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剑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是党、国家和军队的卓越领导人。他戌马一生,文韬武略,不仅在军事、统战方面荣立殊勋,而且在文化方面也卓有建树。他由一个正直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彻底的共产主义者,在数十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事业所建立的丰功伟绩,同时也展现了他“义能附众,武能威敌”的“儒帅”品格与风采。他长期主持军事科学研究,勤于著述,写了许多军事论著。更为难得的是,他在治军理政之余,口吟笔耕,写下了近二百首脍炙人口的诗词,给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其中为重庆召开的国民党爱国志士张冲追悼会送挽联,可算代表作之一。联曰:“豺虎尚纵横,大局岂堪重破坏;巴渝多雾瘴,忠魂何忍早游离”。
此联写于1941年11月9日。张冲是国民党执行委员,中央组织部代理副部长,国民党左派,坚持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更是抗战时期代表蒋介石同延安及莫斯科秘密联络的专使和第二次国共合作的牵线人。在抗日战争中,拥护中共的统一战线政策,坚决赞成国共合作,共御外侮。代表国民党与中共代表周恩来合作长达5年,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为团结抗战做了不少工作。此联不从私谊著眼,而是从抗战的时局出发,在表达对国共合作抗日局面忧虑的同时,肯定了张冲为两党合作做出的贡献。两起句虽只有十个字,却形象地描述了当时日寇横行中华大地、国共合作抗战阻力重重的严峻形势。两结句全部采用反问句式,这在一般文人看来是需要避忌的,但在此联中,这样的重复反问无疑具有振聋发聩的感染力。上联的问句,意思是抗战大局不许破坏;下联的问句,意思是张冲不该这么早去世。
1927年12月,叶剑英与张太雷、叶挺等一起领导广州起义。1946年4月8日,叶挺遇难。叶剑英为他哀悼,写下: 三十年戎幕同胞,六载别离成永诀;五千里云天在望,一腔热血为招魂。
这副挽叶挺将军的联作,同样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联风独铸,情发肺腑,声成绝唱。不难看出落笔云天阔,作者情发于中,离泪断肠凝噎,痛溢于言。下联结句直似痛呼而出,而起句则使人仿佛看到作者难抑悲痛、仰天泪下的真实情形。一腔热血,散为浩气英光成永诀。此联在“别离”对“热血”、“永诀”对“招魂”等处明显不工,但这却丝毫不影响其艺术感染力。由此可见,上乘诗联作品往往不是靠精雕细琢而成,而是靠澎湃于胸中的真情流露。
在珠海烈士陵园“香洲烈士墓”牌坊上,镌刻着叶帅于1925年为“香洲兵变”中牺牲的27位烈士撰写的挽联:
热血染香洲,流芳万载;悲泪沾狮山,景仰千秋。
1925年4月25日夜晚,潜伏在军队内的叛徒勾结当地土豪恶霸发动兵变。深夜,叛徒等官兵们熟睡后,吹响军号,闻声而出的军官在乱枪的扫射下,倒在血泊中,这就是历史上血雨腥风、震惊一时的“香洲兵变”。正在东征的叶剑英同志闻讯,火速赶回香洲,平息叛乱,整顿队伍,抚恤殉难烈士家属,把遇害同志的遗体葬于狮子山。一面迅即与澳门当局联系,派人捕获罪犯。几天后,10余名歹徒被引渡归案,正法示众。作者以及国人对死难烈士的真切怀念和哀挽,秋雨绵绵,悲愁如之不尽。此挽联气度悲壮,悲中有怒,更胜于一般挽联的飞泪云云此联在格律方面,同样“不拘绳尺”。但联中充溢的悲痛与敬仰之情,却使人肃然生敬,过目不忘。叶剑英元帅1925年写的《香洲烈士•调寄满江红》词,对烈士亦表示深切悼念:“镇海狮山,突兀处,英雄埋骨。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到而今堕泪忍成碑,肝肠裂。革命史,人湮没;革命党,当流血。看枪满地,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同样镌刻在“香洲烈士墓”的另一副挽联,也如此联一样以情动人,以悼感人:
浩气贯苍穹,英魂有恨填香海;伤心悲世道,吊客何堪问佛山。
挽廖仲恺联,是叶帅所有联作中文辞最为古雅的。虽然同样的不拘绳墨,以情感人,但其韵味较之古人名笔,也不遑多让。试看:
廿载尽忠党国,宏济时艰,赫奕大名满海内; 崇朝遭狙云亡,天柱遽折,愁云黯淡笼羊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