到实处,特别是在智取宜章之后,着手创建工农革命政权,这是继毛泽东之后,起义军第一次打出工农革命的红旗,向国民党进行武装夺取政权。
湘南暴动,遍及二十几个县,拥有百万人参加,革命风暴,震惊全国。
1928年3月,敌人组织七个师的兵力,兵分三路,对起义军开始联合围剿,朱德根据起义军主力潮汕失败的教训,不顾湘南特委反对,采取且战且退办法,撤出湖南,直奔井冈山,实现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朱毛会师,朱德成为中共领导人第一个和毛泽东一起,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合作者。
朱德率领起义军北上西进,历时半年之久的转战,美国作家史沫特莱在《伟大的道路》一书,有一段生动的描绘:
“这支小小的革命纵队穿过闽粤赣的群山时,朱德表现了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决心。他们夜晚行军,白天就在丛林中露宿。不论是行军还是休息,那些要求解散部队的人和那些坚持继续进行革命斗争的人,始终在激烈辩论。……"
朱德在争论中曾说:“至于我自己,只要还有一个人和我留下来,我就继续战斗;就是这个人也开了小差,我敢说,我还能发动起另外的人。我拒绝向军阀主义投降。我已经选定了人民革命的道路,我要坚持到底。”
(美国 史沫特莱《伟大的道路》,三联书店1979年版,第243——244页。)
朱德朴实无华的心声,展示了他当年的“初心”,可以说,这也是朱德一生革命历程最为准确的注解。
严酷的斗争现实,无情地考验着每一个人。那些经不起考验的人,有的不辞而别,有的甚至叛变了。师长、3个团长与师党代表先后离队而去……
(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南昌起义》,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133页。)
眼看部队就要瓦解之际,正是朱德和陈毅、王尔琢的坚定信念,形成了坚强的领导核心,把这支部队重新组织起来,成为井冈山斗争的中坚力量,成为中国革命的骨干力量。
我们以往宣传南昌起义,多是只讲第一枪;而对意义更深远、更重要、更关键的,比起义更为艰难的朱德率部上井冈山的战斗历程,却很少提及……
对这一历史,毛泽东同志给予了极其高度的评价——
文化大革命期间,造反派批判朱德是“黑司令”,企图召开万人大会批斗朱德,当毛泽东同志知道这一情况后,坚决予以制止。
据周恩来说:“毛泽东同志说,不管这个同志后来犯过多少政治路线错误,他把一支部队带到井冈山,这是一个大功,保留了很多干部。所以写历史总是把这件写上。"
(尹家民:《南昌起义纪实》,解放军文艺出版2007年版,第5页。)
朱德率领南昌起义军余部,走上井冈山,迎来“朱毛红军新时代”,南昌起义的种子能保留下来,朱德居功至伟!
协助朱德带领起义军走上井冈山,是共和国元帅陈毅革命生涯,最辉煌的一页。
陈毅是天心圩时维护起义军余部不溃散的唯一一个党代表,当起义部队军官纷纷离开部队时,按照大多数人的走向,他可以去香港,或去上海中央,还可以去苏联深造,更何况在北京有同学,在上海有哥哥,但陈毅搞武装的决心坚定,后来他自己说:
“党派我到73团当党代表,从那时起,我就没有离开部队,带兵打仗,在战场上打了二十多年,敌人打跑了,我头发也快白了。”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35页。)
起义军从福建进入江西后,悲观失望情绪严重影响了部队的意志。时至深秋,官兵穿着单衣,露宿山林,缺医少药,又与上级失去联系,前途茫茫,部队整班、整排离队,在天心圩整顿军人大会上,朱德发表讲话后,陈毅也讲了话,他说:一个真正的革命者,不仅经得起胜利的考验,能做胜利时的英雄,而且要经得起失败的考验,能做失败时的英雄。
在艰苦的西进转战中,陈毅和王尔琢、朱德一起,和战士一起行军谈心,帮助战士扛枪,挽护伤病员,用行动去影响别人,树立威信,构建起起义军的核心力量。
当年和朱德、陈毅一起战斗的杨志诚回忆说:
“回想起来,当时部队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有一种巨大力量在起着作用,那就是党的坚强领导。记得在那最困难的时候,战士们常常看见朱德、陈毅等负责同志,他们穿插在行军队伍里走着,肩上扛着动摇分子扔下的步枪,或是搀扶着病号。他们一边走,一边和士兵们讲解着革命道理,指出革命的前途。……这样,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混乱和动摇渐渐减少了,终于将这支部队保存下来。”
(杨志诚:《艰苦转战》,《亲历南昌起义》,江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314——315页。)
1961年2月,朱德参观八一起义纪念馆,在井冈山会师的油画前,靜静地凝视了很久,深情地说:“起义部队到了井冈山,和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合。力量壮大了,更重要是开始找到了开展武斗争的正确道路。”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建设风云录》,江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8页。)
中国革命的历史表明,朱毛会师的艰难历程,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生动写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足坚定不移。”初心和使命,是激励共产党人坚持为理想信念不懈奋斗强大动力,只有像朱德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前辈那样,忠诚信念,坚守初心,不屈不挠,才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把为崇高理想的伟大实践推向前进。
结语
“不忘初心,方能远行。”南昌,因为南昌起义,被誉为人民军队的摇篮,被称为英雄城。中国十个元帅,有6位参加过南昌起义,(还未将为起义作过重要工作的叶剑英元帅计算在内);大将、上将数人;开国大典,有资格站在天安门城楼向人民挥手致意的国学领导人中、当年的起义领导者有:周恩来、林伯渠、吴玉章、徐特立、李立三、郭沫若、谭平山……
一场暴动,能诞生这样多将领和国家领导人,即使在世界战争史上,也属罕见。
笔者怀着崇敬的心情,书写这篇文章,既是为了深切怀念为创建人民军队建立功勋的革命先辈,更是为了昭示今人:
南昌起义是共产党人初心与使命的生动注释,南昌起义发展的轨迹、南昌起义英雄事迹,展示了共产党人的政治品质、价值追求、精神风范,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坚定信念、攻坚克难,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喜迎建党100周年,树立光辉的典范。
南昌起义精神永放光芒!
作者简介
周根保,江西丰城人,1947年4月出生人。1965年7月入伍。在部队历任班长、排长、副指导员、营长、团参谋长、副团长、团长、师副参谋长、师参谋长、军分区参谋长、军分区司令员等职;在地方,曾任中共南昌市委常委。现任南昌八一精神研究会执行会长,江西省红色文化研究会第一副会长等职。先后撰写、出版了《不朽第一枪》《军魂永驻》《南昌城头的枪声》《朱德:改变南昌起义命运的的人》《周恩来:领导中共打响第一枪的人》《凝固在历史上的忠诚》《叶挺在南昌起义中》《刘伯承在南昌起义“二三事”》《南昌城头的枪声》《今天:为什么要重视南昌起义研究》等有关南昌起义的研究专著或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