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统一苏区币制,保障军需民用
鄂豫皖省苏维埃银行直属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委员会和民主政府领导,既是货币发行机关,又是财政拨款机关。它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统一货币制度,发行货币,调节货币流通。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建立初期,市面货币混杂,银元、铜币、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中央票”、“交通票”以及私人商店出的商票均混杂使用。为了驱除旧币,稳定市场,调节金融,发展经济,根据地各银行均有计划地发行货币。在苏维埃政府发行货币之后,国民党政府发行的“中央票"”、“交通票”禁止流通,但可拿到苏维埃银行兑换,一元国民党政府货币可打九六折扣兑换根据地货币。鄂豫皖区苏维埃政府还发布政令规定:“苏区发行的纸币随时可以向银行兑换银元,或用银元兑换纸币。”同时禁止根据地金银外流。
第二,大力筹集资金,吸收各项存款。
根据地资金前期主要来源是收缴军队的金银、货币等战利品,没收地主、豪绅的财物,还有税收及经济公社的销售收入等;银行建立后,苏维埃政府曾开展“财政经济政策运动周”活动,广泛宣传发动群众贯彻落实政府制定的财政经济政策,其中动员存款就是一项重要内容。“过去,各级苏维埃、各革命团体没有深入这种宣传,致使群众有这样一种观念,以为银行只是放款,不知道还需要存款。对于银行工作必须有一个普遍深入的宣传,引起广大群众起来帮助银行的工作,使银行时常有人存款,时常可以放款。宣传的材料应说明银行的作用、银行的章程、存款放款的手续等等”。银行对筹集的金银和款项,及时进行分类、清点、过样、包装、记账、装箱,妥为保管,以备使用。筹集资金后,银行代理金库,拨付经费,按政府批准数额,支付红军和军政机关经费。银行还根据苏维埃政府的决定投资重要工厂建设,如于1931年4月拨款在南溪余富山创建“鄂豫皖边区兵工厂”,专门修理和制造枪支弹药,还投资建立了3 个印染厂和1个拥有10架缝纫机的被服厂,所需款项均由银行拨付。

1932年5月苏区贫农方履道入股合作社证明
第三,促进生产,发展贸易。“工农银行是供给群众低利贷的机关,他(它)于群众的利益应该是非常之大。银行的作用如果大起来了,工农群众的借贷就特别方便,苏区经济更易于发展”。银行对贫困农民发放耕牛、家具、种子、口粮等贷款,月息1至3厘,到期无力偿还者,可以延期,从而使苏区不断掀起‘增加生产多打粮,支援红军打胜仗’的热潮。同时,银行还支持经济公社,开展对外贸易。银行对经济公社、合作社及手工业作坊,发放生产和经营贷款。同时利用贷款鼓励小商贩通过各种渠道向苏区购进食盐、布匹、药品等紧缺物资和工业品。所得利润百分之二十归商贩,百分之八十归经济公社。由于苏维埃政府制定了灵活有效的经济政策,发挥了银行调剂融通资金的作用,从而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经济封锁,保障了军需民用,支持了革命战争,发展了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大好形势。
鄂豫皖根据地银行是革命根据地建设的产物,它为支援革命战争,活跃苏区经济,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作出了重要贡献,从根本上为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提供财政经济保障,使金融部门成为根据地建设的重要支柱。鄂豫皖苏区的金融建设为后来革命政权在大别山区发行和流通货币(如中原解放区中州农民银行发行中州币)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