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坚持党的领导,不断地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也是红色文化的最本质特征。中国的近代革命史证明了只有不断坚持与改进党的领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才能不断向前推进。邓小平指出:“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一条正确的政治路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没有党的领导,艰苦创业的精神就提倡不起来。”[5](p266)毛泽东也强调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实践表明高度重视并不断加强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成熟的一大法宝,也是中国的革命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一大法宝。中国人民群众在争取自身解放的过程中,要担负起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使命,这也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因此在历史新时期下我们一定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动摇。此外十八届六中全会开启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新阶段,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明确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深化了党对于自身建设规律的认识。因此在新时期下我们必须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只有不断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加强与改善党的领导,红色文化才能进一步更好的传播。离开党的领导,红色文化的弘扬与传播就会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
(三)以民为本,树立起一切为了人民的思想观念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就把为大众谋利益写在自己的旗帜上,牢牢树立起为广大劳动人民不懈奋斗的坚定信念。在革命时期,为人民谋利益,就是要领导人民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与人民解放;在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就是要建立与巩固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政权;在社会主义改革时期,就是要通过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国家的繁荣与富强。90多年的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始终诚心诚意为人民服务。中国共产党的立党之本、力量之源就来自于人民群众。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体,这是共产党人90多年来都没有忘记的基本道理。正因如此,广大人民群众才会跟着共产党前仆后继,奋力夺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伟大胜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对中国共产党真心实意的拥护,我们所做的任何一项事业都不可能取得成功。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不能忘记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的这一奋斗目标。正如习近平所指出的那样:“尽管经历过这样那样的曲折,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有变。这使我们党既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获得了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强大动力,又使我们党从人民群众中汲取了夺取胜利的无穷智慧。”[6]党的历史上形成的一系列为人民谋利益的理论、实践成果,不仅是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更是红色文化的价值内核。在满怀信心迎接党的十九大召开的今天,牢固树立红色文化自信,就必须牢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创造者这一伟大的真理,时刻践行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挥洒自己的每一滴汗水。(四)高举马克思主义大旗,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中国化的进程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灵魂,是红色文化的基因。近代中国的历史已经证明了所有的救国方案都不能将中国引向光明的前途,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共产党90多年以来的历史证明了什么时候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实际运用,党的事业就会取得辉煌的胜利,而什么时候偏离马克思主义的实际运用,党的事业就会发生严重的失误与挫折。在90多年以来的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中国共产党认识到了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能够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对具体的问题做具体的分析,同时能够注重不断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自身特色的红色文化。马克思主义之于中国共产党及其红色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第一,它为指导中国社会革命、建设以及改革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以及观察中国社会的立场、观点以及看法;第二,它指出了无产阶级建党的根本原则以及无产阶级执政的最终目标;第三,它指出了改造中国社会的根本方法与途径。总之,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与改革提供了观察和解决中国前途命运的根本工具,它成为中国人民革命的指导思想有着深刻的历史必然性。在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红色文化自信,就必须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不动摇,更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社会现实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与实践创新。总之,要始终根植于中国社会的实际需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此外还必须坚决同各种挑战及反对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错误思想作坚决的斗争,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自信地占领意识形态的高地,真正地将红色文化的自信坚定起来。
(五)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化交流互鉴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重要的文化基因,它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世界。作为一种历史文化,它的形成也离不开对中国历史上优秀传统文化的吸收。习近平曾经指出:“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基因,代表着中华民族最根本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7]树立红色文化自信是绝对不能离开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吸收,只有这样才能使新时期的红色文化底蕴更加深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一定要坚持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这一重要的方针。正如习近平指出的那样:“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结合新的实践和时代要求进行正确取舍,而不能一股脑儿都拿到今天来照套照用。”[7]红色文化的发展要与时代的发展同频共振而且要做相融相通,只有这样我们继承与发扬红色文化才有现实意义。文化因交流而精彩,更因互鉴而丰富,世界的文化犹如一个万花筒,我们要增强红色文化实力还必须要以更宽广的胸襟来借鉴与发展古今中外的一切优秀文化,拓宽我们的国际视野,加强红色文化的对外传播与交流互鉴能力,从而扩大红色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每一位中华儿女都要坚信红色文化不仅能为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而且还能为世界文化的前进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文化自信是指建立在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基础之上对国家民族文化精神的坚定信念与自觉实践,是民族成熟进步的标志之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急需解决许多新问题,这就必须运用好历史文化中蕴含的智慧,绝对不能丧失我们文化上自信的底气。红色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基因,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独特精神世界,在革命、建设、改革中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因此,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关键历史时期,我们完全有底气坚定红色文化自信,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8]。总之,我们不仅要以“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9]的实干精神“撸起袖子加油干”,更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以更坚定的红色文化自信来迎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到来。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2]毛泽东选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3]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5]邓小平文选: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习近平.关于新中国60年党的建设的几点思考[N].学习时报,2009-09-28. [7]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8]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二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3-12-26. [9]习近平.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N].人民日报,2012-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