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冀燕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7月6日上午,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菊厅举行。(中红网李学叶摄)
亲属向刘冀燕同志的遗体告别。(中红网李学叶摄)
海军原政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晓江(左二),萧克上将之子萧星华少将(左一)等在刘冀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红网李学叶摄)
国务院原副总理薄一波之子薄熙成(左一)、文化部原副部长周和平(左二)等在刘冀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红网李学叶摄)
杨成武上将之女杨俊生少将在刘冀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红网李学叶摄)
海军原政委、全国人大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刘晓江(右一),萧克上将之子萧星华少将(右二)与刘冀燕同志亲属握手。(中红网李学叶摄)
陈再道上将之女陈冰冰与老红军王直哲之子王东哈在刘冀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红网李学叶摄)
老红军黄静波之子黄少南(左一)等在刘冀燕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上。(中红网李学叶摄)
中红网北京2017年7月7日电(李学叶)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武警原后勤基地副主任刘冀燕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7年7月4日凌晨4时26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7月6日上午,刘冀燕同志的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殡仪馆菊厅举行。
上午9时,八宝山殡仪馆菊厅内哀乐低回,气氛庄重肃穆。正厅悬挂刘冀燕同志的遗像,刘冀燕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礼堂内,两侧摆放着中直机关以及好友刘源、刘晓江等亲属、战友送来的花圈。在哀乐声中,亲朋好友缓步来到刘冀燕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向刘冀燕同志的遗体三鞠躬,瞻仰遗容。
据了解,在刘冀燕同志去世后,其子刘丁发给朋友的讣告中这样写道:家父自2011年患病以来,一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积极乐观的精神支持他一次次地击退病魔,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秉承爷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教诲,并遵照家父遗愿:丧事一切从简,家中不设灵堂,不立墓碑,骨灰撒入大海。
告别仪式上派发的刘冀燕生平简介册子中显示,刘冀燕同志1951年7月出生于革命家庭,受父亲刘澜涛一生革命影响,他少年时期就接受共产主义思想,立志为党和国家贡献自己的一切。他1966年6月参军入伍,1981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9年1月下放到陕西省西乡羊河公社劳动,1971年9月任陕西略阳钢厂汽车大队修理工,历任北京卫戍区警卫三师战士、技师、助理员、股长;1984年8月调任武警部队司令部管理处助理员、招待所副所长,1988年5月任武警海南总队后勤部副部长,1991年3月任武警后勤部生产管理部助理员,1995年2月任武警后勤基地副主任(副师职)、同时晋升为武警大校警衔,2006年7月退休。
刘冀燕同志长期从事部队后勤工作,他热爱党、热爱国家、热爱部队建设事业,为军队特别是武警部队后勤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军队工作期间,他坚决贯彻党中央、中央军委和上级党委领导的指示,注重学习研究,积极探索实践,模范带头,从严要求,为部队建设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受到了各级的积极赞誉。
1984年,刘冀燕同志调任武警部队工作后,他能够克服武警部队组建初期基础差、底子薄等诸多困难,着眼提升后勤保障能力,开拓进取,艰苦创业,做了大量基础性、开拓性工作。他工作思路清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积极探索武警后勤建设发展的特点规律,在不断完善保障体系、加强后勤生活基础管理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1995年任后勤基地副主任后,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贯彻执行部队的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严于律己,听招呼、守规矩,遵守党纪国法,工作作风扎实,积极参加党委集体领导,当好主官的助手,做好分管的各项工作,努力提高自身领导艺术水平。他工作作风朴实,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现场解决问题,遇有急难险重保障任务坚持到一线,在部队具有较高威望和良好口碑。他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严格按法规制度办事,按规定住房、用车和使用公勤人员,对家属子女要求严格,从不搞特殊,具有崇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领导风范。
|