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朋友拿来一件江西全省总工会宣传部发行的宣传画。他自己说很纠结:这件东西究竟算不算红色宣传画?
我接过这张宣传画一看,真是满大的,宽29厘米,长78.5厘米,相当于半个人高,这么大张的宣传画保存那么完整是很难得的。可是宣传画有一个国民党党徽,又是怎么回事?从口号“捉拿蒋介石交人民裁判”的性质看,这张宣传画应该是红色宣传画,但从上方国民党党徽看,是乎又不属于红色宣传画。是与不是之间的不确定性,就紧紧地与价格联系在一起了。
为判断这张宣传画的政治属性,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江西全省总工会是一个什么样的组织。
江西的工人运动是开展的比较早的。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书记兼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泽东,以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主事的公开身份到安源考察。他以交朋友的方式与工人谈心,深入矿井工棚了解工人的疾苦和受压迫情形,向工人宣传劳工解放的思想,启发他们的阶级觉悟。12月下旬,毛泽东偕同李立三又一次来到安源,考察安源工人的状况和组织工人团体的条件。12月底,李立三受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的派遣,在安源开办平民学校,开始了组织、发动工人的活动。1922年1月,又创办了安源第一所工人补习学校,将文化教育和思想教育结合起来,逐步唤醒了工人阶级的觉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由8名团员组成的社会主义青年团安源支部。1922年2月,李立三、李涤生、朱少连、周镜泉、杨万乔、杨连秋、李炳德等7人组成了中国产业工人的第一个中共基层组织,也是江西省境内的第一个中共组织——中共安源路矿支部,李立三任书记。5月,安源路矿俱乐部成立,李立三任主任,到同年9月,成员发展到700余人。
工人俱乐部成立后,路矿内外形势朝着有利于工人运动的方向迅速发展。在内部,工人俱乐部的成立和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展,促使他们迅速团结和觉醒,以罢工的方式争取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利的呼声日益高涨。在外部,路矿工人受7月汉阳铁厂工人罢工胜利的鼓舞,斗争情绪日益高涨。在罢工前夕,毛泽东第三次来到安源,认为举行罢工的条件已经成熟,指出罢工必须取得社会舆论的同情和支持,并召开会议对罢工进行了部署,争取罢工的胜利。同时,委派刘少奇来安源协助李立三共同领导罢工。
9月13日,安源路矿工人罢工指挥部成立,李立三任罢工总指挥,刘少奇任俱乐部全权代表。经过充分的准备,震惊全国的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终于在9月14日爆发。安源路矿工人在“从前是牛马,现在要做人”等哀而动人的战斗口号下,停止了工作,开始了罢工斗争。罢工工人提出要求保障工人政治权利、增加工资、改善工人待遇等17项条件。在罢工工人坚强不屈的斗争下,路矿当局被迫与俱乐部谈判。李立三、刘少奇不顾威胁,不受利诱,代表工人与路矿当局进行了针锋相对的谈判斗争,最终迫使路矿当局接受了工人的要求,于9月18日签订了13条协议,承认俱乐部有代表工人的权利、增加工人工资等等。随后,罢工指挥部宣布结束罢工。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的胜利,是早期工人运动史上罕见的成功范例,在中国工运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1924年4月,在赵醒侬的领导下,南昌成立了第一个工会组织——南昌铅印工人工会。工会成立后仅半年,就领导全行业举行了一次罢工并取得了胜利。
在九江,工人运动开展得更为出色。在九江团支部领导下,码头运输工会、九江工人运动委员会、南浔铁路工会、店员工人联合会、裁缝工人联合会等组织秘密成立。5月30日,九江日清公司工人为抗议日本帝国主义者怂恿、包庇杀害工人的凶手,举行罢工。在九江团地委的直接领导下,罢工工人成立了工人纠察队,提出了明确的经济、政治要求。这次罢工虽然失败了,但锻炼了干部和骨干,为后来开展更大规模的斗争打下了基础。
1924年至1926年,南昌、九江、抚州、吉安、赣州、景德镇等地相继成立了十几个不同行业的工会,组织了20多次罢工。
1927年1月17日,江西省总工会筹备处在南昌成立。在这之前,吉安、赣州、九江、南昌相继成立了总工会,其他各县也相继建立了工会。到1927年1月,全省共建立42个县市总工会或筹备处,有会员10万余人。其中以赣州、九江、吉安、景德镇等地的工人运动最为激烈、最有特色,九江、吉安工人纠察队均达2000余人,赣州甚至获得了“一广州二赣州”的称誉。
在各县市工会组织蓬勃发展的新形势下,2月23日,江西省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南昌召开,正式成立了江西总工会,选出张国、陈赞贤等9人为全省总工会执行委员。江西总工会的成立,是江西工人运动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江西工人已经成为具有一定政治觉悟的战斗整体。
此后,全省工人运动进一步开展,到7月底,县总工会发展到64个,占全省81个县的百分之七十九,会员发展到20余万。
从上述情况说明,江西全省总工会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职工自愿结合的工人阶级群众组织,是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是会员和职工利益的代表。由此可以确定,这张宣传画是红色宣传画。
但红色宣传画为什么还有国民党党徽呢?这就得去看看当时的历史原因了。
1927年3月7日,赣州总工会委员长、共产党人陈赞贤被杀害。3月17日,暴徒在九江捣毁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市党部和总工会,打死打伤数人。蒋介石到安徽安庆后,3月23日又发生了暴徒袭击各合法民众团体的事件,打伤了六个人,剥去外衣,拖出来游街,说他们就是共产共妻的赤化分子的榜样。这些事件的发生,开始时郭沫若并不知真相,后来得知,原来都是蒋介石一手策划的。蒋介石公然破坏国共合作,刽子手的面目已彻底暴露。
在此情况下,郭沫若决心脱离蒋介石,化名“高浩然”离开安庆,由水路转赴南昌,借住在二十军党代表朱德的家中。3月31日,为了揭露蒋介石的反动面目,他奋笔疾书,写成讨蒋檄文《请看今日之蒋介石》。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是郭沫若声讨蒋介石反动政治的一篇散文。1927年4月9日发表于武汉《中央日报》。1927年5月武汉《中央日报》副刊作为16开单行本出版,现收于人民文学出版社《郭沫若全集》文学编第13卷。
在《请看今日之蒋介石》这篇著名的散文作品,郭沫若以无比愤怒的心情,详尽而具体地揭露了蒋介石阴谋制造“赣州惨案”、“南浔事件”和“安庆惨案”的血腥罪行,撕下来蒋介石的种种伪装,将蒋介石的反动面目暴露在广大人民群众的面前。这篇文章写在“四•一二”政变以前,响亮提出来“打倒蒋介石”的口号,具有重大的革命意义,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巨大影响。就郭沫若个人来说,这篇在革命的黑暗时代公开讨伐蒋介石的文章,是他政治上成熟的标志,更代表了郭“旗帜鲜明”的革命态度。
郭沫若的《请看今日之蒋介石》如同一声惊雷,这篇讨蒋檄文迅速传遍全国各地,在人民群众中产生巨大的影响。蒋介石惊恐万状,随即下令通辑郭沫若。他的夫人佐藤富子及四个孩子也受到迫害,情况十分危急,党组织派孙炳文从事营救其家属工作。分批启程,孙只身先去上海,不幸在随即爆发的“四•一二”反革命事变中遇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