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沟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庭园经济脱贫攻坚示范点
近日,由中共芦山县委办及其联系村——黎明村举办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芦山县清仁乡石家沟举行,石家沟曾经是红军长征地,今天这里的庭院经济已经发展为规模较大的红色旅游经济,成为芦山老区、芦山灾区当地群众同步奔康的重要产业。说起石家沟的红色文化,当地老协文艺队长张志强可是讲得滔滔不绝。
石家沟的血战
芦山十日血战战斗最激烈的战场——石家沟后山的尖峰顶
1935年11月初,南下红军中路纵队直奔芦山——成都平原的最后一道门户。川军刘湘早已严阵以待,他早前已经在天全、芦山构筑500多座碉堡,并且在雅安、邛崃、荥经建了三个飞机场,在芦山县城及两边的陕长山岗山梁前布起了口袋阵,专等红军的到来。
1935年11月2日,红军从双河场翻山出大岩腔,避开敌人口袋阵,直击石家沟背面的七里山,逼近敌人阵地激战。喊杀声、枪炮声、手榴弹爆炸声震撼任家坝。敌人凭借碉堡固守,又有像成群乌鸦一样不断从雅安装弹起飞,到红军阵地又是丢炸弹,又是机枪扫射的敌机。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在七里山到芦山县城的称为十里来龙的山梁上与敌人展开了白热化的战斗,阵地反复易手。特别是位于石家沟东面地势较高而窄的尖峰顶战斗尤其激烈。
芦山十日血战,红军消灭了敌人约7000余人,而红军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其中有两个团在支援途中暴露在敌人的飞机攻击下,无处躲藏,被打得只剩下20多人,其中有一名团政委和一名团长牺牲。有近3000红军烈士埋骨在石家沟附近的七里山山坳里。
石家沟的会议
任家坝会议会址
石家沟曾是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的驻地,1935年11月南下红军到芦山开始至1936年2月下旬红军离开芦山止,这里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村落,山上有碉楼,山间有防空洞,总司令部门外也有简易防空洞。村口有儿童团守岗,村里重要路口均有荷枪实弹的红军战士把守,不时有红军干部模样的人进进出出,好不热闹。但这不仅仅是红军总司令部这么简单。因为朱德与张国焘错误行动的艺术斗争,这里召开的任家坝会议还使得这里成为名符其实的“南下红军的转折之地”。
1935年6月,一、四方面军会师以后,张国焘凭借四方军的实力,从向党伸手要权,发展到分裂党、分裂红军,最后另立“伪中央”,率四方面军并裹胁一方面军五、九军团及朱德等部分一方面红军将领南下。期间,朱德采用“既坚持原则进行斗争,又和颜悦色地同张国焘沟通,劝他不要走得太远”的讲斗争也讲团结的党内自我革命的斗争艺术,确保了朱德能在南下红军中总司令的地位不被撼动,从而要时机会同廖成志等不断把外国电台听来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以及从陕北传来的消息传达到南下红军将士中做思想工作,最后于1936年1月26日至27日,成功地在石家沟总司令部的四合院内召开了著名的任家坝会议。
就在这个院子里,天井及四面的走廊里都坐满了军级干部,朱德站在东面正中高出天井约1米的台上,一会指着墙上的世界地图,讲国际反法西斯形势,一会又指着墙上的中国地图,讲解着中国国内的抗战形势,为全军指战员生动地传达着瓦窑堡会议要点。由于南下以来有了朱德在四方面军艺术的思想工作为基础,任家坝会议成功地贯彻了瓦窑堡会议,迫使张国焘放弃了南下的错误思想,同意北上抗日。朱德在党内自我革命中“意志钢如铁,肚量大如海”的精神便从这里生根。
石家沟的发展
石学云和他繁育的宝贵金弹子
红军在这里留下了丰富的红军文化,许多专家、游客经常慕名前来参观革命遗址,但贫穷却一度成为这里的根。2013年地震发生后,随着科学重建、乡村振兴的等战略的实施,这里的老百姓思想观念开始起了变化。他们思考着怎样依托红色旅游发展绿色经济,实现在家门口的小康梦。
在石家沟现场会上,退休在家从事庭院经济和红色旅游志愿解说者的石学荣向大家介绍了石家沟的致富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