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泽泉同志(1918.10~2018.3.23)
骑兵察蒙支队副政委肖泽泉(左)和支队长赖富
支队副政委兼骑兵1团政委肖泽泉(右)和骑兵1团团长吴广义。
2018年3月23日凌晨,我们最最敬爱的父亲肖泽泉永远离开了我们。悲痛之中更使我们缅怀他为党为人民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一生。
父亲肖泽泉1918年10月出生于江西省会昌县一个农民家庭。童年时期他亲眼目睹了由于国民政府的腐败无能,百姓民不聊生艰苦度日的悲惨生活。1927年,中国工农红军来到井冈山下父亲的家乡,劳苦大众从此扬眉吐气有了做人的尊严。少年肖泽泉拿起红缨枪参加了儿童团。打土豪分田地、救伤员、送公粮,父亲在红色政权的感召下迅速成长。
1934年,年仅16岁的家中独子肖泽泉毅然参加了红军,进入红一军团一师一团,同年加入共青团,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当红军主力开始战略转移之时,肖泽泉随红军离开家乡,踏上了闻名于世的两万五千里长征。在艰苦卓绝的长征途中父亲从未动摇过坚如磐石的革命理想和对共产主义的信仰。征途中由于战斗、饥饿、疲惫、寒冷以及风餐露宿中的雨雪侵袭,他的小腿及双脚严重溃烂,以致其中一处伤口烂成了一个经久不愈的深洞。又因为采野菜充饥而误食毒蘑菇而九死一生。当领导决定让他离队治病疗伤时,他坚决不同意,以常人难以想像的顽强毅力跟随部队边行军、边作战、边宣传,一步一个脚印地从赣南到陕北走过了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他和红军队伍里的每一名战士一样,以顽强的精神和炽热的激情把争取平等、自由、解放的信念化做火种播撒在了广大劳苦大众的心中,为中国革命赢得最终的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经过长征的考验,原来的红小鬼成长为红军的中坚骨干。
抗日战争时期,肖泽泉曾历任晋察冀军区团宣传股长、通讯营教导员、分区政治组织科长、支队副政委、骑兵团政委等职。虽为政工干部,但始终浴血奋战在战斗一线。在平型关战斗中,他所在的115师是参战的主力,取得了对日军首战大捷的辉煌战绩。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曾任平北分区团政委,东北野战军11纵团政委,48军师政治部主任兼江西吉安分区政治部主任等职。从关外打到关内,从东北直驱华南,战斗足迹横跨大江南北,先后参加了绥远战役、保卫张家口战役、河北隆化战役、辽沈战役、平津战役、南下解放井冈山等战役,其中包括著名的塔山阻击战。
解放战争时期父亲在转战于冀热察地区时,遇到了积极参加妇救会工作的河北姑娘,后来成为我们母亲的尹淑卿。他们有着共同的革命理想,在艰苦的对敌斗争中并肩作战而产生了爱慕之情,最终结为夫妻。婚后母亲毅然参军随父亲南下,艰难困苦中无怨无悔地倾其一生与父亲相伴,成为了父亲永生的爱人和战友。
也是在解放战争时期,在攻打隆化县城的激烈战斗中,父亲是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团政委。在距离不到两百米的前沿指挥所亲眼目睹了董存瑞壮烈牺牲的全过程,当时所受到的震撼曾使他彻夜不眠。前些年当听说有人造谣污蔑董存瑞是假英雄时,父亲愤怒地拍案而起,不顾88岁高龄以录音录像形式为英雄董存瑞当庭做证,最终得以还英雄以尊严,还英雄的亲人以尊严,还人民军队和共和国以尊严。
新中国成立后,父亲先后担任解放军55军师政委、广州军区万山要塞区政委、广州军区炮兵副政委、国防科委第九研究院政委、广州军区后勤部副政委、广州军区工程兵政委等职。
在毗邻澳门的万山要塞,身为要塞区政委的父亲,一边枕戈待旦固守国防,一边稳妥地执行涉澳涉侨政策,为守卫祖国南疆海防作出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