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著名的黄埔军校一期生,但又是唯一的冒名顶替者 他是最早参加抗日的国民党军将领 西安事变后,他曾参与武力救蒋 他见证了侵华日军投降仪式的历史片段 他曾任“国军五大主力”的新一军军长 在辽沈战役的重要时刻,最终归向人民 又在建国之初,受邀担任第一届国防委员会委员,并受到毛泽东接见和设宴招待 他参加了迎接尼克松的宴会
这个人,就是著名爱国民主人士郑洞国将军,他见证了20世纪新旧社会的重要变迁,是国共两党很多历史事件的亲历者。
郑洞国,字桂庭,1903年出生于湖南省石门县,早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过五四运动,曾在湖南陆军讲武堂学习。与井冈山会师后任红四军参谋长的王尔琢是亲戚,并一同于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步兵科,顶用同学姓名通过考试后获得破格录取。曾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和东征。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以东北为跳板,长驱直入,计划逐步蚕食中国。在侵占河北承德之后,进犯长城线上的喜峰口、古北口等军事要地。1933年4月,时任国民党第二师少将旅长的郑洞国率部坚守一线阵地,凭借长城这道古老防御工事,与其他国民党军展开了著名的长城抗战。期间,在奉命率部撤往后方休整时,途中听闻即将接防的阵地被日军突破,部队伤亡惨重时,为鼓舞士气,他毅然脱掉军衣,穿白衬衫,提枪率部冲锋击退了敌人。1936年的西安事变后,以何应钦为首的国民党派别力主“讨伐”,他曾率领国民党军第2师进攻潼关;和平解决后,撤回徐州驻扎。
台儿庄战役中,他指挥所部参加了攻击枣庄、峄县等地,有效配合了友军,亲身参加了这次抵御日寇的大战。1938年,在任第五军副军长兼荣誉第11师师长后,为防备日军在广西登陆后,确保当时的桂越国际交通线安全畅通,他和军长杜聿明率部集中兵力反攻,歼灭号称“钢军”的日军第21旅团5000余人,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于1939年11月,取得了昆仑关大捷。这一战,从当时的日军军方报告“敌军(第五军)的抗日意识十分强烈,今天才终于见识训练优秀的,之前所未见之的精锐中国军队强有力的攻击力。各级指挥官在攻击时亲临一线指挥,在后退时在队伍最后撤退”中的描述,足可见郑洞国等国民党抗日将领的指挥英勇和决心。
抗战后期,国民党将退往印度的远征军和从国内运去的部队,编为中国驻印军,郑洞国担任新一军军长。1943年底,蒋介石和宋美龄夫妇在参加完开罗会议回国途中,视察了在印度兰姆伽训练基地的中国驻印军,并夜宿郑洞国的军部。抗战后期,他与孙立人、廖耀湘一道,参与了缅北攻击作战指挥,最终与从国内反攻的中国远征军在芒友会师,为当时国民党军正面战场作战最为英勇的部队。
辽沈战役中,被困关外的东北国民党军最后被孤立分割在沈阳、长春和锦州三个地区,郑洞国作为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一兵团司令和吉林省政府主席,率领残部十万人孤守长春。为保证整个战役计划的顺利实施,人民解放军对长春采取了“长围久围,展开政治攻势和经济斗争,使其粮弹俱困,人心动摇时再攻”的方针,五个月时间里,长春城内物价飞涨,补给紧张,高粱米从最初的按东北流通券4万元一斤涨到每斤2800万元,树叶、树皮、草根基本吃尽,甚至出现了食用人肉的惨剧。残酷的现实,使郑洞国哀叹“长春成了一根断了线的风筝”。当时在西柏坡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书记处书记会议上,当时的“五大书记”曾经讨论过“最好是动员郑洞国起义”的话题,朱德在会上说“郑洞国这个人政治上不坏”,周恩来也讲过“这个人我还了解,属于比较老实本分的人”,并亲自修书一封给郑。在强大的政治攻势和军事压下,在守军开始土崩瓦解时,郑洞国被迫于1948年10月21日凌晨投诚。在后来的淮海战役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中,毛泽东曾号召他们向郑洞国学习(此言收录在《毛泽东选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