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红网安徽金寨2018年2月16日电(叶丙勇)史上著名的“麻埠街”,现已是响洪甸水库淹没区。
春节期间,怀着追寻红色记忆,发扬红色精神,我驱车前往响洪甸水库寻找麻埠古镇。眼前碧波荡漾的湖面,在落日的余晖下显得是那样的平静,时而有水鸟掠过水面,时而有游艇即使而过……
麻埠镇历史悠久,响洪甸水库修建以前,是一座繁华的古老集镇,是皖西革命的根据地,是早期县政府所在地,1949年9月金寨县委、县政府由麻埠迁驻金家寨。1957年,因建响洪甸水库,流波、麻埠两镇处于淹没区,两镇居民大部分移在此地,由当时移民委员会、县政府和区政府就地规划成立鲜花岭人民公社,1982年改为鲜花岭乡,1985年经批准成立鲜花岭镇,1992年撤区并乡,原齐山乡、鲜花岭镇、响洪甸乡三乡镇合为响洪甸镇,1998年原响洪甸乡及全山村的四个居民组划为响齐办事处。2008年11月,撤响洪甸镇、响齐办事处,并重新命名为麻埠镇。
“一进麻埠,衣帽堂堂;离开麻埠,鸟蛋精光;鲜花岭上,回头望望,下回有钱,再来逛逛。”解放前后这里非常繁荣,曾有"小上海"之称。麻埠镇南北长,东西狭,一条穿街小河自北向南流入西淠河。镇内有北大街、中大街、南大街3条主要街道,宽约4米,石块铺砌,是商业中心。另有顺河街、新街、西门街、花桥街等。街侧房屋多为砖木小瓦平房,间杂一些假二层带阁楼的建筑,市容整齐、古朴。另有香火最盛的为广福寺,观音堂、地母宫、火神庙、关帝庙、冷家庙等。建国初期,为整治淮河水患,先后兴建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金寨县又淹没了十万亩良田,造成了十万移民,这三个十万,为新生中国立下了不朽功勋。眼前最为宽阔的这一片水域,是响洪甸水库的中游,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之下,就是被淹没的麻埠街古镇。当年,麻埠古镇是个桅杆林立、商贾往来的水陆码头,大别山的竹、木、茶、麻等土特产,与商船运进山里的日用货物,都在麻埠镇贸易集散。因此,麻埠镇自古以来就有“金麻埠”“小南京”的美称。据史料记载,麻埠古称“麻步山”“麻步川”,清代正式称之为麻埠镇。古镇东北背依群山,东南滨临西淠河,西、南两方为开阔地,整个市面约3平方公里,有大街、顺河街、新街三条主要街道,还有西城街、兴隆街、太平街、后街等,常住人口万余人。由于水陆通达,百业兴旺,商贾云集,小小山镇不乏风花雪月。曾有老人风趣地说过这样一段民谣:“进到麻埠腰包鼓鼓囊囊,出了麻埠花个鸟蛋精光,走到鲜花岭忍不住回头望望,有钱还想再来一趟”。我们可以想象这里曾经是个很繁华的古镇。
麻埠是一片英雄的土地,她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军的重要根据地。1931年10月25日,根据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和军委会的决定,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在麻埠正式成立,旷继勋任军长,王平章任政治委员。据老红军回忆,麻埠茶行有许多间存储茶叶、竹筐的仓库,红军就驻扎在闲置的仓库里。此后,麻埠逐渐成为皖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首府,中国皖西北道区委员会、皖西北道区苏维埃政府、皖西北军委会等迁至麻埠办公,并在此设有苏维埃银行、造币厂、红军医院、彭杨军政学校等机构,彭杨军政学校还为红军培养了大批干部和技术人才。著名的军事家许继慎曾领导红军在这里开展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巩固和扩大了鄂豫皖苏区,为新中国的创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和巨大的牺牲。麻埠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景观、历史古迹、神话传说融为一体。镇内响洪甸水库总面积约20平方公里,湖面8万亩,库容26亿立方米,周围群山环抱,山中有湖,湖中有山,沿岸林海苍茫,古木参天,湖光山色,景观独特,气候宜人,是一个具备发展旅游、观光、度假、避暑、休闲、游乐和商贸为一体的生态旅游风景区。响洪甸水库水域生态环境优异,物产丰富,鱼类繁多,尤以鳜鱼和翘嘴白为多。登临湖面,白云之下,青山拱卫,舟动景移;瀑布垂天、竹海腾波、楼房隐隐、峰峦连绵。黄巢尖、梁山寨、海岛、钓鱼岛、古月岭等景点和岛屿分布在四周。如今,那个在上世纪初繁华的小镇,已经深藏在大别山响洪甸水库几十米的水下,成为无数人们无尽的回味。
麻埠镇又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六安瓜片”的原产地,600年来,每到清明茶季,茶商就聚集到那里。全镇百分之八十的茶叶属无公害有机茶,库区一线是无公害茶叶保护区,茶叶生产以“公司+农户”模式运作,并成立专业合作社和茶叶协会,生产的有机绿茶连续多年获得欧盟IMO有机认证。
麻埠镇与金家寨、流波镇,称为金寨县三大古镇。梅山水库和响洪甸水库修建后,三镇均已淹没在水下,成为一个被无数人追寻的记忆。
麻埠古镇就在湖面之下(叶丙勇 摄)
麻埠古镇就在湖面之下(叶丙勇 摄)
麻埠古镇就在湖面之下(叶丙勇 摄)
麻埠镇桃花岛农家小院(叶丙勇 摄)
麻埠镇桃花岛农家小院(叶丙勇 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