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封门口战斗
1938年6月下旬,盘踞在豫北博爱、济源之敌,企图打通济源、垣曲到侯马的交通,再犯晋东南,扫荡太行山区。太行山、王屋山位于济源西部,是山区的主体部分,山峦起伏,沟壑纵横,异常险峻。日军沿途狂轰滥炸,至今山体上还留有当年留下的弹坑。赵寿山师长率十七师在归还第三十一军团建制途中,奉八路军总部及卫立煌命令,在王屋镇、封门口、邵源一带打击西进之敌。部队在封门口、西承留与敌一混成旅团发生激战。虽然给予日寇重大杀伤,终因敌众我寡,难以再战,遂转进到王屋、横河镇山区,相机打击敌人。十七师经过迂回袭击,白刃格斗,迫使敌人最终退出封门口、王屋镇,分兵去了侯马。这次战斗中,排长王春山率部突击敌指挥所时全部壮烈牺牲。共产党员、九十七团二营营长呼品一阵亡,中共在十七师的特派员申敬之负伤。战后,赵寿山师长率十七师又披星戴月,不顾疲劳,数天日夜强行军出太行山。再沿黄河北岸,通过三门峡、茅津渡,终于到达了山西晋南的平陆附近,归还三十一军团建制(不久即改称第四集团军)。
五、陆军第十七师抗日晋东南各战役阵亡烈士纪念碑
山西高平县地方政府,为了纪念在晋东南抗击日寇战斗中阵亡的陆军第十七师官兵,决定修建十七师阵亡烈士纪念碑。碑址选在高平主峰山的原村乡窑则头村正北方向,碑基坐北朝南。碑高4.3米,青砂石结构,基础2米。碑身成方塔形,分两层,台高近2米,四面刻字。上层碑身正面刻有赵寿山亲笔题写“陆军第十七师抗日晋东南各战役阵亡烈士纪念碑”字样。左右后侧分别为献词、碑文。碑身下层正面为赵寿山撰写的 《纪念碑文》:
夫死有重于泰山亦有轻于鸿毛,盖当死而死则死重于泰山,不当死而死则死轻于鸿毛。诸烈士捐躯报国,马革裹尸。振我民族之精神,惊彼倭寇之心胆,杀身成仁,舍生取义,死重岱岳矣。寿山与诸同志共患难同生死已非一日,尝策励诸同志曰:“宁为战死鬼,不做亡国奴”。今诸烈士竟克践斯言,积志以殁。其壮烈为何如耶?回忆诸烈士与倭寇交绥之际,出入于枪林弹雨之中,折冲于九死一生之地,此仆彼继,恐后争先。当是时地,天地震怒,风云变色,卒使倭贼胆落,惊相溃窜。成功成仁,二者兼备。寿山痛悼之余,唯有躬率在生同志,秉一贯之初衷,继烈士之壮志,矢勤矢勇,再接再厉,驱日寇出中国,收失地之版图。以慰诸烈士在天之灵,而尽我军人卫国之职。爰术数语,用诸纪念。
纪念碑下立有烈士人名牌三十七块,每块高三尺,宽一尺,沙石质结构。碑的周围停放着十七师在晋东南各战役抗日牺牲的烈士灵柩,计有独立营机枪连连长李登先,机枪连下士高振山,上等兵王子明,九十七团二营五连连长柴锦堂,四连连副张连,二营二连一等兵宋和水,九十八团一营五连队长李秀奎,二连连副王秉坤,一连一等兵白占标等三十七名烈士。
1938年6月22日,烈士纪念碑落成,7月13日,在窑则头村举行了树碑仪式,祭奠英烈。高平县政府机构、学校、各村村公所、手持红缨枪的自卫队、学生、当地群众和抗战部队等万余军民参加,吹奏哀乐鸣放鞭炮进行祭奠,十分隆重。高平县长刘涵森讲话,赵寿山师长致悼词,并发表了长篇讲话,衷心感谢高平人民对三秦抗战阵亡烈士的深厚情谊。会后十七师奉命撤离高平,赴晋南中条山西段归还建制。太行巍巍,丹水泱泱,先烈英名,山高水长,赵寿山师长和他率领的陆军第十七师广大官兵,在高平留下的英勇献身精神永垂不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