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黄圣凤:大山坳里的《国际歌》
2018-07-31 10:03:44
作者:黄圣凤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大别山腹地。
    诸佛庵。
    群山连绵,竹海森森。

    蜿蜒的山路上走来一个人,着一袭长衫,眉目俊秀,身姿挺拔,器宇轩昂。路边的野草舔舐着他的脚背,风中的鸟语抚慰着他的耳朵,他放眼天地之间,不禁叹道:多么好的一片山河啊!

    可是,这么好的山河,老百姓却不能安居乐业,不能自在地生活。天地被白色笼罩,人民遭兵匪欺凌,处处是压迫,处处有战火,苦不堪言啊!想到这里,他不自觉地摸了摸挎在肩上的布袋,这里面装着《新青年》,装着《向导》,还装着一本《共产党宣言》,都是他最最珍爱的东西。

    在芜湖大磨坊上学这几年,他与许多青年知识分子一样,不断接受新思想,经常参加进步活动,并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他心中充满着革命的热情,这次回乡,他是有志于胸的,他要把在校接触到的进步理论和革命思想带到山村里来,他要广泛发动群众,冲破旧的罗网,他想让革命的星星之火,照亮霍山这片美丽的土地。

    这个人名字叫韩启益,诸佛庵石家河人,刚从省立第二甲种农校毕业,他放弃了在南方城市谋职的机会,毅然回到自己的家乡。他爱这个生他养他的地方,他爱这方土地上的亲人们。他的人生目标是:传播共产主义的理论,传播爱国思想,传播红色的种子。他决意为广大人民的幸福而活,为自己坚定的信仰而活。

    为了便于工作,他到村里的小学教书,利用教员的身份做掩护,秘密进行地下活动。大山里,天黑的快,太阳刚刚从西边的山头落下去,暮色就从四面八方包围上来。村子里灯光稀疏,很多人家根本不点灯,天一黑就关门睡觉,山村的夜晚,寂静得让人害怕。

    韩启益常常坐在一个半高的土岗子上,细数每一户的窗口,揣摩每一扇窗户里的人。根连根,水连水,同一块田里出产的粮食喂养着他们,他们身上散发着同样的味道。韩启益觉得自己能够读懂每一户农家人的心灵。

    乡亲们多么盼望国泰民安,丰衣足食!他们对生活没有过高的要求,他们朴实而憨厚。他们不怕辛苦,不怕受累,怕的是累了一年又一年,日子还是那个熊样,怕的是屋脊上没有日头,屋檐下没有平安,怕的是受欺负了无处讲理,怕的是盼星星盼月亮盼不来想要的明天。

    另一方面,老百姓又是那么蒙昧,不知道生活为什么会是这个样子,不知道怎么才能改变社会现状,走向光明和幸福。蒙昧,像一张无形的大网笼罩在头上,急需一种理论、一种信仰,去捅破顶上的黑暗,让阳光透进来,让心灵亮起来,让大家觉悟起来,让社会力量凝聚起来。韩启益告诉自己,要去做那个唤醒民众的人。

    自从韩三品同志介绍他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金寨毛坪的一间民房内,对着党旗庄严地宣誓之后,韩启益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他带领群众追求自由幸福生活的热望更加迫切。

    他不断地深入到农户,谨慎而细致的思想工作,像春风化雨,滋润着人们的心田。不久,就有一些提前觉悟起来的人,走在了和他一样的道路上,韩启益先后介绍韩关云、韩立礼、方赞尤等人入党,诸佛庵石家河最早的党组织建立起来了。

    山坳里的草屋中,响起雄浑的歌声:“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满腔的热血已经沸腾,要为真理而斗争。”这声音低沉而洪亮,压抑而亢奋,在山山岭岭之间时断时续,此起彼伏。大树为之摇动,溪水为之雀跃,山谷为之挺胸,月色为之朦胧。山川大地为之屏息凝声,为之感动,为之保密,为之隐藏。

    为了壮大自己,他们穿越在商城、麻城、霍山、金寨各地,深入农户,秘密地发送群众;为了掩敌人之耳目,他们的会议没有固定的地点,天和地是他们的家,大地、溪涧、山林,百姓的草房都是他们的礼堂。他们足迹所到之处,红色精神处处开花。

    罗家冲的一位老农,至今忘不了他父亲述说的往事:

    “那时候,韩启益经常到我们村里来,在我们家的厢房里开过很多次秘密会议。外面有人放哨,一有动静,就用棍子搅一下鸡圈,或者在猫屁股上点一棍子。屋里人听到鸡声猫声,立即吹灭油灯,从后门悄无声息地撤离。”

    “有时他们唱歌,齐声歌唱,压着嗓子唱,声音低低的,但很有力量:‘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奴隶们起来起来,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

    似乎山谷里处处都有歌声,但敌人就是不知道歌声究竟在哪里。就像一团雾气,你看着就在前面,但走过去还在前面,抓不住,摸不着。那些白匪军一派茫然,四处抓瞎,满腔怒气找不到发泄的地儿。

    在大家的努力下,1929年夏天,佛兴庵农民协会成立了,韩启益被推举为农会负责人。农会将平时各自耕作、一盘散沙的农民,第一次集中在一个组织里,农民有了说话的地方,有了表达心声的地方,有了统一领导,也有了斗争的方向。农会唤醒了民众的自我意识,唤醒了他们救国救己思想,在人民走向反抗的道路上,点起一盏照路的明灯。

    紧接着,坐落在韩家祠堂的原小学校改名为“列宁小学”,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渗透进一所学校的名字里。这时候,鄂东北特委与豫东南特委策划的商南起义,爆发在即,黄安、麻城两县农民自卫军,二年前已经占领了县城,革命运动如火如荼。

    韩启益任列宁小学的文化主任,教学生学习文化知识,也半公开化地教学生唱革命歌曲。不仅唱《国际歌》,也唱“来来来,工人织布和造房,大家有衣穿,有房住”,“夺取政权来,建立苏维埃。消灭清乡团,肃清反动派”等等,学校成为改变国民性的战场和基地。

    1930年1月,六安县委将各游击队集中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3师。韩启益任33师金寨县特务营司务长。主管特务营日常生活,包括伙食、住宿、营队的财务等大事小事。

    古语曰“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粮食是整个部队的胆气,粮食是持续作战的保障。但在那个条件非常艰苦的年月,断炊也是常有的事。作为司务长的韩启益就自己想办法,从自己的家里筹集军粮,“挑着金银去革命”。

    韩启益的府上家大业大,韩家是当地的土豪。父亲是前清秀才,手里掌握某府长官授予一封大印,能书会画,家境殷实。韩父在儿子的宣传鼓动下,也是心向共产主义,据说成车的金银捐给红军,散家财支援革命。

    1930年2月,在湖北麻城,33师赵赞如所部与白匪军交战。

    敌人调集数万兵力,企图从麻城打开通道,深入鄂豫皖核心区域,端掉红色政权。这一仗,敌众我寡,力量悬殊,打的非常惨烈。山坡上下,尸横遍野,河堤左右,血流成河。一排一排的战士倒下,一排一排的战士又冲上来,前仆后继,无惧无畏。

    英勇的红军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壮烈的悲歌。主帅赵赞如冲锋陷阵,踏着战友的尸体指挥、呐喊,身先士卒。肠子从破碎的肚皮里跑出来,赵赞如把肠子塞回去,褂子一脱,用两只衣袖一扎,又继续战斗,直到倒在血泊中。

    韩启益从枪林弹雨中冲上去,抱起他,执意要把他背下山去。赵赞如用尽最后一口气,坚决而又果断地、不容分辩地命令道:“快走,你必须撤下去,保存革命火种,继续战斗。”赵赞如合上了血肉模糊的眼睛,韩启益只得带着喷涌的泪水和心中剧烈冲撞的感情,跌跌撞撞向后山跑去,他心中只回荡着一个声音:保存火种,继续战斗,继续战斗……

    背后倒伏着无数的同志,背后尖锐地呼啸着枪声,前方一片荆棘,前方没有路。但韩启益必须走出一条路,无论有多少艰难,他必须越过砾石,越过芒刺,越过崇山峻岭,走向自己的根据地,走向自己的队伍。他的腿上、手臂上都有伤。山道上,有他的血迹;草丛中,有他的血迹;溪水里,有他的血迹。

    说来也奇怪,此时此刻,他不仅感觉不到疼痛,心头竟然然涌起不可遏制的雄壮,他的喉咙里竟然有不吐不快的豪情。于是,他放开喉咙,唱起了歌:“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鄂豫皖的大山坳里,响起了《国际歌》,震撼着天空,震撼着大地,震撼着每一个山头和山脚!白云停住,飞鸟停住,山风停住,共同聆听这一位共产党人嘹亮的长啸。

    韩启益感觉从来没有这样豪迈过,从来没有这样畅快淋漓过!曾经,那些压抑着的歌唱,都不叫歌唱,那些沙哑着喉咙的歌唱,都没有今天这样让人抬起骄傲的头颅,山川为之欢呼,竹海为之喧响,一颗革命者的赤胆忠心,在此高亢地张扬!一曲《国际歌》,霸气,痛快,心潮激荡!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姚老庚: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史诗
·下一篇:无
·特稿:大山坳里的《国际歌》
·陈永乐:高唱《国际歌》前进(图)
·特稿:高唱《国际歌》前进(图)
·领唱国际歌的人
·《国际歌》·吾国吾民
·周绪银、余滨:“东方欲晓”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驻京老军人高唱《国际歌》庆
·特稿:“东方欲晓”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京隆重举行 驻京老军人高唱《国际歌》庆祝建党9
·1923年6月15日 瞿秋白首次翻译发表的《国际歌》中文歌词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黄圣凤:大山坳里的《国际歌》
特稿:大山坳里的《国际歌》
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史诗
姚老庚: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史诗
特稿:为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之史诗
关于招聘彭真故居纪念馆纪念文化墙工程监理公司的公
关于招聘彭真故居纪念馆纪念文化墙工程监理公司的公
关于诚招泥塑创作工匠的启事
关于诚招泥塑创作工匠的启事
李蒙涛:退役大学生担当红色文化宣讲员(组图)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