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走进遵义,多有收获!
遵义、赤水、娄山、长征......歌泣不涸!
遵义会议的正确性,越来越显示它解决军事指挥权和组织路线正确性意义深远。为当时的红军生死存亡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设新中国乃至今天的复兴大业,奠定坚实基础。
有一种动力叫初心,初心用成功和失败历史写成。
一种坚持叫革命,革命用意志垫底;一种执着叫信仰,信仰用双肩扛着;一种不舍叫追随,追随用血汗浸染;一种退避叫转移,转移用希望指引;一种前进叫长征,长征用代价完成。
没有谬误发生,不章真理存在;没有反对派折腾,不显思想路线和行为正确。没有失败的教训,不可能有成功的经验。
中国革命红军时期和长征胜利证明,设想没有蒋介石军队围追堵截和“五次围剿”的追杀,没有党内“左”、“右”倾错误路线多次排挤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主张,就不会发生中央红军由8万6千多人锐减至3万余人;红二、六军团和四方面军等队伍同样也不会遭遇损兵折将丢失根据地惨状。若没有根据地的丢失,就不会有红军战略转移;没有战略转移,就不会有后来党中央和红军高级指挥员们从湘江失败到老山界、黎平至遵义一路上激烈争论;没有这些争论,就没有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人的正义支持,坚决反对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行径,也就不会有毛泽东等主张到川黔边界建立根据地的举动和遵义会议的决议,重新推选毛泽东回到中央领导和中革军委集体指挥及后来发生红军退避转移的长征......
遵义会议告诉我们,先辈们在那段历史中,苦苦追寻探索国家前途命运的精神,而铸成方向,流芳千古。不得不全身心鞠下,钦佩与感恩!
先后几次分段重走长征路,每次都有不同认识和收获。随着时间推移,绵延80多载,圣地遵义,尤泽万灵!不朽红军,日月英名!长征精神,毛泽东为代表的思想路线,更光彩鲜艳!
五年前的11月10日至19日,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遵义会议召开和红2、6军团长征出发79周年,父亲周琳(周新山)诞辰百周年之际,我们夫妇曾来到遵义、桐梓、赤水、仁怀、修文、息烽、贵阳等地,沿着他们留下红色血迹,走进他们奔袭过的部分山路,登上红军山,祭拜、凭吊红军烈士们。
11月,黔北初冬,濛濛细雨敲打着凤凰山南麓小龙山上的红军山顶,迎着湿漉凉意的山风,我们满脸淌着莹晶的水珠,心里涌动丝丝热浪。祭拜先辈鏖战的战场和英灵。
缓步登上235层台阶,气势宏伟、设计新颖,30米高的“红军烈士纪念碑”,矗立在峰峦之中。纪念碑顶端镶嵌5米高的钛合金鱼鳞状结构的镰刀锤子标志,虽有阴雨,不失岁月精华赋予的光辉。碑座由四樽虎虎生威,男、女红军、赤卫队员形象组成的巨幅紫色花岗岩雕成头像。围绕纪念碑外围墙壁20米高的柱子上,镶嵌着28颗闪闪发光的红五星,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经历28年武装斗争后取得的政权,风雨中,星色更加洁净鲜艳耀眼。
烈士碑下,我们驻足、默哀、鞠躬、焚香。
纪念碑后方,安放着红三军团参谋长邓萍和女红军卫生员龙思泉烈士雕像。
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25米长,2.55米高的“红军烈士石墙”上,组成两部分“英名墙”和“无名墙”,密密麻麻铭刻着3000多名在遵义、赤水、娄山关、红花岗等战役中牺牲的烈士姓名、籍贯、年龄的名单。“英名墙”上看到与父亲周琳(周新山)一起在红二、六军团战斗过的千多名15、16岁年轻烈士们在,觉得特别亲近而肃然起敬。
11月15日,我们拜谒了父亲在修文县扎佐、清水战斗中牺牲的一些烈士,“革命烈士纪念碑” 由方面军副总指挥兼六军团总指挥萧克上将军题写。这里,安葬着曾经在父亲周琳那个红18团的烈士黄胜利、邓绍明、李金明和集体安葬的无名烈士碑。看到他们,心潮澎湃,泪如泉涌。代替父亲给他们焚香、鞠躬!
文者夫妇祭奠娄山关战役牺牲的先烈们 向红军坟敬香
雨中眺望遵义,刚劲中蕴含妩媚,大气中凸显庄重。烈士碑的远方,浓浓的凤凰山麓,深沉苍翠绿色,丛丛偶露峥嵘的红籽果,正如当年那些八角帽的红五星闪烁跳跃。万绿丛中,果叶拥挽,格外醒目。尽管初冬,半山腰往日弥漫过的红、黄、褐色烈烈秋影,悄然张望。点缀着青山和湘江河岸,记忆着军旗和军魂招展及远去的硝烟。
呼应着今日的瑰丽祥和,幢景未来辉煌。
仰止高山,峰为首,俯瞰江河,浪为魂!
英灵与山河同在,世代颂扬,伟业与日月齐行,光耀华夏!晚霞西斜,烈士碑台阶两侧,红军广场四周,散坐着数百个简易烤豆腐 、 烤洋芋、烤玉米的小火炉,三三两两人群,悠闲地围拢在小炉前,细语倾谈中慢嚼着淡淡的烤香,且不时推拂着升腾起的缕缕热气。这里,汇聚恬静及具有特色的一道景观。伴随那些舒展盛开的朵朵雨伞,七彩在纷繁中绽放,这个驰名中外的英雄城市,浩气与霸气长存,天地与人和共融。
文者夫妇在《遵义会议旧址》前
走进遵义会议会址,领会组织路线正确的重要。
长征精神诲育千秋,遵义会议永放光芒。
1934年10月16至18日,朱德、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博古、李德等人,率领中央红军进行西征(长征)。从于都河出发,边打边退撤出苏区。8万多人的队伍在湘江战役惨败。结果只剩3万多狼狈不堪的队伍冲出蒋介石重兵“围剿”,部队拖着低沉的士气,流淌着殷红血迹,领袖们扛着十分沉痛的教训和代价,疲惫地来到遵义。究竟向何处去?还需要“极左派”领导、指挥吗?
否极泰来的说法,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中,在遵义这座城市得到验证。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遵义,当年人口只有3万,保障供给相同数字的红军队伍,难度也可想而知。这里,是中国革命成功的福地、贵地、圣地。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央政治局在这里召开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一次极为重要的扩大会议。解决党内极其复杂的矛盾,恢复与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起到其他人不可能代替的作用。毛泽东曾经说过:“遵义会议,如果没有周恩来的同意,会议是开不起来的”。又说:“1935年1月,开政治局扩大会,张闻天、王稼祥和我主持的,这就是遵义会议”。“没有张闻天、王稼祥从“左”倾路线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由此可见,毛、周、张、王4个人,对会议成功起着何等至关重要的作用。朱德凭借在党内和红军的突出地位与巨大威望,他态度明朗,又一次翻开伟大历史篇章一角。
3天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在十分激烈的争议中,解决了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批判和纠正了“左倾”路线的严重错误。决定取消博古政治决策权和李德军事指挥权,由军委负责人周恩来、朱德指挥军事。组织上,张闻天取代博古的总书记位置,与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带领红军,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列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战争本身的实际问题,结束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和“一切经过统一”的政治危害,增补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后又成立了毛、周、王三人军事指挥小组。毛泽东力主向敌占薄弱地区转移,建立新的根据地。
从那时起,中国革命有了重大转折,未来有了巨大希望。奠定了革命成功的基石。没有遵义会议,后来的四渡赤水、娄山关、六盘山、延安、西柏坡等,不知如何书写。
1935年1月7日,中央红军西征(后来的长征)进入黔北地区受阻。林彪、聂荣臻等指挥红一军团,一举攻克重镇遵义。确立了召开遵义会议先决条件。
遵义会议纪念馆,座落在在遵义市子尹路96号。缓缓的湘江河水,穿街而过,诉说着不褪色的色彩,坚固的石龙桥,见证着往日的烽火。
今天,180多万人口的英雄城市,镌刻着伟业的永恒。会议会址纪念馆内,庄严肃穆,正门上方,镌刻着毛主席手书“遵义会议会址”金色大字牌匾。五个展厅,以长征为主线,以人物事件为板块,遵义会议和四渡赤水为重点 核心。点、线、面,统一串联。展现了中央红军在遵义的活动和长征的概貌。分别为:序厅;战略转移;遵义会议;四渡赤水;胜利会师;永放光芒等。会址中有朱德、康克清、彭德怀、杨尚昆等住址;新华路丁字口古寺巷(今幸福巷28号)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的住址;杨柳街上的秦邦宪、李德和红军警备司令部、红军总政治部旧址。先辈们留下的红色文物、图片400多件,文字约2万多言。领袖们居住过的旧居和他们高超的战略战术水平,运筹帷幄的指挥艺术,气吞山河诗稿,与会人员发言,会议场所用具等的陈列,配有声光影像资料,再现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的英勇风貌。讲解员于洋深情的讲解,活生生一件件珍贵物品。看到先辈们追随的信仰,扛着的灵魂,听到他们的呐喊和冲锋身影。产生强大的冲击力量,荡涤我们的思绪,震撼我们的灵魂。
辗转进入四渡赤水河渡口,领略用兵真如神的战法。过去,只是笼统知道红军四次渡赤水河,歌唱“四渡赤水出奇兵,毛主席用兵真如神......”,而具体时间、具体地点等不清晰。这次实地瞻仰,清楚了。
文者夫妇参观四渡赤水纪念塔
遵义建立中心根据地后,湘、桂、川、黔、滇等国民党中央军和地方军阀150个团30多万人,从四面八方涌向长江以南,乌江以北的狭长地带,妄图以庞大兵力和优良装备,把3万多红军一举消灭。据此,中革军委采纳了刘伯承、聂荣臻等向西打过长江,到川南或川西北的宜宾、泸州等地与四方面军会合或开创川南、川西北建立根据地的建议。由此,拉开了四渡赤水之战的序幕。
赤水河,全长523.5公里,流经云、贵、川交界处的崇山峻岭。短短的3个多月,3万多名红军战士,在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朱德等指挥下,放弃“阵地战”的打法,高度的运用灵活机动的“运动战”战术,出其不意与声东击西相结合,往返迂回曲折穿插,巧妙创造夺取战机,有效歼灭和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在这条河上,部队忽南忽北,忽左忽右戏剧般穿插于敌重兵之间,扑朔迷离地牵着几十万追堵大军疲于奔命,歼敌1.8万多人,生擒3600多人。打破蒋介石的“围追堵截”天罗地网的战术。出色的写下了一代伟人们指挥红军取得以少胜多,以被动变为主动,以劣势变为优势的辉煌战绩和红军军事指挥史上有声有色、 威武雄壮的奇绩。
四渡赤水纪念馆,碑文记录镌刻了遵义会议之后,1935年1月19日至3月下旬,红军四次渡过赤水河的壮举经过。
一渡赤水。1935年1月19日至1月29日。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拉开四渡赤水河大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