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年后,当李宗仁将军在回忆录中说起这段历史,却不惜笔墨,爆料了这些勇士的“趣事”:激于大义,请缨出川,一无枪械之利,二无粮草之给。于是在山西强买强卖,甚至强取阎锡山的军械库,被称为“抗日不足,扰民有余”的“土匪军”。第一、二战区谁都不要,无处容身之时,经白崇禧协调,方调到了第五战区。军风若此,作为战区最高长官的李宗仁将军,只是用护犊子的口吻说道:“势需就地购买粮草,对军纪不无影响。”川军已经证明了自己的忠勇,人心都是肉长的。
我曾经疑问,为什么倭寇不直接从徐州登陆?在海上,我们完全没有抵抗能力。这里不能不说的,是一家民营企业的牺牲:中兴公司将其三十七艘轮船全部沉入海底,阻断了倭寇的登陆之谋。这是一场全面的抗战,不仅是地域的,也是全民的。
一场对决终于在台儿庄展开,天日昭昭,池峰城师长和他的三十一师永远载入了史册。战斗最激烈的时刻,蒋公亲赴台儿庄南站,极大鼓舞了士气。从一九三八年三月二十五日,到四月六日倭寇仓皇败退,庄内庄外的阵地战持续了十三天十二夜。双方展开了白刃化的巷战,我军伤亡十之七八,整个古城化为灰烬。敌军一度占领了庄内三分之二的面积,但始终不能打垮我军。的确,在整个抗战中,倭寇不仅装备比我们好,兵员素质也比我们强:也许只是几个月前,我们的战士还是手握锄头的农民;而倭寇世代接受军国主义灌输,从小练习拼刺刀,我们只能用数命换一命的方式战斗到底。“面临强大的敌人,我们只能依靠地形挡住它,再利用夜里的小突击拖住它。没有命令,决不撤退。”围城之际,孙连仲将军亲赴前线训话,庄内守军在池峰城师长的指挥和亲自率领下,猛烈防守反击,一次次组织敢死队,夜袭敌阵,痛杀倭寇。负伤倒下的战士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
最后关头,三十一师即将打光,池峰城师长向孙连仲司令请示,可否暂时撤至运河西岸,给全师留个种子?这是孙连仲将军最心爱的一支部队,当上报至李宗仁将军后,得到的命令是:胜负之数决定于最后的五分钟,援军即将达到,务必坚守至拂晓!关键时刻,孙连仲命令池峰城:“士兵打光了你就自己上前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有谁敢退过运河者,杀无赦!”死生之际,池峰城师长下令炸毁庄外唯一的浮桥,以示破釜沉舟。血战一日,连夜反击,夺回庄内大部。
黎明,援军来了,汤恩伯将军的大军出现在倭寇的背后。这是复仇的时刻,我军全面反击,台儿庄大地上杀声震天,倭寇大部被歼,伤亡万余。大战的胜利,不仅消灭了倭寇的有生力量,迟滞了倭寇的兵锋,而且振奋了全国的精神,改变了战争的进程,乃至让全世界的舆论发生变化——胜利,终将属于中国。
倭寇同样坚强,但是,他们在毁灭自己的国家。然而这些战争亡魂,至今仍然供奉在靖国神社里,军国主义,阴魂不散。“跖之狗吠尧,尧非不仁,狗固吠非其主。”砥砺一个伟大民族的精神,不在于手撕鬼子的轻薄,而在于敢于胜利:直面强者,学习强者,超越强者。
而今八十年过去,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尽,历史的洪流仍将滚滚向前。“一寸山河一寸血”,抗战精神,用几千万生灵谱写的抗战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支撑我们克服险阻,战胜未来。“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渴望和平,但不能为之沉醉,我们的时代,需要树立精神的丰碑。书云:“重民五教,惟食、丧、祭,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八十年过去,硝烟散尽,英魂永生,古城之下,运河之畔,应当为徐州会战中死去的全体军民,树起一座纪念塔,以慰国殇,以昭来者。魂兮归来,永奠丰碑。
因为,这座丰碑,就在国家的记忆里,就在民族的灵魂中。
作者胡春雨,济南民革文史委员会,山东鹊华律师事务所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