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起义爱国情
我在黄埔军校西安分校学习期间,经历的最大的事件就是蒋介石委员长亲临学校的视察和训话。那次视察,学校从一个月前就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重新平整操场和校园的道路,学员们军容军纪的要求更为严格,近乎苛刻。蒋委员长到时,我作为哨兵在站岗,当时学校五步一岗,十步一哨,大家都向委员长行军礼和注目礼,蒋介石也以微笑和致手回礼,后向大家训话,讲的是青年军人应为国家不惜一切之效力和反共等内容,虽然短短的二三小时的视察,但我们准备了一个漫长的日期。
我记得西安分校校长为胡宗南(实际各黄埔军校校长均为蒋介石,胡宗南是七分校校长。),在军校期间只参加了1次战役,那是1946年6月胡宗南率军进攻革命圣地延安时 ,西安七分校大部分学员奉命急行军到临潼,准备参加战斗,看到了胡宗南已经占领延安的号外后,同学们就回到了学校,继续学习。
1947年,当第22期学员举行隆重的毕业典礼时,一位中奖参加毕业典礼并发表讲话,毕业典礼上给每一位学员发了一把“中正剑”,上面刻有成功成仁、蒋中正赠字样。也没有发毕业证书之类的证明材料,只发了用缎绸为封面的同学录,上面有21期学员的全部名单,上有姓名、性别、个人照片、通讯地址(所属连队)和永久通信地址(老家)。
(我的证书在文革中自己偷偷烧掉了,后来在成立黄埔同学会时,宁夏中卫叫田胜勇的手中仍有同学录,才证明了我的黄埔身份。)
1947年毕业后我就被分到81军35师5团1营当警备连长,直到1949年8月在宁夏固原县81军起义,当时我所带的警备连没有出现1名逃兵,成为完整的一个连队,曾受到时为19兵团64军军长曾思玉的表扬,我也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独立第二军警备营营长。
当年,黄埔军校的大门口贴着这样一副对联:“升宫发财莫入此门,贪生怕死请走他路。”在黄埔同学中有一句口号叫得很响:“爱国家,爱百姓,不要钱,不要命。”作为黄埔同学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要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重,勇于抛弃自己的私利,一心从事革命的事业。
我从黄埔军校毕业已经54年多了,但黄埔精神包涵的爱国、革命、牺牲、团结、负责、奋斗、奉献精神却时时激励着我。黄埔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在民主革命时期,军人爱国的具体体现,就是投身革命、献身革命。在孙中山先生的率先垂范和无数革命前辈言传身教下,渗透到黄埔学生血液中的是伟大使命和崇高精神,是矢志不移和永不言败,是国家统一和民族解放。
今天,我作为一名黄埔生要把这种精神发扬光大,为祖国统一做出应有的贡献。在全国上下热烈纪念建党90周年和辛亥革命100周年之际,用我曾经题写的这一首诗歌,表达我们所有黄埔老兵的共同心愿:
东征北伐非等闲 抗击倭寇勇向前 和平统一宗旨坚 黄埔精神传人间
图为晏继祖和杨景林爷爷在一起。
甘肃省康乐县八松学校晏继祖(黄埔后代)根据黄埔7分校22期杨景林爷爷的口述,查看保存证件和采访知情人后记录整理。
晏继祖简介
晏继祖,男,汉,1969年7月生,系刘之泉的长孙。毕业于甘肃省兰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中学语文教学专业,现供职于甘肃省康乐县八松学校教导处,为中学一级教师,从小受爷爷黄埔精神的言传身教,已发表弘扬黄埔精神的诗文和刘之泉的回忆录若干篇。
康乐县作家协会理事,临洮诗词学会、临夏州作家协会会员,临夏州政协文史资料专辑特约撰稿人,政协临夏州十一、十二届文史委委员,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甘肃省诗词学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