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的诗词体现了时代巨人的大气,突出了诗词的政治主题和思想真谛。全词一开始从大处作眼,从祖国的母亲河的源头着眼,从远到近,层层展开全中国的版图。他登高望远,不是在黄鹤楼,而是在历史的时空之上,东西南北展望。看: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这其中既有独特的地理观念,又暗示着作者内心对当时的革命形势以及革命前途的考量和忧虑。“九派流中国”,“一线穿南北”,“龟蛇锁大江”等诗句,显示了作者对祖国的山川谙熟于胸的深远眼光,同时也是对国共两党合作、农民运动、北伐战争的预测,对大革命洪流中的各种流派的命运的担心,对革命前程的正确把握和成竹在胸。
毛泽东在前面革命历史大背景之下,面对大好河山抒发革命豪情壮志,表达了他不愿沉溺于黄鹤的神话传说,不愿做来去匆匆的游人过客的革命誓言。他浑身是胆雄赳赳,对江举杯,把酒浇在滔滔的江水里,内心激动的思潮恰似长江中翻腾起伏的波涛那样高,在这里表达了对反动势力斗争到底的决心,表达了将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的信心。他看着江中汹涌的波涛心情,内心非常激动,就是置身革命大风大浪。他仿佛看到即将到来的革命大潮,他的心潮比江涛高,是投身,是追逐,是一种无往不胜的坚强。这首词,通篇只有四十四个字,但所囊括的时代气氛、阶级斗争、路线斗争和澎湃情怀,其内容之错综复杂,并不亚于历史长篇。全词扣紧登临和驾驭之势,突出长江的主题象征形象,实际就是毛泽东不忘中华民族、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把自然哲理、政治斗争和革命激情三者水乳交融,集中体现爱国、爱民,忠诚革命事业的主题思想,深邃和感人。毛泽东在青年时期就立下拯救民族于危难的远大志向,此时一览无余。
三、《菩萨蛮·黄鹤楼》的红色情结的艺术表现
《菩萨蛮·黄鹤楼》上阙写景,下阙写情,情景交融,浑然一体,生动形象和艺术地凸显了毛泽东的红色情结。
上阙写登楼纵览,由远而近,宏伟壮观。开头两句描述登高望远的壮阔景象。从西望到东,从北望到南,向四面望去,茫茫、沉沉、苍苍等词以灰色情调暗写出乱石崩云、惊涛拍岸的险恶江景,反映了作者的深深沉思和感悟。以九派、一线、龟、蛇等意象明喻当时革命形势。一个“锁字”,连接双山大江,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龟蛇夹峙的形势,而且是复杂多变的革命环境的形象写照。望远景,烟雨茫茫,山色若隐若无,看不分明,“莽苍苍”呈现出迷茫的景象。近处望,汉阳的龟山,武昌的蛇山,隔江雄峙。一"锁"字,正好写出山势、江势、水势,跟“茫茫九派、沉沉一线”的广阔,形成鲜明对照。四句以巨笔画就一个浩瀚雄浑深沉有力的形象境界。诗人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度,洋溢于对大自然的惊奇和赞赏之中。
接着下阕一转,透出了诗人对于世事炎凉、历史发展规律的感慨。一代又一代该过去的都已过去,浪花却一路一路滚滚推进,汹涌澎湃,如火如荼的革命高潮还将到来。不管黄鹤到哪去了,这座黄鹤楼就是历史的见证。诗人不愿做游人看客,在此放声歌咏,把酒酹江以抒壮志,涌动的心潮如澎湃的波涛,一种急迫地想立即置身于革命中心的强烈愿望,跃然诗词之中,绵绵思绪和慷慨高歌都达到诗言志的奇效。
毛泽东高瞻远瞩,重点刻划自然环境和渲染浓重气烘托,抒情于山水和历史之间,境界含蓄高远。语言沉着有力,迭词动词新颖精警,用韵错落有致,艺术表达了红色文化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